0.05)。結論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均"/>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云+王斌+胡俊貴
【摘要】 目的 比較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方法 40例老年性白內障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 對照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 實驗組患者行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 比較兩組手術效果。結果 實驗組視力恢復率、平均角膜散光度、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P>0.05)。結論 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均是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有效術式, 均具備推廣價值。
【關鍵詞】 切口非超聲乳化;超聲乳化;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比較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curative effects of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cataract. Methods A total of 40 cases of senile cataract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Surg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Visual recovery rate, average corneal astigmatism,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P>0.05). Conclusion Both of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are effective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cataract, and all possess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Phacoemulsification; Senile cataract; 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白內障為致盲性眼病, 目前臨床上尚無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特效藥物, 患者多接受手術治療, 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白內障術均是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有效術式[1], 本文將進一步探討兩種手術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40例, 隨機分成實驗組20例, 對照組20例。實驗組:男10例, 女10例, 共有患眼32只, 年齡60~76歲, 平均年齡(70.21±2.51)歲, 眼壓(15.21±2.11)mm Hg (1 mm Hg =0.133 kPa), 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平均(2615±356)個/mm2;對照組:男11例, 女9例, 共有患眼36只, 年齡60~76歲, 平均年齡(70.41±2.47)歲, 眼壓(15.24±2.17)mm Hg, 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平均(2644±347)個/mm2。入選病例均符合老年性白內障疾病診斷標準[2],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 應用20 g/L利多卡因做結膜下浸潤麻醉及球后神經阻滯麻醉, 沿角鞏緣剪開球結膜, 分離結膜下組織, 電凝止血, 借助鞏膜隧道刀切口板層鞏膜, 長度約為6.0 mm, 后穿刺進入前房, 將粘彈劑注入, 于角膜緣做輔助切口, 撕囊(直徑約控制在5.5~7 mm之間), 水分離, 擴大鞏膜隧道切口, 在核與角膜內皮間、核下注入粘彈劑, 托住晶狀體核, 取出核塊, 將殘留皮質吸凈, 植入人工晶狀體, 將多余粘彈劑抽吸干預, 檢查切口閉合性, 若有滲漏, 縫合1~2針, 于鄰近切口的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 藥物劑量分別為2萬U和2.5 mg, 借助敷料遮蓋單眼。
1. 2. 2 實驗組 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 應用20 g/L利多卡因做結膜下浸潤麻醉及球后神經阻滯麻醉, 做透明角膜切口, 將粘彈劑注入前房, 用撕囊鑷續環形撕囊(控制直徑以5~5.5 mm為宜), 并進行充分水分離, 超聲乳化晶狀體核, 吸凈皮質, 再次將粘彈劑注入前房及囊袋, 在囊袋內中部置入折疊型人工晶狀體, 抽吸干凈囊袋及前房內殘留粘彈劑, 檢查切口閉合性, 于鄰近切口的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 藥物劑量分別為2萬U和2.5 mg[3], 借助敷料遮蓋單眼。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術后1、7、30 d視力恢復情況及平均角膜散光度, 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做好相關記錄。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1.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統計 實驗組術后視力恢復情況與對照組恢復情況相當(P>0.05), 見表1。
2. 2 兩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平均角膜散光度統計 兩組平均角膜散光度比較(P>0.05)。見表2。
2. 3 兩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統計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8%, 低于對照組22.2%, 但組間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術后7、30 d視力恢復率、平均角膜散光度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近似于相關研究結果[3]。
白內障已經成為我國首位致盲原因, 手術是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有效手段, 近年來, 超聲乳化儀及手術器械有所發展, 折疊式人工晶狀體有所改進, 角膜切口也由原來的3.5 mm發展為現在的1.8 mm, 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 角膜散光小, 患者術后恢復快。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也存在其自身局限性, 用其治療Ⅳ~Ⅴ級核患者時, 術后易出現角膜水腫, 嚴重時晶狀體核可調入玻璃體腔, 還會出現晶狀體懸韌帶斷裂并發癥。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患者, 亦能獲得較佳的手術效果, 與超聲乳化手術相比, 非超聲乳化小切口手術的切口相對大一些, 老年患者的切口一般需做到6~7 mm, 必要時還得縫合切口1~3針, 注吸皮質時前房較淺, 操作難度大, 個別患者核直徑較大, 翹核困難, 但非超聲乳化小切口術手術時間短, 對角膜內膜細胞影響小, 術后患者恢復快, 虹膜不易脫出, 非超聲乳化小切口手術不需要昂貴的超聲乳化儀器, 值得在基層普及。為保證手術效果, 臨床醫師應根據患者白內障核硬度選擇適宜患者病情的術式。
綜上所述, 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均值得在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明明,張輝.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比較.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2):261-262.
[2] 鐘穎.不同術式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療效觀察.亞太傳統醫藥, 2012, 8(12):137-138.
[3] 任慶芬,陳振超.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臨床分析.臨床軍醫雜志, 2012, 40(5):1170-1172.
[收稿日期:2014-05-0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比較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方法 40例老年性白內障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 對照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 實驗組患者行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 比較兩組手術效果。結果 實驗組視力恢復率、平均角膜散光度、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P>0.05)。結論 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均是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有效術式, 均具備推廣價值。
【關鍵詞】 切口非超聲乳化;超聲乳化;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比較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curative effects of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cataract. Methods A total of 40 cases of senile cataract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Surg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Visual recovery rate, average corneal astigmatism,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P>0.05). Conclusion Both of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are effective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cataract, and all possess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Phacoemulsification; Senile cataract; 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白內障為致盲性眼病, 目前臨床上尚無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特效藥物, 患者多接受手術治療, 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白內障術均是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有效術式[1], 本文將進一步探討兩種手術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40例, 隨機分成實驗組20例, 對照組20例。實驗組:男10例, 女10例, 共有患眼32只, 年齡60~76歲, 平均年齡(70.21±2.51)歲, 眼壓(15.21±2.11)mm Hg (1 mm Hg =0.133 kPa), 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平均(2615±356)個/mm2;對照組:男11例, 女9例, 共有患眼36只, 年齡60~76歲, 平均年齡(70.41±2.47)歲, 眼壓(15.24±2.17)mm Hg, 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平均(2644±347)個/mm2。入選病例均符合老年性白內障疾病診斷標準[2],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 應用20 g/L利多卡因做結膜下浸潤麻醉及球后神經阻滯麻醉, 沿角鞏緣剪開球結膜, 分離結膜下組織, 電凝止血, 借助鞏膜隧道刀切口板層鞏膜, 長度約為6.0 mm, 后穿刺進入前房, 將粘彈劑注入, 于角膜緣做輔助切口, 撕囊(直徑約控制在5.5~7 mm之間), 水分離, 擴大鞏膜隧道切口, 在核與角膜內皮間、核下注入粘彈劑, 托住晶狀體核, 取出核塊, 將殘留皮質吸凈, 植入人工晶狀體, 將多余粘彈劑抽吸干預, 檢查切口閉合性, 若有滲漏, 縫合1~2針, 于鄰近切口的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 藥物劑量分別為2萬U和2.5 mg, 借助敷料遮蓋單眼。
1. 2. 2 實驗組 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 應用20 g/L利多卡因做結膜下浸潤麻醉及球后神經阻滯麻醉, 做透明角膜切口, 將粘彈劑注入前房, 用撕囊鑷續環形撕囊(控制直徑以5~5.5 mm為宜), 并進行充分水分離, 超聲乳化晶狀體核, 吸凈皮質, 再次將粘彈劑注入前房及囊袋, 在囊袋內中部置入折疊型人工晶狀體, 抽吸干凈囊袋及前房內殘留粘彈劑, 檢查切口閉合性, 于鄰近切口的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 藥物劑量分別為2萬U和2.5 mg[3], 借助敷料遮蓋單眼。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術后1、7、30 d視力恢復情況及平均角膜散光度, 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做好相關記錄。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1.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統計 實驗組術后視力恢復情況與對照組恢復情況相當(P>0.05), 見表1。
2. 2 兩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平均角膜散光度統計 兩組平均角膜散光度比較(P>0.05)。見表2。
2. 3 兩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統計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8%, 低于對照組22.2%, 但組間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術后7、30 d視力恢復率、平均角膜散光度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近似于相關研究結果[3]。
白內障已經成為我國首位致盲原因, 手術是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有效手段, 近年來, 超聲乳化儀及手術器械有所發展, 折疊式人工晶狀體有所改進, 角膜切口也由原來的3.5 mm發展為現在的1.8 mm, 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 角膜散光小, 患者術后恢復快。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也存在其自身局限性, 用其治療Ⅳ~Ⅴ級核患者時, 術后易出現角膜水腫, 嚴重時晶狀體核可調入玻璃體腔, 還會出現晶狀體懸韌帶斷裂并發癥。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患者, 亦能獲得較佳的手術效果, 與超聲乳化手術相比, 非超聲乳化小切口手術的切口相對大一些, 老年患者的切口一般需做到6~7 mm, 必要時還得縫合切口1~3針, 注吸皮質時前房較淺, 操作難度大, 個別患者核直徑較大, 翹核困難, 但非超聲乳化小切口術手術時間短, 對角膜內膜細胞影響小, 術后患者恢復快, 虹膜不易脫出, 非超聲乳化小切口手術不需要昂貴的超聲乳化儀器, 值得在基層普及。為保證手術效果, 臨床醫師應根據患者白內障核硬度選擇適宜患者病情的術式。
綜上所述, 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均值得在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明明,張輝.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比較.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2):261-262.
[2] 鐘穎.不同術式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療效觀察.亞太傳統醫藥, 2012, 8(12):137-138.
[3] 任慶芬,陳振超.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臨床分析.臨床軍醫雜志, 2012, 40(5):1170-1172.
[收稿日期:2014-05-0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比較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方法 40例老年性白內障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 對照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 實驗組患者行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 比較兩組手術效果。結果 實驗組視力恢復率、平均角膜散光度、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P>0.05)。結論 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均是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有效術式, 均具備推廣價值。
【關鍵詞】 切口非超聲乳化;超聲乳化;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比較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curative effects of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cataract. Methods A total of 40 cases of senile cataract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Surg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Visual recovery rate, average corneal astigmatism,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P>0.05). Conclusion Both of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are effective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cataract, and all possess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Phacoemulsification; Senile cataract; 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白內障為致盲性眼病, 目前臨床上尚無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特效藥物, 患者多接受手術治療, 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白內障術均是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有效術式[1], 本文將進一步探討兩種手術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40例, 隨機分成實驗組20例, 對照組20例。實驗組:男10例, 女10例, 共有患眼32只, 年齡60~76歲, 平均年齡(70.21±2.51)歲, 眼壓(15.21±2.11)mm Hg (1 mm Hg =0.133 kPa), 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平均(2615±356)個/mm2;對照組:男11例, 女9例, 共有患眼36只, 年齡60~76歲, 平均年齡(70.41±2.47)歲, 眼壓(15.24±2.17)mm Hg, 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平均(2644±347)個/mm2。入選病例均符合老年性白內障疾病診斷標準[2],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 應用20 g/L利多卡因做結膜下浸潤麻醉及球后神經阻滯麻醉, 沿角鞏緣剪開球結膜, 分離結膜下組織, 電凝止血, 借助鞏膜隧道刀切口板層鞏膜, 長度約為6.0 mm, 后穿刺進入前房, 將粘彈劑注入, 于角膜緣做輔助切口, 撕囊(直徑約控制在5.5~7 mm之間), 水分離, 擴大鞏膜隧道切口, 在核與角膜內皮間、核下注入粘彈劑, 托住晶狀體核, 取出核塊, 將殘留皮質吸凈, 植入人工晶狀體, 將多余粘彈劑抽吸干預, 檢查切口閉合性, 若有滲漏, 縫合1~2針, 于鄰近切口的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 藥物劑量分別為2萬U和2.5 mg, 借助敷料遮蓋單眼。
1. 2. 2 實驗組 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 應用20 g/L利多卡因做結膜下浸潤麻醉及球后神經阻滯麻醉, 做透明角膜切口, 將粘彈劑注入前房, 用撕囊鑷續環形撕囊(控制直徑以5~5.5 mm為宜), 并進行充分水分離, 超聲乳化晶狀體核, 吸凈皮質, 再次將粘彈劑注入前房及囊袋, 在囊袋內中部置入折疊型人工晶狀體, 抽吸干凈囊袋及前房內殘留粘彈劑, 檢查切口閉合性, 于鄰近切口的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 藥物劑量分別為2萬U和2.5 mg[3], 借助敷料遮蓋單眼。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術后1、7、30 d視力恢復情況及平均角膜散光度, 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做好相關記錄。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1.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統計 實驗組術后視力恢復情況與對照組恢復情況相當(P>0.05), 見表1。
2. 2 兩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平均角膜散光度統計 兩組平均角膜散光度比較(P>0.05)。見表2。
2. 3 兩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統計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8.8%, 低于對照組22.2%, 但組間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術后7、30 d視力恢復率、平均角膜散光度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近似于相關研究結果[3]。
白內障已經成為我國首位致盲原因, 手術是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有效手段, 近年來, 超聲乳化儀及手術器械有所發展, 折疊式人工晶狀體有所改進, 角膜切口也由原來的3.5 mm發展為現在的1.8 mm, 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 角膜散光小, 患者術后恢復快。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也存在其自身局限性, 用其治療Ⅳ~Ⅴ級核患者時, 術后易出現角膜水腫, 嚴重時晶狀體核可調入玻璃體腔, 還會出現晶狀體懸韌帶斷裂并發癥。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患者, 亦能獲得較佳的手術效果, 與超聲乳化手術相比, 非超聲乳化小切口手術的切口相對大一些, 老年患者的切口一般需做到6~7 mm, 必要時還得縫合切口1~3針, 注吸皮質時前房較淺, 操作難度大, 個別患者核直徑較大, 翹核困難, 但非超聲乳化小切口術手術時間短, 對角膜內膜細胞影響小, 術后患者恢復快, 虹膜不易脫出, 非超聲乳化小切口手術不需要昂貴的超聲乳化儀器, 值得在基層普及。為保證手術效果, 臨床醫師應根據患者白內障核硬度選擇適宜患者病情的術式。
綜上所述, 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均值得在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明明,張輝.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比較.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2):261-262.
[2] 鐘穎.不同術式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療效觀察.亞太傳統醫藥, 2012, 8(12):137-138.
[3] 任慶芬,陳振超.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臨床分析.臨床軍醫雜志, 2012, 40(5):1170-1172.
[收稿日期:2014-05-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