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冰
銀行理財產品跟蹤
8月份,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5455款,募集資金規模3.52萬億元。2014年8月份,173家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5455款,募集資金規模約為3.52萬億元人民幣。回看整個8月,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方面沒有太明顯的變化,只是產品數量和募集規模較7月都有所下降,降幅分別為13.0%和4.06%。產品數量和募集規模同比分別上升47.95%和49.7%,參見圖1。2014年下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數量和規模雖較2013年同期相比仍舊處于增長狀態,但是收益率水平卻是一派頹勢,平均年化收益率多徘徊在5%的水平左右。預計進入9月后,中秋節、教師節以及國慶節的到來將會帶動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量價齊升的態勢。
從發行機構分布來看,8月各類商業銀行的發售產品數量環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的發行數量的下降是造成理財產品發行放緩的主要原因。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發行產品1068款,環比下降25%,占比由7月的23%下降至8月的20%。資金規模為1.4萬億,環比微幅上漲2%,款數縮規模未縮,款均產品規模反而有所擴大。上市股份制銀行8月發售產品1700款,估算規模1.4萬億,環比分別下降3個百分點。中資其他銀行8月發售產品2548款,較7月減少400款,規模為0.68萬億,較7月下降15%。
關鍵期限收益率水平表現平穩。8月,各關鍵期限產品的收益率水平總體表現穩中略降。從圖2可見,8月份的人民幣普通類產品收益率曲線和7月曲線走勢趨同,粘著程度較高。除3天、2個月和1年期產品上漲外,其余各關鍵期限點的收益率水平均下降,其中3個月和6個月期限產品降幅較大,分別為9個和10個BP(基點),平均降幅為6個BP。各關鍵期限點產品預期收益率的變化水平基本符合7月報告中的預期:“小幅回落,但降幅有限”,這與市場基本資金面總體較為寬松不無關系。即將到來的9月份集中了“三節”,是節日的集中和國慶長假的過渡月份,預期未來產品的收益率水平較8月將會有小幅的抬升,但在資金面總體寬松的背景下,除去節日刺激的效應下可能會出現個別收益表現突出的節日版高收益產品之外,大部分產品的收益率水平仍將維持現狀,略有浮動。
從產品的期限水平來看,8月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委托期限為125天,較7月延長1.6天,其中各關鍵期限點的產品數量中,以3個月和6個月期限的產品數量居多。在當前的資金價格和產品的期限配置下,90天~120天的產品仍舊為市場主流。
2014年8月份到期收益:到期收益率水平總體下降。2014年8月,共統計到83家商業銀行1905款產品到期,未出現零負收益產品,其中人民幣產品有1873款,平均到期收益為5.17%,較7月下降17個BP。錄得8月到期最高收益率的產品是南京銀行發售的一款針對企業客戶發售的“珠聯璧合1018期人民幣產品”,該款產品自2011年9月28日起息,實際委托期限為3年,年化到期收益率為8.2%,但資產具體投向不明。
從發行機構類型來看,8月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人民幣產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水平為5.63%,遠遠高于中資其他銀行的5.12%和國有商業銀行產品的4.87%。8月到期收益排名前十的產品的到期收益率水平在6.6%和8.2%之間。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和中資其他銀行各占五席,其中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的南京銀行和中資其他銀行中的渤海銀行又各占二席。就到期收益水平來看,排名前十的產品中中資其他銀行的5款產品的到期收益率水平為7.17%,而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產品略遜之,為6.97%。
到期收益表現靠后的產品中,招商銀行7月11日發售的一款掛鉤滬深300指數的一個月結構性存款產品未能實現預期最高收益,僅錄得年化2.5%的次低收益。該產品的結構正是上期報告中所點評的“鯊魚鰭”結構產品。產品自成立以來,滬深300指數表現一路上揚,波動幅度超過了障礙價格區間,所以投資者并不能完全分享產品掛鉤資產上漲所帶來的紅利,在產品到期日僅獲得2.5%的年化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