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衡
摘 要:自2008年新疆成立第一家村鎮銀行以來,村鎮銀行得到迅速發展。但是,發展中也出現出資人單一、南北疆發展不均衡、農戶抵押擔保物缺失、風險管控存在隱患、非農化現象日漸突出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應采取以下對策:優化出資結構,構建多方出資平臺;均衡區內發展,加快南疆網點布局步伐;創新農村抵押貸款方式,拓寬貸款領域;嚴控各類風險,健全風險防控機制;明確市場定位,有效解決“三農”融資問題。
關鍵詞:新疆;村鎮銀行;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8-07-02
1 發展背景
20世紀末,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農村金融市場逐漸萎縮。各大型國有銀行紛紛撤出農村市場,致使農村金融市場呈現真空地帶。近年來,隨著國際經濟的日漸好轉,加上政府逐年加大對“三農”的投入,農村經濟越發活力,金融需求也漸漸增大,而金融供給卻跟不上,金融供需矛盾也日益凸顯[1]。為了解決農村金融這一現實問題,銀監會于2006年12月發布文件,提出允許發展村鎮銀行,并在相應省份進行試點。
新疆作為我國西部的省份,地廣人稀,人均耕地面積遠遠高于內地省份,而農民擁有的用于農業生產的資金有限。因此,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更加需要金融的支持。為了有效緩解“三農”發展資金的短缺問題,自治區金融辦積極引進資金,通過借鑒四川、湖北等地村鎮銀行成功經驗,于2008年1月在五家渠市成立第一家村鎮銀行——五家渠國民村鎮銀行。在此后的幾年,村鎮銀行更是保持高速發展趨勢。截至2013年7月,新疆總計成立村鎮銀行達11家。
2 存在的困境
2.1 出資人單一 自從五家渠市成功成立第一家村鎮銀行以來,有利地緩解了當地農戶貸款難問題。對此,村鎮銀行的發展得到了自治區金融辦的高度認可,并在其它地區開始推廣興辦。但是,新疆目前成立的11家村鎮銀行中,都是由寧波鄞州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發起成立的,并且每家銀行的出資占有比例都在40%以上。單一的出資主體且出資占比額度高,易發生金融失控風險。如果寧波鄞州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經營不善,出現資金短缺時,可能殃及到村鎮銀行的經營。
2.2 南北疆發展不均衡 2010年,銀監會為了鼓勵資本在新疆等西部地區興辦村鎮銀行,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有關事宜的通知》,將新疆所有縣(市)作為國家級固定貧困縣對待,以此來支持新疆村鎮銀行發展。然而,大多數村鎮銀行布局在經濟發展較快、吸儲能力較強的北疆地區,很少在南疆開辦村鎮銀行。就目前已有的11家村鎮銀行中,9家在北疆地區,南疆僅有2家。僅有的南疆2家村鎮銀行,都設立在市區。村鎮銀行在南北疆的非均衡布局,將進一步拉大南北疆的經濟發展差距,不利于南疆“三農”融資難問題的解決。
2.3 農戶抵押擔保物缺失 目前,新疆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各地多種植棉花、特色農產品等作物。這些作物的種植,在產前、產中需要大量的資金購買農機、化肥、地膜、滴灌等農資,而農戶資本金有限,急需銀行的貸款。但是,當前的農村土地制度規定土地屬于集體所有,很難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加上農機、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的評估還不完善,致使農民沒有合適的擔保物作物抵押。最終,村鎮銀行面對有貸款需求的農戶,因其擔保物的缺失,雖想貸卻不給貸。
2.4 風險管控存在隱患 當前,新疆村鎮銀行風險主要包括操作風險與信貸風險。在操作風險上,由于開發銀行數據庫網絡系統成本高昂、維護費用高,多數村鎮銀行無力支付。對此,新疆村鎮尚未建立自己的數據庫,不能與央行的支付系統、支票影像交換系統、賬戶管理系統聯網,無法準確預警金融風險[2]。在信貸上,村鎮銀行的貸款客戶主要為農民與小微企業。而一些農戶素質低下、法律意識淡薄,時常出現欠賬不還、簽字不認等情況。村鎮銀行本身注冊資本就比較少,死賬、壞賬等不良賬積累過多,會影像銀行資金周轉,嚴重時可能導致錢荒。
2.5 非農化現象日漸突出 村鎮銀行成立的初衷是有效的解決“三農”融資問題,彌補農村金融資金短缺困難。然而,新疆絕大多數村鎮銀行受利益驅動,將貸款資金優先安排給易于收回貸款的優質項目,即使給企業放貸,也多是打擦邊球,貸給一些以工業為主且附帶(下轉68頁)(上接7頁)從事農產品加工或運輸的企業。不少村鎮銀行甚至將款項貸給建筑企業與房地產企業。村鎮銀行這種放貸方式,未發揮“支農”、“支小”相應的作用,使廣大農村弱勢群體沒有獲得應有的金融支持,不利于他們的脫貧致富。
3 主要對策與建議
3.1 優化出資結構,構建多方出資平臺 多方參與多元出資組建的村鎮銀行,可充分利用各方在融資、管理、研發及人才的優勢,有效防控風險,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一是鼓勵國有商業銀行與大型企業合資組建村鎮銀行。國有銀行與大型企業不僅資金較充足,而且擁有優秀的管理人才、先進的技術,有利于村鎮銀行長期穩定發展。二是加強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多以“公司+農戶”、“公司+基地”模式與農民共同經營農產品[3]。村鎮銀行應積極與之合作為農戶提供相應的貸款。
3.2 均衡區內發展,加快南疆網點布局步伐 新疆村鎮銀行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區經濟較發展的城市,易出現“虹吸”效應,不利于區內金融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對此,應該完善新疆村鎮銀行的布局。一要在稅收上給予南疆等地區的優惠[4]。自治區金融辦應將南疆三地區作為村鎮銀行發展的重點,在南疆興辦村鎮銀行,可在稅收給予相應的優惠。同時,可規定在北疆地區有網點的村鎮銀行,南疆也應有相應比例的網點。二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南疆地區主要出資人國有商業銀行與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資金沒有北疆地區雄厚。因此,在南疆成立村鎮銀行要特事特辦,給予特殊的政策。適當降低在南疆地區成立村鎮銀行的最低注冊資金。如在縣與鄉鎮成立村鎮銀行,可將原來的最低注冊資本300萬與100萬,分別調低至200萬、80萬。
3.3 創新農村抵押貸款方式,拓寬貸款領域 在農村抵押貸款上,首先要完善原有的貸款方式,優化貸款程序,積極引導農戶有序的貸款。特別是要簡化貸款手續,縮短貸款審批時間,采取靈活的貸款與還款時間,不搞一刀切。其次,要探索創新以農用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機具以及運輸工具為抵押的方式貸款。同時,要鼓勵金融機構將農戶的農產品收益權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在貸款領域上,要將貸款領域擴大到“三農”整個范圍。村鎮銀行要改變貸款集中在農業企業的做法,要將更多的資金貸給普通農戶,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改善生產生活。此外,村鎮銀行還應積極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資金的支持來帶動農村環境的改變。
3.4 嚴控各類風險,健全風險防控機制 對于當前村鎮銀行現有的操作與信貸風險,在操作風險方面,一是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村鎮銀行要努力提高員工的素質,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力度。特別是提高員工對央行支付系統、賬戶管理系統的操作能力。二是要強化內部的管理[5]。由于村鎮銀行出資方比較復雜,管理上可能會出現不協調與不統一現象。因此,應加強各出資方的協調溝通,加強內部管理的科學性,努力避免因管理低下而造成操作風險。在信貸風險方面,新疆村鎮銀行應根據新疆各地區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風險防控機制。村鎮銀行可以為每個貸款的農戶積極建立相應的信用賬戶,記錄每個貸款者的每次貸款信用。放寬信用度高貸款戶的貸款期限、貸款金額,嚴格失信貸款戶的管理,最終實現信貸環境的優化。
3.5 明確市場定位,有效解決“三農”融資問題 要明確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發揮其在“三農”中的作用。一要強化對村鎮銀行放貸的監管。金融部門要積極督促村鎮銀行服務于“三農”領域,明確“三農”放貸占總放貸中的比例。并且將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的程度視為考核的依據。二要加大對村鎮銀行的財政支持力度[6]。新疆村鎮銀行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縣(市)。自治區政府應鼓勵村鎮銀行在鄉鎮辦理網點,對于在鄉鎮成功辦理網點,并放貸資金主要用于“三農”的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此來促進村鎮銀行多在鄉鎮辦理網點,將更多資金服務于“三農”。三要優化村鎮銀行的金融產品。村鎮銀行要積極創新適合新疆當地實際情況的金融產品來吸收儲蓄。可以推出一些交易時間靈活、收益較高、金額較適中的理財產品。
參考文獻
[1]趙志剛,巴曙松.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困境與政策建議[J].商業銀行經營管理,2011(1):40.
[2]王修華,賀小金,何婧.村鎮銀行發展的制度約束及優化設計[J].農業經濟問題,2010(8):61.
[3]趙冬青,王樹賢.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現狀的實證研究[J].農村經濟,2010(7):81.
[4]何文虎.社區銀行視角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以寧夏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4(3):50.
[5]蔣玉敏.村鎮銀行風險管理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浙江長興聯合村鎮銀行為例[J].貨幣銀行,2011(5):43-46.
[6]李曉春,崔淑卿.我國村鎮銀行建設進展緩慢的原因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0(3):85.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