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涵


與丹麥文化中心主席刀文克(Eric Messerschmidt)的約見顯得有些困難,因為在此次文化季中,丹麥文化中心扮演了一個“協調者”和“文化譯者”的重要角色,“每一個項目都需要我們來協調,而且要確保它們過來后根據中國的情況運轉。這是一個很長的準備過程,乃至現在還在不斷的準備中。”刀文克告訴我。
“剪紙大師”安徒生的展覽
其中一個他們準備已久的項目便是眼下正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進行的安徒生剪紙展覽,其也打響了丹麥文化季系列活動的頭炮。丹麥首相赫勒·托寧女士也特意到場為當天的活動揭幕。
出生于1805年的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是丹麥第一個被全世界熟知并認可的作家、詩人。他的作品自20世紀初被引進中國后,啟發了一代又一代人,乃至幫助中國兒童文學邁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采訪過程中我碰巧遇到了從丹麥趕來支持活動的安徒生博物館館長Torben G.Jeppesen先生。“剪紙聽上去是一個很中國的東西,但實際上,童話大王安徒生也是一位剪紙大師,只不過他的剪紙作品都是用白色的紙剪出來的。正如他的童話那樣,他的剪紙作品也充滿了創造力和想象力,令人印象深刻。”
原來,當年的安徒生不只是講故事,他還善于“剪故事”。一把剪刀和一張紙是他的隨身“標配”,他會一面說故事一面剪紙,剪紙完成時,故事也講完了。故事的高潮便是——他把神秘的剪紙打開,展現出最后的圖案,他的一幅幅剪紙就是一篇篇小童話。當然,安徒生的剪紙通常與他筆下的童話沒有直接的聯系,但這些原創的圖案倒成為后世人們了解安徒生的思想感情的好素材。
Torben G.Jeppesen先生還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北京做安徒生剪紙展覽,同時展出的還包括安徒生所著童話中的插圖以及他小時候的手工作品。接下來展覽還會到杭州、西安、南京、大連等城市進行巡展。
更有野心的項目
刀文克表示,本次文化季中包括丹麥國家美術館、丹麥西南博物館、丹麥國家博物館、維京船舶博物館、丹麥國家舞蹈團、Granh?j舞團、歐丁劇團和丹麥電影協會等在內的眾多知名文化機構和藝術家會陸續登場,帶來內容豐富的活動。除此之外,數家兒童青少年劇院和音樂團也會遠道而來,為中國的青少年獻上藝術饕餮。
其中,面向中國年輕觀眾的丹麥戲劇是文化季中的重要內容,它們將于今年10月底11月初在北京、上海、西安和南京等城市集中展出。在丹麥,這一類戲劇是高品質藝術的代名詞,同時能為兒童和成人帶來快樂。丹麥當代劇院的基本理念是,兒童應不僅僅被引入故事的外部和娛樂方面,他們也要在日后的一段時間考量故事的深度。這些表演都是優越工作條件的結果,國家進行資助,但并不控制。這種體制提供了一個有創造性的環境和大量的實驗空間,讓丹麥戲劇的發展能夠通過與眾不同的各種方式來表達。戲劇沒有禁忌話題:從騷擾、戀童癖、死亡和毀滅到日常生活、友誼、荒謬和純粹的喜劇。
刀文克畢業于丹麥哥本哈根皇家美術學院建筑學院,獲建筑和城市設計碩士學位,還曾擔任過丹麥建筑中心主任,因此他也計劃在文化季期間舉辦建筑主題的研討會,用他的話來說是一個“更有野心的項目”:“中丹兩國建筑師聯手,從貴州省的村莊開始,我們將嘗試建立一個中國農村的可持續建筑和城市化的計劃,即怎么為那里的兒童和老年人創建高質量的房屋、學校、養老院和醫院等等。這是一片被其他國家忽視的領域,希望丹麥能為此做出貢獻。”刀文克說。
大未來:丹麥文化中心的升級
2005年,刀文克應邀在北京創立了丹麥文化中心(The Danish Cultural Institute),這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組織。“丹中兩國友好關系由來已久,其中包括文化交流。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交流其實始于北京丹麥文化中心。”刀文克表示,丹麥文化中心的建立得到了中國方面的支持,致力于丹中文化、美術、教育以及研究等領域的合作關系。近些年來,他們在中國各大城市推出了大量能體現丹麥文化的活動,如兒童文學、現場演出、戲劇、芭蕾舞等,同時也和中國制造商聯合制作中國戲劇、舉辦美術展、攝影展、古典音樂鑒賞等。
而今年年底前,丹麥文化中心將正式由“協會”性質升級為真正的“中心”。“今年6月,中國文化中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正式揭牌。現在該輪到我們了。”刀文克自豪地笑言,這也是基于2012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丹麥時,丹中兩國政府簽署的協議之一,即約定在北京和哥本哈根分別建立丹麥文化中心和中國文化中心。
“可以肯定的是,丹麥文化季只是一個開始。”刀文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