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虔
2014年是國內金融改革的關鍵一年,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在市場的企盼中相繼推出。金融市場化改革為信托行業蓬勃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總體看,信托業繼續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態勢,為豐富我國金融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信托業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利潤率也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市場化改革促使金融同業機構紛紛開展資管業務,搶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信托業未來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顯而易見,信托公司如何尋找新產品和新業務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近年來,國民信托有限公司本著“誠信托付”的責任理念,弘揚創新精神,努力提供多元化信托產品,滿足客戶綜合性、個性化需求。實現了快速、跨越式的發展。特別是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在團隊建設、業務規模、產品品質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展現了勤奮進取的市場形象。實現了快速、跨越式的發展。作為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的領軍人,總經理石俊志擁有多年金融行業從業經驗,曾先后擔任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副行長、招商銀行總行助理行長兼天津分行行長、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渤海銀行總行副行長等職,兼任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北京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具有豐富的金融管理經驗。他任職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總經理以來,探索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信托業管理理念,使得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在國內信托業中備受矚目。
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的業務發展特色是什么?業務創新舉措有哪些?在新經濟背景下,如何實施有效的風險控制,并培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對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總經理石俊志進行了專訪,沿著“國民”追尋夢想的足跡,探究國民信托有限公司業務快速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公司治理結構逐步健全的歷程。
《》:截至2013年,中國的信托行業受托資產規模已經達到10.91萬億元,超過保險和證券行業,成為全國金融領域僅次于銀行業的第二大行業。能否簡要介紹一下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的現狀?在當前國內金融背景下,國民信托有限公司是如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走上快速健康發展道路的?
石俊志:國民信托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截至2008年,注冊資本增加至10億元人民幣,并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近年來,在信托行業迅猛發展的浪潮中,國民信托有限公司重新尋找自身定位與發展方向,參與市場競爭,截至2013年12月底,其管理的信托資產余額已經超過400億元,較2012年增幅超過6倍。公司發行的各類信托產品,也因為風險適度、收益率較高等特點,成為市場和投資者關注的熱點。
2014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信托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銀監會下發了《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簡稱“99號文”)之后,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層認真學習并分析研究新的監管精神,結合國內經濟發展形勢變化和公司實際,因勢利導,未雨綢繆,圍繞公司“控風險、求創新、促發展”的年度總體發展思路,全體員工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在有效控制業務風險的前提下,公司整體業務穩健、持續、健康發展,公司形象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截至2014年6月30日,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存續信托項目為257個,信托規模684.08億元。其中,集合類信托項目62個,規模總計122.99億元,占總規模的17.98%,同比增加25.27%。單一類信托項目195個,規模總計561.09億元,占總規模的82.02%,同比增加75.80%。單一低風險業務的增長幅度遠遠大于集合項目的增長幅度。同時,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的凈資產規模繼續保持穩定和充足,資產配置保持較高的流動性水平,為公司下一步大力拓展業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國信托業整體規模已經超過了12萬億元,民眾關注程度不斷提高,行業內外部競爭不斷加劇。為了應對市場變化和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國民信托有限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由北京向全國布局,已經在廣州、深圳、上海、南京、杭州、濟南、重慶、西安、天津等地設置了業務部門。產品銷售團隊主要立足北京,逐步向上海、深圳地區發展,從而更好地培育公司優質客戶資源,積極響應“99號文”對信托營銷的要求,規范公司產品銷售。
隨著公司團隊建設的加強,客戶資源不斷積累,產品逐步豐富完善,品牌建設取得重大成效。近年來,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合作機構數量不斷增加,層次不斷提高,加強了與金融機構的業務合作,并且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等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促進了整體實力的提升。
《》:當前,金融市場的“泛資產管理時代”正在到來,多種形式的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宏觀政策未見回暖,傳統業務開展多有受阻,由此引發信托公司的分化也在所難免。您如何看待業務創新在信托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石俊志:對于中國的信托公司來說,不創新就意味著被淘汰,而對于中國的信托業來說,不轉型就意味著衰落。鼓勵信托公司創新,利用信托制度靈活的優勢為金融市場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一直是監管機構對信托公司創新業務監管的基調。特別是2014年以來,隨著信托業轉型的呼聲逐漸高漲,如何做到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目前我國所有信托公司探索的共同話題。信托對于國內金融市場而言,本來就是“舶來品”,與銀行、保險,甚至基金證券相比,人們對信托的認識還很模糊。這就要求信托人加強信托理論研究,根據中國的國情和國內信托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理論結合實踐,創新并逐漸使之適應中國國情,扎根沃土,才能枝繁葉茂。信托的本質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信托公司應緊緊圍繞信托制度的優勢,投入足夠的研發力量,認真研究金融、理財領域的各種需求,不斷細分,開發多元化的產品,以滿足廣大委托人財產保值、增值的要求。
2014年,國民信托有限公司設立業務創新獎,在平穩快速發展傳統信托業務的同時,積極探索新的業務領域。公司組織專門團隊,在業務模式、產品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研究,對于有重大創新突破的信托案例,以及對于國內較為前沿的信托業務,如公益信托、土地信托、家族信托、養老信托、影視信托等有突出業績者,進行不同程度的獎勵。在為發展贏得先機的同時,國民信托有限公司也為我國信托業更好地服務社會探索新的道路。
信托業要創新就要有投入,而創新業務并不一定能夠直接反映公司的當期效益。為了解決當期投入與遠期效益之間的矛盾,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從內部機制創新入手。譬如,采用以產品研發部牽頭組織創新的方式,由產品研發部協助創新業務部門實現產品創新,成功后組織各業務部門進行復制,從而實現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快速轉化。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首單創新業務的開展,而且還可以使研發部門團隊從后臺走向前臺,使業務創新能夠充分結合實踐,促進研發實力的提升和業務工作的開展。
《》:風險是金融機構尤其是信托類金融機構永恒的話題。從數據上看,近兩年,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的業務規模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態勢,而且這種增長勢頭仍在持續。在遠超行業平均增幅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做好風險控制?
石俊志:風險控制能力是一個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為增強風險控制能力,國民信托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構建按專業分工的風險控制隊伍,使風險控制隊伍在人員配置比例上,明顯多于我國信托行業的平均水平,從而形成了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
首先,在組織架構上,公司董事會中設置了風險控制委員會,針對公司的風險管理制度建設和體系構建進行指導;經營管理層中設置了風控總監,組織管理公司中的風險管理團隊;原有的風險管理部被分拆為三個專業部門:風險管理部、項目管理部和綜合風險部。其中,風險管理部主要負責對公司自營業務及信托業務的風險狀況進行初步評估和審核,出具風險審查意見。項目管理部則主要負責對存續期項目進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采取現場和非現場等手段,監督業務部門認真履行信托項目存續期間的管理職責,控制項目運行期間可能產生的風險。綜合風險部主要負責擬定公司風險控制標準和各類風險控制工作規章指引。目前,中國大多數信托公司只有風險控制部和法律合規部,有些信托公司的風險管理部和法律合規部甚至被合并為一個部門。國民信托有限公司不僅將風險控制部門分拆為三個專業部門,而且還專門設置了人員編制健全的法律合規部,對公司自營業務及信托業務的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查,出具法律合規審查意見。同時,設置專業人員對合同文本進行審核,有效控制業務的合規性及相應法律風險。在專業人員配備方面,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特別強調優先保障對風險合規人員的聘用,從而使風險合規團隊建設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其次,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倡導“合規準入、風控保障”的業務發展理念,遵循建立“優于同業標準”的風控原則,強化業務立項、盡職調查、評審、合同審查、發行、成立及事后管理等全流程的內控制度,將風險管理的各項措施融入到流程、固化于系統、落實到崗位中。2014年上半年,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先后審議并通過了《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基礎設施信托業務風控指引》、《國民信托有限公司2014年案防工作方案》等10余項管理制度。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有力地配合了業務的發展,大幅度地提升了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在風險識別、管理、處置與應對方面的綜合能力。
《》:企業界流傳這么一句話,“一流企業做文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項目”。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企業文化的培育。國民信托有限公司追求什么樣的企業文化,效果如何?
石俊志:所謂“一流企業”的文化,是以企業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為核心所生成的外化的企業行為規范、道德準則、風俗習慣和傳統文明的有機統一,它推動企業追求變革創新,與時俱進,謀求持續發展,為股東和社會不斷創造價值。
近兩年來,國民信托有限公司業務快速擴張,員工人數也迅速增加。2013年公司重點充實業務團隊、中臺部門及財富管理中心的力量,使得公司前中后臺職能逐步完善,人員比例協調發展。這些人員或來自信托、銀行等金融機構,或來自知名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具有豐富的業務實踐經驗,為公司帶來了新鮮血液。隨著企業經營的擴大和人員的增多,企業必須依靠一種精神力量進行主導和支撐。結合公司的發展實際,我們本著“誠信托付”的責任理念,以“誠”為本,以“信”為基,逐步建立了以誠信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逐步形成“團結包容、高效擔當”的企業文化氛圍。在這種文化的主導下,公司營造出了和諧健康和積極向上的氛圍,各部門之間目標一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上下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公司各項業務的開展。
公司根據行業及自身發展狀況,持續完善公開透明、結果導向的考核和激勵機制,獎優罰劣,致力于打造平衡高效的良性競爭績效考核機制,以達到吸引優秀人才、留住優秀員工、激發全員創造力的目的。同時,我們也積極安排職員分批參加中國信托協會的培訓,爭取用兩至三年的時間,使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的絕大部分員工獲得信托從業合格證書。此外,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在大力招聘優秀人才的同時,注重人才能力的發揮,將適合的人安排到適合的崗位上,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使人力資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通過舉辦各種活動,提高員工的團結協助、勇于拼搏、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公司上下形成了濃厚的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并最終推動公司實現業務高速、穩健發展的目的。
企業文化的貫徹落實,需要經營管理層成員做成表率。公司的經營管理層成員帶領公司全體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團結一致、精誠協作、勇于擔當的企業文化氛圍。公司各部門的負責人也十分重視個人領導作風和個人魅力的培養,包容下屬,讓下屬產生追隨力。同時,公司的部門內部也在積極營造活躍、民主的工作氛圍,給團隊創造一個寬松的成長環境,打造部門文化。各個部門領導積極發展包容下屬的“能力”,認真聽取下屬的反對意見。從培養隊伍的角度來看,不同的意見有利于團隊的成長,部門領導還積極在各自的隊伍中培育并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化氛圍,這也是我們公司內部氣氛活躍、員工工作積極性高漲的關鍵所在。
《》:小成于勤,中成于智,大成于德。社會責任是支持企業發展的靈魂動力,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在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石俊志:國民信托有限公司在服務社會和回報社會方面不斷有新的探索,這也符合我們公司業務服務“國民”的宗旨。2014年6月末,在上海證券報主辦的第八屆“誠信托”獎評選活動中,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的“天房瑞誠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獲得了2013年度中國“誠信托”價值信托產品獎。天房瑞誠信托產品投資于天津市西青區保障房和社區改造項目,該項目的實施緩解了低收入家庭住房難的問題,為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天房瑞誠信托產品只是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眾多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成功案例中的一例。
此外,國民信托有限公司還支持了許多有益社會的項目。例如,西安城中村的改造項目,通過撤村建社區,消除了城中村的“二元”管理體制,將村民納入城市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中,有效解決并改造了村民醫療、養老保險、就業以及子女入托、入學等問題。蘇州城鄉一體化項目的資金專項用于城鄉道路整修、垃圾清運、綠化及景觀改造,致力于推動當地城鄉統籌發展的進程。同時,國民信托有限公司也積極在新材料、新能源、綠色經濟等領域進行業務探索和開展。“穩健1號”項目資金用于重慶西彭鋁產業區建設,該園區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輕合金特色產業基地。錦州龍棲灣建設被遼寧省列入“十二五”規劃,為振興東北地區工業經濟繁榮提供了金融支持。
國民信托有限公司還嚴格控制對“兩高一剩”行業的資金投放,積極拓展對低碳和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與此同時,國民信托有限公司還注重扶貧幫困、賑災救危、支持教育、服務社區等領域。2013年,公司積極參與信托業協會發起的“蘆山賑災公益信托”活動,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為災區重建添磚加瓦。國民信托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號召,“穩健2號”項目資金用于“成都—阿壩工業集中發展區”的建設,不僅推動了西部建材物流產業鏈的建設,同時也積極響應了國務院關于四川地區災后重建的指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