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振
一、水稻輕型栽培的概念
廣義上講就是:凡是能減輕水稻生產過程中勞動強度的一切種植方式,統稱水稻的輕型栽培。
二、水稻輕型栽培主要技術要點
(一)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
1. 床土準備
①取土。床土最好用肥田土或坑塘土。一畝大田如按用秧盤25~28個、每個盤裝土4千克算,需準備120千克土。
②曬干。將土攤開曬干至含水率在10%左右。
③粉碎。將曬干后的土進行粉碎,粉碎后的顆粒直徑在2~3毫米的為床土、直徑在1~2毫米的細土為蓋種土。不能成粉狀,粉狀土易板結。
④過篩。將粉碎后的細土過篩,去掉雜物和小石塊。
⑤攪拌。每300千克土加入1千克營養制劑,促使秧苗快發根;進行土壤消毒,防止早稻秧苗立枯病、青枯病的發生;調節土壤pH值在4.5~5.5。這三種要素可一次攪拌完成,但必須攪拌均勻。
⑥儲藏。把處理好的營養土用編織袋裝好,待來年使用。
2. 種子準備
①曬種。選種前先曬種1~2天。
②選種。用鹽水或泥水選種。
③浸種。浸種可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使種子吸足水分,一般含水率在25%左右。
④破胸。高溫破胸就是將吸足水分的種子用50~60℃的溫水浸種35分鐘,然后放入38~40℃的破胸室中進行破胸(芽嘴剛剛露白)。破胸階段要特別注意溫度的控制,以防高溫燒芽。發芽最低溫度為10~12℃,最適溫度為30~32℃,最高溫度為40℃,長時間超過42℃會抑制胚芽和胚根生長,導致根、芽死亡。破胸前不補水,破胸時要翻種,使種子發芽均勻。破胸后適當補水,注意通風增氧。
3. 秧盤準備
工廠化育秧最好是選擇硬盤,硬盤規格為58厘米×28厘米×2.2厘米,每畝備25~28張硬盤。
4. 育秧生產
①床土厚度調試。調整排土閥門的大小,調整到張開度排出的土正好填滿(平)秧盤。
②灑水量調試。調整水量不能過小或過激,水量過小,土壤含水不足;水量過激容易沖動床土不平。調整開水閥的最佳狀態,使床土飽和為宜。
③播種量調試。首先確定每畝大田用種量和用盤數量,根據用種量計算每盤所需播種克數。調整排種速度至每盤所需克數為止。
④蓋土量調試。一般厚度為2~3毫米。
播種整個程序完成后送進催芽室催芽。
5. 催芽
最好是使用加濕加熱器蒸汽催芽,溫度控制在30~36℃,每10個秧盤為1疊,每疊之間留有一定空隙,使得熱氣能流通。一般要求在3天內完成催芽,發芽率達到90%以上。當芽達到標準后在溫室條件下慢慢降溫煉芽,然后運到大田大棚進行硬化,最好在早晨進行,這樣可增強其適應秧田環境的能力。如果熱芽下田,幼芽受到驟冷刺激,容易產生死芽。晚稻育秧出芽后移出到大田要注意早上出盤,出去之后要及時用遮陰紗遮陽,防止強光照射。
6. 苗期管理
①秧床整理。秧床1.5米寬,要做到實、平、光、直。
②秧苗管理。保持苗盤土濕潤、苗葉有水珠,若禾葉出現卷葉要及時灑水,晴天溫度過高時打開大棚邊膜通風,傍晚蓋好膜注意保溫。
③秧苗要注意保濕,防止暴曬。必要時用遮陰紗遮光,一天灑2次水,分別在上午10時和下午4~5時。
④加強病蟲害防治和水肥管理。為防控水稻灰飛虱傳播病害,建議加蓋防蟲網。
7. 秧苗運送大田
①脫盤。用和秧盤一樣寬的起秧鏟起出后卷成筒放到運秧架上。
②筒式秧的擺放。運秧架宜做成多層架,每層只能疊放2筒,疊放多了,在運輸過程因振動易折傷秧苗。
③運量。最好是10畝(250~280盤)一運。
(二)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
1. 大田耕整
機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機插秧質量,要求田塊平整,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泥腳深度小于30厘米,田面整潔、上細下粗、細而不糊、上爛下實、泥漿沉實、水層適中。一般大田旋耕2~3遍,旋深10~15厘米。綜合土壤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結合旋耕作業施用適量有機肥和無機肥。
整地后保持水層2~3天,進行適度沉實,不宜現整現插,一般砂性土質田沉實1天、黏性土質田2~3天。進行病蟲草害防治后即可薄水(1~3厘米)機插。
2. 秧塊準備
插秧前,宜保持秧塊床土含水率在40%左右(用手指按住底土,以能夠稍微按進去為宜)。
秧苗運至田頭后隨即卸下平放(清除田頭放秧位置的石頭、磚塊等,防止黏在秧塊上,打壞秧針),使秧苗自然舒展。應減少搬運次數,并做到隨起隨運隨插,運送過程中要有遮陽措施,避免烈日傷苗。
3. 插秧作業
①插秧前的準備。
a.插秧機準備。作業前機手須對插秧機做一次全面檢查調試,各運行部件應轉動靈活,無碰撞卡滯現象。轉動部件要加注潤滑油,以確保插秧機能夠正常工作。
b.補給秧苗。裝秧苗前須將空秧箱移動到導軌的一端,再裝秧苗,防止漏插。秧塊要緊貼秧箱,不拱起,兩片秧塊接頭處要對齊,不留間隙,必要時秧塊與秧箱間要灑水潤滑,使秧塊下滑順暢。
c.調整株距和取秧量。根據種植季節、作物品種、土地肥沃程度等當確定每畝總穴數、株距和每穴秧苗株數,調節好插秧機相應的株距和取秧量,保證每畝大田適宜的基本苗。北方粳稻每穴基本苗一般為4~6株。
d.調整機插深度。根據大田泥腳深度,調整機插深度,并根據土壤軟硬度,通過調節仿形機構靈敏度來控制插深一致,達到不漂不倒,深淺適宜。
e.行走路線和對準器。選擇適宜的栽插行走路線,正確使用劃印器和側對行器,以保證插秧的直線度和鄰接行距。
②機插秧作業質量。作業質量必須達到:漏插率≤5%,傷秧率≤4%,漂秧率≤3%,勾秧率≤4%,翻倒率≤4%,均勻度合格率≥85%,插秧深度在0~10毫米。
(三)水稻拋秧栽培技術
主要特點是多蘗增產、節本增收。
水稻拋秧秧苗素質好,根系發達,白根多,吸收能力強;起秧時不傷根;拋秧時秧苗帶土帶肥,全根下田,且入土淺,禾苗早生早發,有效穗增加;拋秧密度有保證,禾苗分布均勻,通風透光好,群體葉面積大,加強了光合作用。這些是水稻拋秧技術增產的主要原因。
1. 塑料軟盤育秧技術
①育秧準備。秧地宜選用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秧床寬1.3米,以豎放2盤或橫放4盤為宜,溝寬40~50厘米。每盤準備營養土1.5千克左右,營養土選擇黏度適中、無草籽的溝土、河塘泥或菜園土加入化學肥料或腐熟豬牛糞,充分翻拌均勻。
②種子處理。種子須經過曬種、消毒、催芽等處理。每畝大田常規稻用種量5~6千克、雜交稻1~1.5千克。
③鋪排秧盤。每畝大田需備434孔秧盤55~60張,把秧盤整齊地排在做好的秧畦上,秧盤鋪好后用木板輕壓,使秧盤的秧孔突起部分約1/4陷入泥土。
④盤內裝泥。把調好的營養土裝入秧盤內,然后用竹掃帚將泥漿掃平掃凈,使秧盤面基本不留泥土。
⑤均勻播種。待泥漿沉實到孔深2/3時可播種,播種時要均勻一致,每個秧孔播種量為常規稻5~6粒、雜交稻2~3粒。播后用竹掃帚蘸薄泥漿輕輕塌谷,并掃凈盤面泥土。
⑥覆蓋地膜(遮陽網)。早稻氣溫低時,可采用地膜拱蓋為好,秧苗3葉時揭膜。晚稻日曬強烈,可采用遮陽網覆蓋,出苗后及時揭去。
⑦秧苗管理。育秧全過程以半旱式為主。出苗前不必灌水,2葉期保留溝水,3葉期保持畦面濕潤,起秧前3~5天停止灌水,讓其自然落干。1葉1心期施斷氮肥,起秧前5~7天施送嫁肥。1葉1心期和2葉1心期每平方米用2.5克敵磺鈉粉劑對水配成800~1000倍液各噴施1次,可預防立枯病和青枯病。
2. 拋秧大田栽培技術要點
①整地。整地要做到地平、泥爛,表層有泥漿,無雜草、雜物。土質黏的田塊在拋栽前1~2天整好地。砂質田隨整隨拋。
②適齡拋栽。以3葉齡為好。早稻秧齡15天左右;晚稻秧齡12~14天。
③施肥。可參照測土配方施肥方法進行。
④水分管理。拋栽時宜為薄水,拋后2~3天不進水。在有效分蘗終止期前3~5天,莖蘗數達20萬左右時開始曬田。中后期保持田間干干濕濕。
⑤病蟲草防治。配套使用化學除草劑——苯噻酰草胺除草,并根據病蟲預報及時防治病蟲害。
(四)水稻直播栽培技術要點
1. 品種與播期
根據播期選擇適宜品種,但最遲不宜超過6月25日。
2. 種子處理
①曬種。在選種前先曬種2~3天。
②選種。用50千克水加10~12千克食鹽配制成溶液進行選種,然后用清水洗凈。
③藥劑浸種與催芽。主要防治水稻苗期傳染的病害和條紋葉枯病,用5.5%二硫氰基甲烷2毫升 +10%吡蟲啉20克+水8~10千克浸稻種5~6千克,浸種48小時,然后(不要淘洗)清水浸種,日浸夜露,每天換水1~2次,3~4天(包括藥劑浸種時間)后稻種即呈半透明狀,可見胚和腹白。然后撈出種子進行催芽(分袋進行活水催芽),當芽長達半谷粒、種子表層晾干后即可播種。
3. 田塊耕整
水稻直播稻田耕整要求達到田塊平整、水土相融、上糊下松,并且土層內不暗含大的硬土塊。
田塊耕整的基本方法是:前茬秸稈粉碎—全耕—上水泡田—旋耕—機械或畜力耖平。
4. 適時早播,把好播種質量關
①及時播種。播種太早,田面過爛易淤種;播種太遲,田面僵硬易漂種,宜在整地后次日及時播種。
②播種方式。分畦定量播種,畦面寬度以8米左右為宜,按畦面大小稱好種子,每個畦面來回撒2遍。對于未落入土中且懸浮于土壤表層或前茬秸稈上的種子,用掃帚或其他工具及時塌種。
5. 田間管理
①肥料運籌。總的施肥原則是:總N量控制在20千克/畝左右,P2O5 7千克/畝左右。氮肥前后期比為6∶4,磷肥按基肥與穗肥比為7∶3施用。
基肥:占30%(20千克45%復合肥+5千克磷酸二銨+15千克碳酸氫銨/畝),可結合整地旋耕施入土中。
分蘗肥:在3~4葉期施用,占20%(9千克尿素/畝);播后35天施1次平衡肥,占10%(5千克尿素/畝)。
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兩次施用,占40%左右。每畝施用12.5千克45%復合肥和4千克尿素做促花肥;每畝施用10千克尿素做保花肥,促保并重。
使用直播稻壯秧營養劑培育矮化壯秧:在秧苗3~4葉期,在建立薄水層的基礎上,用直播稻專用壯秧劑結合分蘗肥均勻撒施,施后保薄水2~3天。
②水漿管理。播種后,立即開溝排水,開溝的數量和深度以快速排出田間積水為標準,不平整田塊要多開一些深溝系,平整度較好的田塊則可少一些。
播種至3葉期:灌跑馬水,保持田間濕潤。
3葉期以后:以淺水勤灌,保持田間濕潤。
播后1個月(秧齡7葉左右時):當畝莖蘗數達到預定穗數時開始脫水擱田,擱田務必采取分次輕擱的辦法,開始以露田為主,以后逐步加重,以擱到田間四周有裂縫,田間不陷腳,但有腳印為宜,反復多次進行,直至倒二葉抽出時結束。
孕穗、抽穗揚花期:淺水層灌溉和露田。
灌漿結實期:間歇灌溉,干干濕濕。
③移苗補缺。水直播稻為人工撒播,秧苗的均勻度較差,在秧苗5葉期左右,及時把密度偏大處的秧苗移栽到稀疏處。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魚臺縣石集71239部隊農副業生產基地 郵編:27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