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玉米田棉鈴蟲對棉田測報與防治的影響探析

2014-10-23 00:16:13林雙喜等
科學種養 2014年10期
關鍵詞:玉米田

林雙喜等

棉鈴蟲是多食性害蟲,不僅為害棉花,還可為害小麥、玉米、番茄、辣椒、芋頭等作物和牽牛花、葎草等雜草(柏立新等,1997)。近年來雖然棉花種植面積不斷減少,但由于玉米面積穩中有升,玉米上棉鈴蟲發生普遍,導致棉田3、4代棉鈴蟲發生數量明顯上升。筆者通過對東臺市玉米上棉鈴蟲多年的調查,掌握了其發生現狀,并與棉田發生情況進行對比,探析其對棉田棉鈴蟲測報與防治的影響。

一、玉米田棉鈴蟲發生現狀

1. 為害周期較長 多年的調查資料表明,棉鈴蟲常年在東臺市發生5代,各代次主要寄主作物不同(詳見表1)。其對不同播期的玉米為害程度也不同,主要集中在2~4代,1代極少為害春玉米,2代主要為害春玉米,3代主要為害晚春玉米和早夏玉米,4代主要為害夏玉米,5代對玉米為害較輕。

2. 發生數量較大 1995~1997年,東臺市玉米田棉鈴蟲一度發生較重,最重的1997年3代百株蟲量達到26.05頭。1998~2004年明顯回落,僅有2002年因為氣候條件十分有利而發生較重,2、3代百株蟲量分別為4.69頭和7.70頭。自2005年大面積種植抗蟲棉后,棉鈴蟲在玉米上發生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除2006年和2008年外,其余年份2代和3代平均百株蟲量均超過2頭,特別是2010年和2013年,3代棉鈴蟲平均百株蟲量分別為10.53頭和9.18頭。各年度間玉米上2、3代發生為害相對較輕,4代適生玉米上發生為害明顯重于2、3代。據2012年和2013年調查,4代棉鈴蟲在適生玉米上百株蟲量分別達到21.9頭和64.7頭(詳見表2)。

3. 降低玉米產量、品質

①降低玉米產量。多年調查結果表明,棉鈴蟲在東臺市玉米上發生普遍,為害時間長、代次多,已成為繼玉米螟之后的第二大害蟲。李建軍等(2004)研究表明,4代棉鈴蟲在玉米田有蟲株率94.0%,平均蟲口密度1.56頭/株的情況下,百穗損失2854粒,折合損失0.51千克。張登峰、劉海林(2001)研究表明,室內飼養條件下,棉鈴蟲一生取食玉米籽粒數量平均為11.325粒,重量為5.34克。徐洪富等(1999)研究表明,棉鈴蟲在玉米上的防治指標為3齡幼蟲百株35頭。根據近幾年的調查情況,結合上述資料分析,棉鈴蟲對玉米的產量損失一般在0.2%以下,重發年份在2%左右。

②降低玉米品質。調查結果表明,棉鈴蟲取食玉米植株,不但將糞便排于玉米穗中,導致受害籽粒發霉,污染籽粒,還易造成玉米穗部積水,加重穗粒腐病的發生,使玉米品質下降。

③增加下代基數。東臺市3、4代棉鈴蟲能否重發,基數上大多數年份主要取決于玉米田棉鈴蟲數量。近年來棉花種植面積不斷萎縮,而玉米種植面積較大且相對穩定,玉米上2、3代棉鈴蟲總蟲量也遠遠高于棉花上,不但成為玉米上蟲源基數,也是棉花上最主要的補充蟲源。

二、玉米田棉鈴蟲對棉田測報的影響

1. 增大棉田發生量級 東臺市2005年大面積種植抗蟲棉以來,玉米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常年在40萬畝左右,棉花面積則逐年下降,由當初的39.8萬畝逐年下降到目前的10萬畝。玉米田大量的棉鈴蟲成蟲羽化后就近轉移到適生玉米田和棉田產卵為害。

從近十年的調查情況看,在棉田和玉米田混合總蟲量中,2代棉鈴蟲玉米田總蟲量10年平均比例占90%以上,高的年份占95%以上,最低的2010年也達到75%(詳見表3)。從2、3代來看,1995~1997年在棉花田2代平均蟲量是近五年5倍多的情況下, 3代平均落卵量僅為近五年的一半左右,主要原因是玉米田大量成蟲轉移到棉田產卵;從3、4代來看,1995~1997年在棉花田3代平均蟲量是近五年6倍多的情況下,4代平均落卵量僅為近五年的1.6倍左右,主要緣故也是玉米田大量成蟲向棉田轉移產卵。由此可見,隨著玉米在棉鈴蟲寄主中比重的增加,玉米田棉鈴蟲的發生明顯增加了棉田的落卵量,所以在預報時要適當增加發生量級1~2級。

2. 拉長棉田發生盛期 在2代棉鈴蟲發生期間,由于棉花處于生長前期,植株較小,抗蟲性較好,預測3代棉鈴蟲發生期時一般在棉田很難查發育進度;同時,由于玉米上總蟲量占主導地位,對棉鈴蟲的發生盛期起到決定性作用。在3代棉鈴蟲發生期間,東臺市一般年份棉田可以查到殘蟲,能滿足測報的需要,但多數年份玉米上棉鈴蟲仍然是發生期預報的重要依據和補充。

以大發生的2013年4代棉鈴蟲發生盛期預測為例。調查棉田棉鈴蟲發育進度,高齡蟲(5齡和6齡)比例較高,其中6齡蟲比例為49.3%,5齡蟲比例為19.2%;調查玉米田棉鈴蟲,高齡蟲比例不及棉田,其中6齡蟲比例為20.2%,5齡蟲比例為22.6%(詳見表4)。由于受高溫干旱氣候影響明顯,預測時我們盡量運用短歷期,根據棉田棉鈴蟲發展進度推測4代棉鈴蟲產卵盛期、高峰期分別為8月18~25日和8月20日,根據玉米田棉鈴蟲發展進度推測盛期、高峰期分別為8月17 ~27日和8月22日,再結合歷史資料和期距法最終確定發生盛期和高峰期為8月17 ~28日和8月22日。由于高溫干旱天氣持續時間長,實際發生盛期和高峰期時間為8月17~27日和8月21日(詳見表5)。

因此,在預報4代棉鈴蟲發生期時,要根據棉田棉鈴蟲的發展進度,結合玉米田棉鈴蟲的進度和蟲量比重進行綜合考慮,適當拉長發生盛期。

三、玉米田棉鈴蟲對棉田防治的影響

1. 增加防治次數 抗蟲棉大面積種植后,棉鈴蟲僅靠棉田內基數,即使氣候條件有利,也很難在東臺市造成大發生、大為害。但加上田外寄主,特別是玉米上的蟲源,不但發生量級明顯增加,而且為害盛期拉長了,給棉田防治帶來很大壓力。一旦遇到高溫干旱年份,多種基數相加一般可以滿足大發生條件,棉鈴蟲大發生后,就會造成用藥時間提前,用藥次數增加,不但增加用藥成本,還會造成棉鈴蟲對藥劑的抗性上升壓力,縮短抗蟲棉使用年限。

2. 延緩害蟲抗性 東臺市植保植檢站監測結果表明,2008年本市棉鈴蟲對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就達到63.7倍的高抗水平,2009年本市棉鈴蟲對辛硫磷、甲維鹽和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分別為1.38倍、1.72倍和16.87倍。南京農業大學2011~2013年監測結果表明,東臺市棉鈴蟲對辛硫磷、甲維鹽和三氟氯氰菊酯等藥劑的抗性處于穩中有降的水平,2013年分別為5.3倍、0.5倍和36.4倍,分別處于低抗、敏感和中抗水平。

在東臺地區,目前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棉花,玉米成為棉鈴蟲最主要的寄主作物。由于棉鈴蟲在玉米上的為害程度輕,為害損失相對較小,因此防治次數也較少,主要靠部分田塊在防治玉米螟的時候使用菊酯類農藥進行兼治。辛硫磷和三氟氯氰菊酯在東臺市棉田3、4代棉鈴蟲掃殘防治中已廣泛使用多年,菊酯類農藥在玉米等其他作物上也廣泛使用,交互抗性導致棉鈴蟲對三氟氯氰菊酯達到中、高抗水平。玉米上大量發生的棉鈴蟲,對棉花上辛硫磷和甲維鹽抗性個體稀釋作用較強,對緩解棉鈴蟲對常用藥劑的抗性產生和對抗蟲棉的抗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東臺市植保植檢站 郵編:224200)

棉鈴蟲是多食性害蟲,不僅為害棉花,還可為害小麥、玉米、番茄、辣椒、芋頭等作物和牽牛花、葎草等雜草(柏立新等,1997)。近年來雖然棉花種植面積不斷減少,但由于玉米面積穩中有升,玉米上棉鈴蟲發生普遍,導致棉田3、4代棉鈴蟲發生數量明顯上升。筆者通過對東臺市玉米上棉鈴蟲多年的調查,掌握了其發生現狀,并與棉田發生情況進行對比,探析其對棉田棉鈴蟲測報與防治的影響。

一、玉米田棉鈴蟲發生現狀

1. 為害周期較長 多年的調查資料表明,棉鈴蟲常年在東臺市發生5代,各代次主要寄主作物不同(詳見表1)。其對不同播期的玉米為害程度也不同,主要集中在2~4代,1代極少為害春玉米,2代主要為害春玉米,3代主要為害晚春玉米和早夏玉米,4代主要為害夏玉米,5代對玉米為害較輕。

2. 發生數量較大 1995~1997年,東臺市玉米田棉鈴蟲一度發生較重,最重的1997年3代百株蟲量達到26.05頭。1998~2004年明顯回落,僅有2002年因為氣候條件十分有利而發生較重,2、3代百株蟲量分別為4.69頭和7.70頭。自2005年大面積種植抗蟲棉后,棉鈴蟲在玉米上發生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除2006年和2008年外,其余年份2代和3代平均百株蟲量均超過2頭,特別是2010年和2013年,3代棉鈴蟲平均百株蟲量分別為10.53頭和9.18頭。各年度間玉米上2、3代發生為害相對較輕,4代適生玉米上發生為害明顯重于2、3代。據2012年和2013年調查,4代棉鈴蟲在適生玉米上百株蟲量分別達到21.9頭和64.7頭(詳見表2)。

3. 降低玉米產量、品質

①降低玉米產量。多年調查結果表明,棉鈴蟲在東臺市玉米上發生普遍,為害時間長、代次多,已成為繼玉米螟之后的第二大害蟲。李建軍等(2004)研究表明,4代棉鈴蟲在玉米田有蟲株率94.0%,平均蟲口密度1.56頭/株的情況下,百穗損失2854粒,折合損失0.51千克。張登峰、劉海林(2001)研究表明,室內飼養條件下,棉鈴蟲一生取食玉米籽粒數量平均為11.325粒,重量為5.34克。徐洪富等(1999)研究表明,棉鈴蟲在玉米上的防治指標為3齡幼蟲百株35頭。根據近幾年的調查情況,結合上述資料分析,棉鈴蟲對玉米的產量損失一般在0.2%以下,重發年份在2%左右。

②降低玉米品質。調查結果表明,棉鈴蟲取食玉米植株,不但將糞便排于玉米穗中,導致受害籽粒發霉,污染籽粒,還易造成玉米穗部積水,加重穗粒腐病的發生,使玉米品質下降。

③增加下代基數。東臺市3、4代棉鈴蟲能否重發,基數上大多數年份主要取決于玉米田棉鈴蟲數量。近年來棉花種植面積不斷萎縮,而玉米種植面積較大且相對穩定,玉米上2、3代棉鈴蟲總蟲量也遠遠高于棉花上,不但成為玉米上蟲源基數,也是棉花上最主要的補充蟲源。

二、玉米田棉鈴蟲對棉田測報的影響

1. 增大棉田發生量級 東臺市2005年大面積種植抗蟲棉以來,玉米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常年在40萬畝左右,棉花面積則逐年下降,由當初的39.8萬畝逐年下降到目前的10萬畝。玉米田大量的棉鈴蟲成蟲羽化后就近轉移到適生玉米田和棉田產卵為害。

從近十年的調查情況看,在棉田和玉米田混合總蟲量中,2代棉鈴蟲玉米田總蟲量10年平均比例占90%以上,高的年份占95%以上,最低的2010年也達到75%(詳見表3)。從2、3代來看,1995~1997年在棉花田2代平均蟲量是近五年5倍多的情況下, 3代平均落卵量僅為近五年的一半左右,主要原因是玉米田大量成蟲轉移到棉田產卵;從3、4代來看,1995~1997年在棉花田3代平均蟲量是近五年6倍多的情況下,4代平均落卵量僅為近五年的1.6倍左右,主要緣故也是玉米田大量成蟲向棉田轉移產卵。由此可見,隨著玉米在棉鈴蟲寄主中比重的增加,玉米田棉鈴蟲的發生明顯增加了棉田的落卵量,所以在預報時要適當增加發生量級1~2級。

2. 拉長棉田發生盛期 在2代棉鈴蟲發生期間,由于棉花處于生長前期,植株較小,抗蟲性較好,預測3代棉鈴蟲發生期時一般在棉田很難查發育進度;同時,由于玉米上總蟲量占主導地位,對棉鈴蟲的發生盛期起到決定性作用。在3代棉鈴蟲發生期間,東臺市一般年份棉田可以查到殘蟲,能滿足測報的需要,但多數年份玉米上棉鈴蟲仍然是發生期預報的重要依據和補充。

以大發生的2013年4代棉鈴蟲發生盛期預測為例。調查棉田棉鈴蟲發育進度,高齡蟲(5齡和6齡)比例較高,其中6齡蟲比例為49.3%,5齡蟲比例為19.2%;調查玉米田棉鈴蟲,高齡蟲比例不及棉田,其中6齡蟲比例為20.2%,5齡蟲比例為22.6%(詳見表4)。由于受高溫干旱氣候影響明顯,預測時我們盡量運用短歷期,根據棉田棉鈴蟲發展進度推測4代棉鈴蟲產卵盛期、高峰期分別為8月18~25日和8月20日,根據玉米田棉鈴蟲發展進度推測盛期、高峰期分別為8月17 ~27日和8月22日,再結合歷史資料和期距法最終確定發生盛期和高峰期為8月17 ~28日和8月22日。由于高溫干旱天氣持續時間長,實際發生盛期和高峰期時間為8月17~27日和8月21日(詳見表5)。

因此,在預報4代棉鈴蟲發生期時,要根據棉田棉鈴蟲的發展進度,結合玉米田棉鈴蟲的進度和蟲量比重進行綜合考慮,適當拉長發生盛期。

三、玉米田棉鈴蟲對棉田防治的影響

1. 增加防治次數 抗蟲棉大面積種植后,棉鈴蟲僅靠棉田內基數,即使氣候條件有利,也很難在東臺市造成大發生、大為害。但加上田外寄主,特別是玉米上的蟲源,不但發生量級明顯增加,而且為害盛期拉長了,給棉田防治帶來很大壓力。一旦遇到高溫干旱年份,多種基數相加一般可以滿足大發生條件,棉鈴蟲大發生后,就會造成用藥時間提前,用藥次數增加,不但增加用藥成本,還會造成棉鈴蟲對藥劑的抗性上升壓力,縮短抗蟲棉使用年限。

2. 延緩害蟲抗性 東臺市植保植檢站監測結果表明,2008年本市棉鈴蟲對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就達到63.7倍的高抗水平,2009年本市棉鈴蟲對辛硫磷、甲維鹽和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分別為1.38倍、1.72倍和16.87倍。南京農業大學2011~2013年監測結果表明,東臺市棉鈴蟲對辛硫磷、甲維鹽和三氟氯氰菊酯等藥劑的抗性處于穩中有降的水平,2013年分別為5.3倍、0.5倍和36.4倍,分別處于低抗、敏感和中抗水平。

在東臺地區,目前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棉花,玉米成為棉鈴蟲最主要的寄主作物。由于棉鈴蟲在玉米上的為害程度輕,為害損失相對較小,因此防治次數也較少,主要靠部分田塊在防治玉米螟的時候使用菊酯類農藥進行兼治。辛硫磷和三氟氯氰菊酯在東臺市棉田3、4代棉鈴蟲掃殘防治中已廣泛使用多年,菊酯類農藥在玉米等其他作物上也廣泛使用,交互抗性導致棉鈴蟲對三氟氯氰菊酯達到中、高抗水平。玉米上大量發生的棉鈴蟲,對棉花上辛硫磷和甲維鹽抗性個體稀釋作用較強,對緩解棉鈴蟲對常用藥劑的抗性產生和對抗蟲棉的抗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東臺市植保植檢站 郵編:224200)

棉鈴蟲是多食性害蟲,不僅為害棉花,還可為害小麥、玉米、番茄、辣椒、芋頭等作物和牽牛花、葎草等雜草(柏立新等,1997)。近年來雖然棉花種植面積不斷減少,但由于玉米面積穩中有升,玉米上棉鈴蟲發生普遍,導致棉田3、4代棉鈴蟲發生數量明顯上升。筆者通過對東臺市玉米上棉鈴蟲多年的調查,掌握了其發生現狀,并與棉田發生情況進行對比,探析其對棉田棉鈴蟲測報與防治的影響。

一、玉米田棉鈴蟲發生現狀

1. 為害周期較長 多年的調查資料表明,棉鈴蟲常年在東臺市發生5代,各代次主要寄主作物不同(詳見表1)。其對不同播期的玉米為害程度也不同,主要集中在2~4代,1代極少為害春玉米,2代主要為害春玉米,3代主要為害晚春玉米和早夏玉米,4代主要為害夏玉米,5代對玉米為害較輕。

2. 發生數量較大 1995~1997年,東臺市玉米田棉鈴蟲一度發生較重,最重的1997年3代百株蟲量達到26.05頭。1998~2004年明顯回落,僅有2002年因為氣候條件十分有利而發生較重,2、3代百株蟲量分別為4.69頭和7.70頭。自2005年大面積種植抗蟲棉后,棉鈴蟲在玉米上發生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除2006年和2008年外,其余年份2代和3代平均百株蟲量均超過2頭,特別是2010年和2013年,3代棉鈴蟲平均百株蟲量分別為10.53頭和9.18頭。各年度間玉米上2、3代發生為害相對較輕,4代適生玉米上發生為害明顯重于2、3代。據2012年和2013年調查,4代棉鈴蟲在適生玉米上百株蟲量分別達到21.9頭和64.7頭(詳見表2)。

3. 降低玉米產量、品質

①降低玉米產量。多年調查結果表明,棉鈴蟲在東臺市玉米上發生普遍,為害時間長、代次多,已成為繼玉米螟之后的第二大害蟲。李建軍等(2004)研究表明,4代棉鈴蟲在玉米田有蟲株率94.0%,平均蟲口密度1.56頭/株的情況下,百穗損失2854粒,折合損失0.51千克。張登峰、劉海林(2001)研究表明,室內飼養條件下,棉鈴蟲一生取食玉米籽粒數量平均為11.325粒,重量為5.34克。徐洪富等(1999)研究表明,棉鈴蟲在玉米上的防治指標為3齡幼蟲百株35頭。根據近幾年的調查情況,結合上述資料分析,棉鈴蟲對玉米的產量損失一般在0.2%以下,重發年份在2%左右。

②降低玉米品質。調查結果表明,棉鈴蟲取食玉米植株,不但將糞便排于玉米穗中,導致受害籽粒發霉,污染籽粒,還易造成玉米穗部積水,加重穗粒腐病的發生,使玉米品質下降。

③增加下代基數。東臺市3、4代棉鈴蟲能否重發,基數上大多數年份主要取決于玉米田棉鈴蟲數量。近年來棉花種植面積不斷萎縮,而玉米種植面積較大且相對穩定,玉米上2、3代棉鈴蟲總蟲量也遠遠高于棉花上,不但成為玉米上蟲源基數,也是棉花上最主要的補充蟲源。

二、玉米田棉鈴蟲對棉田測報的影響

1. 增大棉田發生量級 東臺市2005年大面積種植抗蟲棉以來,玉米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常年在40萬畝左右,棉花面積則逐年下降,由當初的39.8萬畝逐年下降到目前的10萬畝。玉米田大量的棉鈴蟲成蟲羽化后就近轉移到適生玉米田和棉田產卵為害。

從近十年的調查情況看,在棉田和玉米田混合總蟲量中,2代棉鈴蟲玉米田總蟲量10年平均比例占90%以上,高的年份占95%以上,最低的2010年也達到75%(詳見表3)。從2、3代來看,1995~1997年在棉花田2代平均蟲量是近五年5倍多的情況下, 3代平均落卵量僅為近五年的一半左右,主要原因是玉米田大量成蟲轉移到棉田產卵;從3、4代來看,1995~1997年在棉花田3代平均蟲量是近五年6倍多的情況下,4代平均落卵量僅為近五年的1.6倍左右,主要緣故也是玉米田大量成蟲向棉田轉移產卵。由此可見,隨著玉米在棉鈴蟲寄主中比重的增加,玉米田棉鈴蟲的發生明顯增加了棉田的落卵量,所以在預報時要適當增加發生量級1~2級。

2. 拉長棉田發生盛期 在2代棉鈴蟲發生期間,由于棉花處于生長前期,植株較小,抗蟲性較好,預測3代棉鈴蟲發生期時一般在棉田很難查發育進度;同時,由于玉米上總蟲量占主導地位,對棉鈴蟲的發生盛期起到決定性作用。在3代棉鈴蟲發生期間,東臺市一般年份棉田可以查到殘蟲,能滿足測報的需要,但多數年份玉米上棉鈴蟲仍然是發生期預報的重要依據和補充。

以大發生的2013年4代棉鈴蟲發生盛期預測為例。調查棉田棉鈴蟲發育進度,高齡蟲(5齡和6齡)比例較高,其中6齡蟲比例為49.3%,5齡蟲比例為19.2%;調查玉米田棉鈴蟲,高齡蟲比例不及棉田,其中6齡蟲比例為20.2%,5齡蟲比例為22.6%(詳見表4)。由于受高溫干旱氣候影響明顯,預測時我們盡量運用短歷期,根據棉田棉鈴蟲發展進度推測4代棉鈴蟲產卵盛期、高峰期分別為8月18~25日和8月20日,根據玉米田棉鈴蟲發展進度推測盛期、高峰期分別為8月17 ~27日和8月22日,再結合歷史資料和期距法最終確定發生盛期和高峰期為8月17 ~28日和8月22日。由于高溫干旱天氣持續時間長,實際發生盛期和高峰期時間為8月17~27日和8月21日(詳見表5)。

因此,在預報4代棉鈴蟲發生期時,要根據棉田棉鈴蟲的發展進度,結合玉米田棉鈴蟲的進度和蟲量比重進行綜合考慮,適當拉長發生盛期。

三、玉米田棉鈴蟲對棉田防治的影響

1. 增加防治次數 抗蟲棉大面積種植后,棉鈴蟲僅靠棉田內基數,即使氣候條件有利,也很難在東臺市造成大發生、大為害。但加上田外寄主,特別是玉米上的蟲源,不但發生量級明顯增加,而且為害盛期拉長了,給棉田防治帶來很大壓力。一旦遇到高溫干旱年份,多種基數相加一般可以滿足大發生條件,棉鈴蟲大發生后,就會造成用藥時間提前,用藥次數增加,不但增加用藥成本,還會造成棉鈴蟲對藥劑的抗性上升壓力,縮短抗蟲棉使用年限。

2. 延緩害蟲抗性 東臺市植保植檢站監測結果表明,2008年本市棉鈴蟲對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就達到63.7倍的高抗水平,2009年本市棉鈴蟲對辛硫磷、甲維鹽和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分別為1.38倍、1.72倍和16.87倍。南京農業大學2011~2013年監測結果表明,東臺市棉鈴蟲對辛硫磷、甲維鹽和三氟氯氰菊酯等藥劑的抗性處于穩中有降的水平,2013年分別為5.3倍、0.5倍和36.4倍,分別處于低抗、敏感和中抗水平。

在東臺地區,目前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棉花,玉米成為棉鈴蟲最主要的寄主作物。由于棉鈴蟲在玉米上的為害程度輕,為害損失相對較小,因此防治次數也較少,主要靠部分田塊在防治玉米螟的時候使用菊酯類農藥進行兼治。辛硫磷和三氟氯氰菊酯在東臺市棉田3、4代棉鈴蟲掃殘防治中已廣泛使用多年,菊酯類農藥在玉米等其他作物上也廣泛使用,交互抗性導致棉鈴蟲對三氟氯氰菊酯達到中、高抗水平。玉米上大量發生的棉鈴蟲,對棉花上辛硫磷和甲維鹽抗性個體稀釋作用較強,對緩解棉鈴蟲對常用藥劑的抗性產生和對抗蟲棉的抗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東臺市植保植檢站 郵編:224200)

猜你喜歡
玉米田
12種除草劑對玉米田鴨跖草的防效
雜草學報(2017年1期)2017-08-30 04:31:13
滄州地區玉米田病蟲草害種類調查分析
60%氯氟吡氧·乙草胺·莠懸乳劑防除玉米田雜草藥效試驗
現代農業(2016年4期)2016-02-28 18:42:10
甘肅省隴東旱塬區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田雜草消長動態
雜草學報(2015年2期)2016-01-04 14:57:53
玉米田封閉除草劑撒施效果比較
玉米田除草劑的那些事
營銷界(2015年23期)2015-02-28 22:06:18
高溫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蟲防治?
營銷界(2015年23期)2015-02-28 22:06:17
愛玉優玉米田除草防效試驗
現代農業(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7
玉米田不同控釋肥料效用研討
現代農業(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2
玉米田化學除草技術
現代農業(2015年3期)2015-02-28 18:40: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www.亚洲色图.com|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www网站| 日韩中文欧美|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免费一极毛片|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日韩麻豆小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yxsp|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第一页亚洲| 亚洲不卡网|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人妻21p大胆|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欧美另类|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www.狠狠|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青青网在线国产| 久久黄色一级片| 色综合中文|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性欧美精品xxxx|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欧美午夜性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欧美亚洲第一页|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91青草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国产jizzjizz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欧美a在线|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久草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