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兵
奶牛的精飼料包括谷實類、糠麩類和餅粕類,營養價值和消化率一般都比較高,但其種皮、硬殼和內部淀粉粒的結構均影響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所以,精飼料飼喂前必須進行加工調制,以便充分發揮其作用。
一、常規加工技術
1. 粉碎 這是谷實類飼料最簡單、最常用的加工方法。經粉碎后的籽實便于咀嚼,增加了飼料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了飼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對奶牛而言,不需要粉碎太細,一般粉碎到2.5毫克重的顆粒即可,這樣可提高適口性,增加奶牛唾液的分泌量,促進反芻。
2. 壓扁 將谷實類飼料用蒸汽加熱到120℃左右,再用機械壓成1.0毫米厚的薄片,迅速干燥。由于壓扁處理使飼料中的淀粉經加熱糊化,其內抗營養因子也受到破壞,因此飼料的消化率也得到明顯提高。
3. 浸泡 谷類、豆類和油餅類飼料經過浸泡后膨脹變軟,便于咀嚼、吞咽和消化。有些飼料經過浸泡,可以降低毒性和除去異味,從而提高適口性。浸泡的時間應根據季節和飼料的種類不同而靈活掌握,時間過長會造成營養成分損失,適口性也隨之降低,甚至導致變質。
4. 制粒 將配合飼料制成顆粒,可以使淀粉熟化,也可以破壞抗營養因子,還可以保持飼料的均質性。因此,制粒可顯著提高配合飼料的適口性和消化率。
二、過瘤胃保護技術
飼喂過瘤胃保護蛋白質是彌補高產奶牛微生物蛋白不足的有效方法。補充過瘤胃淀粉和脂肪都能提高奶牛的生產性能。
1. 熱處理 加熱可降低飼料蛋白質的降解率,但過度加熱也會降低蛋白質的消化率,引起一些氨基酸、維生素的損失,所以應加熱適度。一般認為,140℃左右烘焙4小時,130~145℃火烤2分鐘,或121℃處理飼料45~60分鐘較為適宜。
2. 化學處理 ①甲醛處理。蛋白質分子的氨基、羥基、硫氫基可與甲醛發生烷基化反應而變性,進而免于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處理方法:按每100克粗蛋白用0.6~0.7克36%甲醛溶液的量,將甲醛用水稀釋20倍后噴霧于粉碎后的餅粕上,混合均勻后用塑料薄膜密封24小時,然后自然風干。②鋅處理。鋅鹽可以沉淀部分蛋白質,從而降低飼料蛋白質在瘤胃內的降解。處理方法:豆粕、水、硫酸鋅按1∶2∶0.03的比例拌勻(硫酸鋅先用水溶解),放置2~3小時后50~60℃烘干。③鞣酸處理。用1%鞣酸均勻地噴灑在蛋白質飼料上,拌勻后烘干。
3.采用過瘤胃保護脂肪 過瘤胃保護脂肪最常見的是脂肪酸鈣產品。脂肪酸鈣不僅能提高奶牛生產性能,而且能改善奶產品質量。
三、糊化淀粉尿素加工技術
將粉碎的高淀粉谷物飼料(玉米、高粱)與尿素按70~80∶20~30的比例混合均勻后,通過糊化機,在一定的溫度、濕度和壓力下,使淀粉糊化,尿素則被融化,均勻地被淀粉分隔、包圍。每千克糊化淀粉尿素的蛋白含量相當棉籽餅的2倍、豆餅的1.6倍,價格便宜。對于育成牛,糊化淀粉尿素可替代日糧中全部棉籽餅,對平均日增重無影響,且可節省精料。對于泌乳奶牛,糊化淀粉尿素可替代日糧中56%豆餅,對產奶量無影響。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沂水縣高莊鎮畜牧獸醫工作站 郵編:27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