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華
固定矯治第二磨牙帶環的臨床探討
趙新華
目的 分析第二磨牙參與到固定矯治系統中的優缺點及其適應證。方法 通過對臨床病例的分階段分析, 掌握第二磨牙未參與和有適應證時早期參與到矯治系統的優缺點。結果 在第二磨牙未參與矯治系統時有較多并發癥, 而第二磨牙上帶環后可防治此類缺點, 第二磨牙早參與到矯治系統中的病例可縮短療程。結論 在直絲弓矯治系統中, 第二磨牙盡早上帶環進入矯治系統, 可縮短療程。
第二磨牙;帶環;固定矯治
第二磨牙是否進入固定矯治系統中, 這是口腔正畸醫師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醫學課題。本院嘗試盡早讓第二磨牙進入矯治系統, 取得滿意療效,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口腔正畸科2006年2月~2013年 5月間采用直絲弓固定矯治器完成矯治的248例患者, 其中男117 例, 女131例, 年齡11~39 歲。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124例。觀察組中, 男56例, 女68例,年齡11~38歲;對照組中, 男60例, 女64例, 年齡11~3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段第二磨牙未進入固定矯治系統;觀察組患者有第二磨牙參與到固定矯治系統的適應證,盡早讓第二磨牙進入矯治系統, 完成矯治。兩組治療期間均觀察有無并發癥的發生, 如果對照組患者出現并發癥, 應進行第二磨牙上帶環。評價兩組患者的矯治效果,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療程。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該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的前段, 出現并發癥的患者較多, 并發癥的類型主要包括:牙弓形態或牙弓段平整不理想;支抗磨牙移位、旋轉, 磨牙的牙合關系不理想;后牙弓間隙不能關閉, 開牙合深覆牙合矯治困難等。經第二磨牙上帶環后段治療后,并發癥基本得以改善, 但后牙弓間隙已關閉, 支抗磨牙已移位及損失的時間無法補償的病例并發癥難以得到改善。對照組的治療時間(19.68±4.14)個月。觀察組第二磨牙上帶環后,基本無并發癥, 治療時間(15.79±3.55)個月。觀察組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經統計學分析得出t=8.49, 兩組平均治療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二磨牙進入矯治系統的適應證:①后牙弓區牙列不齊,可充分發揮后牙區牙間交互支抗的作用, 牙齒移動更為便利;②后牙的前后向移動, 間隙的關閉, 各類埋伏牙的直立等支抗設計時, 有利于增加支抗;③對于深覆牙合病例的矯治,其有利于增加前下面高垂直高, 有利于咬合打開;④對于采用MEAW技術開牙合矯治的病例, 其有利于前牙開牙合的關閉和磨牙的直立[1]。在現代方絲弓矯治的臨床實踐研究中,醫學界普遍認為第二磨牙應進入矯治系統體系, 其可顯著改善唇弓的彈性和彈力的持久性, 臨床療效更為滿意。另外由于Tip-Edge差動直絲弓矯治技術不需支抗預備, 因此其不需要第二磨牙進入矯治系統[2]。第二磨牙帶環應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進行臨床操作, 沒有必要4個第二磨牙同時上帶環,可單頜也可單側, 但要注意嚴格掌握第二磨牙的適應證, 盡早上帶環。第二磨牙早上帶環有利于確保牙齒沿設計方向移動, 并發癥較少, 因而大大避免了矯治并發癥所需的治療時間, 治療周期大大縮短[3]。而遲上帶環的優勢在于對大多數的并發癥進行矯治, 但有些病例發生支抗磨牙移位而間隙又已關閉的情況時, 這種情況的并發癥無法矯治, 因此建議讓第二磨牙進入矯治系統。本組研究資料顯示治療前段第二磨牙未進入固定矯治系統與盡早讓第二磨牙進入矯治系統的兩組病例比較, 后者的治療療程明顯短于前者。
綜上所述, 在直絲弓矯治系統中, 第二磨牙盡早上帶環進入矯治系統, 可縮短療程。
[1] 李加志, 辜岷, 歐昌莉, 等.第二磨牙帶環的臨床研究.口腔正畸學, 2001, 8(3):117-119.
[2] 林久祥.口腔正畸:Tip-Edge差動直絲弓矯治技術導引.第1版.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1995: 101.
[3] 陳玉梅, 王傳濤, 李大建, 等.第二磨牙上帶環在固定矯治中的臨床分析.華夏醫學, 2004, 17(6):958-959.
2014-06-23]
122000 遼寧省朝陽市第二醫院口腔正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