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鷹
當前信托貸款發展的主要特征
信托貸款增長迅速,成為社會融資規模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7年年末,信托貸款規模為3775億元(占信托資產的41.4%),到2014年6月末,信托貸款規模達5.14萬億元(占信托資產的43.52%),年均增長49.29%,遠高于同期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的增長速度。2013年全年,信托貸款全年增量為1.83萬億元,占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為10.58%,成為繼人民幣貸款、委托貸款后的第三大融資工具。
超六成信托貸款投向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相關行業
截至2014年6月末,信托貸款涉及除國際組織外的19個行業,投向行業較為廣泛。其中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以及建筑業等信托貸款總額為2.54萬億元,同比增長25.51%,占全部信托貸款的49.37%,較去年同期提高0.66個百分點,比年初增長0.20萬億元,占全部信托貸款較年初增量的47.86%。另外,房地產業信托貸款余額為0.91億元,占信托貸款總額的17.76%,同比增長51.48%,占全部信托貸款的17.76%,較去年同期提高3.24個百分點,比年初增長0.16萬億元,占全部信托貸款較年初增量的38.02%。上述行業獲得信托貸款總額占全部信托貸款總額的67.13%。在宏觀調控政策趨緊的環境下,信托資金成為政府投融資平臺和房地產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
信托貸款以中期為主,企業融資成本高于銀行貸款
截至2014年6月,存續的信貸類信托產品中,無固定期限產品占比為16.96%,1年以下產品占比為25.28%,1至3年產品占比為38.48%,3年以上產品占比為19.28%,最長期限為20年。一般來說,企業信托融資成本包括信托投資人收益、銀行推介及資金托管費用、信托公司報酬。據調查反映,2014年6月,兌付客戶收益率集中在6%至12.5%;銀行各項費用在1%左右;信托公司報酬一般為0.3%至1.5%不等,其中通道類信托產品收取報酬相對較低,僅為0.3%至0.5%,房地產項目相對較高,個別項目甚至高達5%以上。綜合來看,企業信托融資成本約為11%,比六個月至一年貸款基準利率約高5個百分點,比一至三年貸款基準利率約高4.75個百分點。
東部地區信托貸款集中度高
分地區情況看,東部地區信托貸款集中度高,近四成信托貸款流入北京、江蘇、廣東、浙江4地。2014年6月末,投向東部地區的貸款余額為3.06萬億元,占全部信托貸款的59.42%,比年初增長3347億元,占全部信托貸款比年初增長的81.51%;投向中部地區的貸款余額為0.91萬億元,占全部信托貸款的17.63%,比年初增長616.26億元,占全部信托貸款比年初增長的14.57%;投向西部地區的貸款余額為1.18億元,占全部信托貸款的22.95%,比年初增長165.96億元,占全部信托貸款比年初增長的3.92%。信托貸款存量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且增量也大幅向東部地區集聚。據調查反映,信托公司異地發放貸款的情況較為普遍,超七成信托貸款投向信托公司所在地之外。
全國獲得信托貸款最多的四大省市——北京、江蘇、廣東和浙江獲得的信托貸款余額分別為6821.83億元、5134.25億元、3426.06億元和3332.17億元。以上四省市信托貸款占全部信托貸款的比重為36.39%,相當于當地人民幣貸款的7.50%,比年初增長2194億元,相當于全部信托貸款增量的51.89%,相當于四地人民幣貸款增量的14.41%,形成四地區集中態勢。
“壘大戶”現象突出
前5%的企業獲得超四成信托貸款,“壘大戶”現象突出。6月末,全國共有1.41萬戶企業獲得信托貸款,戶均貸款3.65億元。其中貸款量前5%的企業獲得的信托貸款余額為2.25萬億元,占所有信托貸款的43.99%,相當于同期全國人民幣貸款余額的2.91%,戶均貸款31.91億元,是全國平均戶均信托貸款的8.74倍。其中,山西省、貴州省、山東省企業集中度最高,三省信托貸款最多的前5%的企業獲得了流向當地一半以上的信托貸款。
值得關注的問題
房地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行業通過信托貸款渠道獲得大量資金,影響宏觀調控效果。當前,對信托貸款沒有明確的行業監管要求。隨著中央加大對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融資行為(基礎設施業相對集中)的調控力度,房地產相關行業和融資平臺企業從銀行體系獲得資金支持的難度越來越大。但房地產業的信托貸款余額相當于全國房地產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的18.16%,比年初增長量相當于房地產企業人民幣貸款比年初新增量的32.69%。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和“建筑業”的信托貸款余額相當于上述行業全國人民幣貸款余額的11.15%,比年初增長量相當于上述行業人民幣貸款比年初新增量的11.74%。這不僅掩蓋了受調控領域的信貸風險,也嚴重干擾了宏觀調控的效果。
部分信托貸款出現異常,形成系統性風險的隱患。據和訊信托網的不完全統計(見表1),2013年以來已披露的有11個風險項目,全部為異地發放貸款項目。其中,有6個涉及房地產項企業,占比超過50%,兩個項目涉及山西的礦業企業,同時企業集中度較高,會進一步增加地區的風險。隨著信托項目交易鏈條的拉長,信托項目的委托人、受益人、信托公司、項目資金使用方和擔保方都不局限于同一地域,在當前跨區域監管難度較大的現實情況下,易受其他區域金融風險的影響,進而產生風險溢出效應。同時,如果涉及抵押物處置、擔保人代為受償等情況,貸款清收和投資回收難度較大,形成風險跨區域傳遞的通道,易埋下系統性風險的隱患。
行業、地區和客戶集中度高,容易形成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在銀監會發布的關于控制集中度風險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督檢查指引》中,要求商業銀行管理借款人、地區和行業的集中度風險,但對于信托貸款尚沒有明確的集中度監管要求,易形成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一是信托貸款支持的企業或項目多涉及融資平臺、房地產等受調控領域,本身就增大了資金風險。二是信托貸款多投向經濟結構較為相似的長三角地區,對長三角地區經濟系統性風險較為敏感。三是資金壘大戶也容易使風險向外蔓延。如中誠信托發行的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面臨兌付風險,該產品由工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發行,投資者共計約700人,共募集30.3億元,投向山西振富能源集團,而該公司欠民間債權人29億元高利貸本金。由于信托貸款資金鏈條拉長,銀行間、銀信間、不同地區間風險關聯性更加密切。
相關建議
進一步完善信托公司經營準入機制,建立信托貸款的風險防范體系。一是加強事前立項、事中審批和事后管理的信息收集,建立交叉性業務的統計體系,將信托資產中涉及跨市場、跨產品、跨地區等納入統計監測范圍。二是加強全國信托監管的聯動性,加強對銀行違規通過信托轉移受限行業貸款以及用自營資金承接理財產品非標資產等行為的處罰。三是從公司治理、風險控制、資產管理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設立資產質量、盈利狀況、流動性狀況、資本充足率等指標,進一步完善信托公司經營準入標準。
加強信托業務逆周期監管,提高信托公司的風險抵御能力。信托業在高速發展中呈現親周期特征,應加強信托公司資本充足率的動態逆周期監管,及時調整凈資本管理中差異化風險的系數,增強其風險抵御能力;加強信托資產投向的風險管理;加強對信托產品跨市場、跨行業風險傳染路徑的研究;規范信托產品銷售,繼續加強投資者教育,強化風險意識,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建立信托業務集中度監管體系,合理引導降低信托貸款的集中度。一是完善信托業務統計制度。完善分地區、分行業、分機構信托產品風險及信托資金集中度的披露、共享和警示,積極引導信托公司實行地區和行業的差異化經營。二是密切關注集中度高的地區、行業和企業的信托資金風險,將單一地區、行業、客戶的集中度和授信限定在一定比例內,應合理引導信托貸款的行業投放,避免信托貸款“壘大戶”現象,防范系統性風險。三是加大信托公司對實體經濟和西部地區投放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導更多的信托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和西部地區。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