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雷+董建敏+朱培謙
[摘要] 目的 觀察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4例直腸癌患者,依照就診編號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接受傳統開腹治療,觀察組接受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手術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情況和術后3年存活率。 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達93.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60 ml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3年生存率和復發擴散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直腸癌患者實施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手術治療效果顯著,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能顯著提升患者3年存活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直腸癌;腹腔鏡;直腸癌前側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 R735.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9(a)-0054-03
Effect observation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the front part of rectal carcinoma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carcinoma
YANG Chun-lei1 DONG Jian-min1 ZHU Pei-qian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ingta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Yingtan 335000,China;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the front part of rectal carcinoma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rectal carcinoma 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1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allocated to two groups based on patients′ admission order,with 32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laparotom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the front part of rectal carcinoma.Clinical curative effect,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nd postoperative 3-year survival rate i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8%,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8.1%,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greater than 60 ml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1).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3-year survival rate and recurrence of diffusivity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the front part of rectal carcinoma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carcinoma has a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lower postoperativ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3-year survival rat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ectal carcinoma;Laparoscopy;Resection of the front part of rectal carcinoma
直腸癌是消化道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現已經成為繼食管癌與胃癌后的第三大胃腸道腫瘤,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傳統開腹治療因手術創傷較大,術后并發癥多且難以避免,術后患者生活質量難以得到保障[1]。腹腔鏡下行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效果良好,具體表現為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出血少、患者恢復較快,在臨床上應用廣泛[2]。本文主要觀察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診療的直腸癌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男42例,女22例;年齡32~78歲,平均(51.92±8.89)歲;所有患者均伴隨不同程度血便癥狀,術前均經電子腸鏡檢查并經切片檢查確診為直腸癌,MRI檢查顯示腫瘤直徑均<6 cm,排除發生遠處轉移及盆腔側壁廣泛淋巴結轉移的病例。平均腫瘤大小為7 cm,腫瘤下緣距離齒狀線5~15 cm。所有病例按照病理分期分為:A期12例,B期23例,C期29例;高度分化26例,中度分化33例,低度分化5例;4例患者合并膽結石,8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2例,兩組的年齡、性別和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開腹手術治療,術前行靜脈復合麻醉。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具體操作過程如下:首先實施靜脈復合麻醉,對患者取頭低足高改良后截石位,于臍部10 mm觀察孔處置入腹腔鏡,分別于臍下、左側、右下腹、左下腹行4個穿刺孔以安置吸引器、抓鉗、腹腔鏡及超聲刀等器械,其中右下腹10 mm的穿刺孔為主操作孔,可使用腹腔鏡對患者實施全腹腔環境內探查,隨后利用紗布帶結扎乙狀結腸并對其進行牽引,以保護未病變結腸部位。超聲刀行結直腸系膜的游離操作,結直腸內較細小血管可進行超聲固化處理治療,對于結直腸內較大的血管可采用鈦夾對其進行關閉并利用超聲刀切斷大血管組織;直腸上的動靜脈均可通過直線切割縫合設備進行關閉和切斷處理。游離直腸系膜后,在腫瘤下2~4 cm處利用直線切割縫合設備對下段直腸予以切斷操作,切口長約5 cm,可取左下腹的穿刺孔處,切斷完成后使用無菌塑料袋將游離出來的直腸段直接拉出患者體外,采用傳統方法切斷體外乙狀結腸段,移除切斷標本,隨后在近端結腸所斷處放置30 mm的吻合器頭座,固定荷包后將其放回腹腔,于體內進行直腸下段吻合縫合步驟。手術結束后對患者行3~4 d的抗生素治療,護理方式依常規方案進行[3]。
1.3 臨床療效評價
治療結束后1個月內接受腫瘤標志物和影像學復查。對比評定治療前后腫瘤情況。
依據WHO制訂的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評定腫瘤臨床療效,劃分為完全緩解(CR):全部病灶消失維持4周;部分緩解(PR):垂直徑乘積縮小50%維持4周;疾病穩定(SD):非PR/PD;疾病進展(PD):垂直徑乘積增加25%,病灶增加前非CR/PR/SD[4]。總有效率=(CR例數+PR例數)/總例數×100%。
對所有患者均行3年的回訪追蹤,以觀察記錄其接受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后的效果、生存率及復發擴散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近期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8%,高于對照組的7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73,P<0.05)(表1)。
表1 兩組臨床近期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術中出血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60 ml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1)(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情況的比較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n(%)]
2.4 兩組3年生存率和復發擴散率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3年有4例患者死亡,28例患者存活,生存率達87.5%,其中患者首發遠處轉移6例(肝轉移2例,肺轉移1例,腹腔內廣泛擴散3例),復發擴散率為18.8%;對照組3年生存率為62.5%,存活20例,死亡12例,復發擴散率為43.8%,其中13例患者發生遠處擴散(8例肝轉移,5例肺轉移),1例患者回訪期內復發。兩組患者3年生存率和復發擴散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自1991年Jacobs報道利用腹腔鏡輔助操作結直腸切除術以來,很多學者對該技術根治直腸癌的應用及其近遠期療效進行了觀察和研究[5]。腹腔鏡技術對手術環境及手術者的技能要求高、同時手術時間較長,但其具有創傷切口小、患者恢復快等優點[6]。Martfnek等報道稱,如手術操作者的腹腔鏡使用技術過硬,同時能嚴格遵循腫瘤根治原則完成手術操作,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用以治療病理分期為A、B、C期的直腸癌患者十分可行,其可切除范圍達到與開腹手術同樣水平[7]。
近年來,COST和CLASICC的大樣本多中心RCT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的療效不低于甚至優于開腹手術[8]。傳統開腹手術因切口較大,因此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實際創傷更大,同時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更高,基于這種情況,尋求一種患者體驗與臨床療效的平衡且統一的治療手段已成為臨床的重要研究課題[9]。近年來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手術是臨床對直腸癌展開治療的有效手段,但是術后仍難以避免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及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預后性亟待得到改善,這些弊端均對患者術后康復造成一定障礙[10]。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共有2例發生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9.4%,并發癥發生患者均為男性,推測由于男性骨盆較為狹窄,術中操作難度更大,因此對切口的切割及縫合效果不佳,因此男性并發癥發生率高;對照組術后發生9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出血,2例腹腔內粘連,并發癥發生率為46.9%。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為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應注意在術中采用腹腔鏡治療時,盡量保證腹腔鏡觀察視野開闊,保證切割到位、長度適宜及吻合細致,在放置切口吻合器頭座時,應根據腸壁的厚度對其作出適當調整,盡量避免腸壁受到切割。針對并發癥的多發部位,吻合后對患者肛門進行仔細檢查,觀察是否存在出血現象,若發現出血應及時處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術后依照常規為患者放置引流管,并行更加細致的護理安排,觀察患者感染情況。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接受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1個月后總有效率為93.8%,高于對照組的7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術中出血量>60 ml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1);兩組3年生存率及復發擴散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手術優點如下:氣腹的建立可有效擴大手術視野,達到開腹手術同樣甚至更大范圍的視野,有助于避免鄰近臟器遭到損傷;切口較小,可減少臟器長期暴露時間,同時減少體液的丟失和滲出;腹壁創傷小,更有利于患者臨床早期恢復和減少腸粘連的發生[11-13]。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手術治療直腸癌效果確切,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耿澤,厲冰,任武,等.腹腔鏡直腸癌Dixon術后并發癥的防治體會[J].中華臨床實用醫學,2010,4(6):205-207.
[2] 趙振生,王紅祿,李珍,等.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安全性及預后的對比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4):5848-5849.
[3] 豐裊.腹腔鏡與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膽結石的療效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4):203-204.
[4] 杜燕夫.腹腔鏡直腸癌手術中直腸全系膜切除應注意的問題[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6,11(5):375-376.
[5] 潘震華.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2):40-41.
[6] 孫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65例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187-188.
[7] 劉陽,李思.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中的無瘤技術[J].中國內鏡雜志,2008,14(4):441-442,445.
[8] 宋娟,曾冬竹,牟文蓮,等.腹腔鏡微創術治療老年直腸癌患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3998-3999.
[9] 劉勤,周少波,劉蔚東,等.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Dixon術的衛生經濟學評價[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9(10):1566-1568.
[10] 張成余.老年直腸癌患者行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的近遠期療效對比[J].山東醫藥,2011,51(43):92-93.
[11] 郭基珍,王曉俊,王向.老年患者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2):2349-2350.
[12] 邱明遠,陳進,顧紀明,等.腹腔鏡、傳統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療效對比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14):42-43.
[13] 周少波,劉勤,龔連生.腹腔鏡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1, 17(7):695-698.
(收稿日期:2014-06-25 本文編輯:李亞聰)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共有2例發生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9.4%,并發癥發生患者均為男性,推測由于男性骨盆較為狹窄,術中操作難度更大,因此對切口的切割及縫合效果不佳,因此男性并發癥發生率高;對照組術后發生9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出血,2例腹腔內粘連,并發癥發生率為46.9%。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為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應注意在術中采用腹腔鏡治療時,盡量保證腹腔鏡觀察視野開闊,保證切割到位、長度適宜及吻合細致,在放置切口吻合器頭座時,應根據腸壁的厚度對其作出適當調整,盡量避免腸壁受到切割。針對并發癥的多發部位,吻合后對患者肛門進行仔細檢查,觀察是否存在出血現象,若發現出血應及時處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術后依照常規為患者放置引流管,并行更加細致的護理安排,觀察患者感染情況。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接受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1個月后總有效率為93.8%,高于對照組的7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術中出血量>60 ml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1);兩組3年生存率及復發擴散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手術優點如下:氣腹的建立可有效擴大手術視野,達到開腹手術同樣甚至更大范圍的視野,有助于避免鄰近臟器遭到損傷;切口較小,可減少臟器長期暴露時間,同時減少體液的丟失和滲出;腹壁創傷小,更有利于患者臨床早期恢復和減少腸粘連的發生[11-13]。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手術治療直腸癌效果確切,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耿澤,厲冰,任武,等.腹腔鏡直腸癌Dixon術后并發癥的防治體會[J].中華臨床實用醫學,2010,4(6):205-207.
[2] 趙振生,王紅祿,李珍,等.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安全性及預后的對比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4):5848-5849.
[3] 豐裊.腹腔鏡與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膽結石的療效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4):203-204.
[4] 杜燕夫.腹腔鏡直腸癌手術中直腸全系膜切除應注意的問題[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6,11(5):375-376.
[5] 潘震華.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2):40-41.
[6] 孫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65例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187-188.
[7] 劉陽,李思.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中的無瘤技術[J].中國內鏡雜志,2008,14(4):441-442,445.
[8] 宋娟,曾冬竹,牟文蓮,等.腹腔鏡微創術治療老年直腸癌患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3998-3999.
[9] 劉勤,周少波,劉蔚東,等.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Dixon術的衛生經濟學評價[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9(10):1566-1568.
[10] 張成余.老年直腸癌患者行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的近遠期療效對比[J].山東醫藥,2011,51(43):92-93.
[11] 郭基珍,王曉俊,王向.老年患者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2):2349-2350.
[12] 邱明遠,陳進,顧紀明,等.腹腔鏡、傳統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療效對比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14):42-43.
[13] 周少波,劉勤,龔連生.腹腔鏡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1, 17(7):695-698.
(收稿日期:2014-06-25 本文編輯:李亞聰)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共有2例發生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9.4%,并發癥發生患者均為男性,推測由于男性骨盆較為狹窄,術中操作難度更大,因此對切口的切割及縫合效果不佳,因此男性并發癥發生率高;對照組術后發生9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出血,2例腹腔內粘連,并發癥發生率為46.9%。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為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應注意在術中采用腹腔鏡治療時,盡量保證腹腔鏡觀察視野開闊,保證切割到位、長度適宜及吻合細致,在放置切口吻合器頭座時,應根據腸壁的厚度對其作出適當調整,盡量避免腸壁受到切割。針對并發癥的多發部位,吻合后對患者肛門進行仔細檢查,觀察是否存在出血現象,若發現出血應及時處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術后依照常規為患者放置引流管,并行更加細致的護理安排,觀察患者感染情況。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接受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1個月后總有效率為93.8%,高于對照組的7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術中出血量>60 ml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1);兩組3年生存率及復發擴散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手術優點如下:氣腹的建立可有效擴大手術視野,達到開腹手術同樣甚至更大范圍的視野,有助于避免鄰近臟器遭到損傷;切口較小,可減少臟器長期暴露時間,同時減少體液的丟失和滲出;腹壁創傷小,更有利于患者臨床早期恢復和減少腸粘連的發生[11-13]。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手術治療直腸癌效果確切,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耿澤,厲冰,任武,等.腹腔鏡直腸癌Dixon術后并發癥的防治體會[J].中華臨床實用醫學,2010,4(6):205-207.
[2] 趙振生,王紅祿,李珍,等.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安全性及預后的對比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4):5848-5849.
[3] 豐裊.腹腔鏡與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膽結石的療效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4):203-204.
[4] 杜燕夫.腹腔鏡直腸癌手術中直腸全系膜切除應注意的問題[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6,11(5):375-376.
[5] 潘震華.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2):40-41.
[6] 孫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65例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187-188.
[7] 劉陽,李思.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中的無瘤技術[J].中國內鏡雜志,2008,14(4):441-442,445.
[8] 宋娟,曾冬竹,牟文蓮,等.腹腔鏡微創術治療老年直腸癌患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3998-3999.
[9] 劉勤,周少波,劉蔚東,等.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Dixon術的衛生經濟學評價[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9(10):1566-1568.
[10] 張成余.老年直腸癌患者行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的近遠期療效對比[J].山東醫藥,2011,51(43):92-93.
[11] 郭基珍,王曉俊,王向.老年患者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2):2349-2350.
[12] 邱明遠,陳進,顧紀明,等.腹腔鏡、傳統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療效對比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14):42-43.
[13] 周少波,劉勤,龔連生.腹腔鏡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1, 17(7):695-698.
(收稿日期:2014-06-25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