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陳麗丹 ●劉藝華執掌《華盛頓郵報》26年、成功帶領《華郵》轉型為世界頂尖媒體的美國傳奇新聞人、《華盛頓郵報》前總編本杰明·布拉德利21日去世,享年93歲。曾因報道“水門事件”將總統拉下馬的布拉德利堪稱美國新聞行業的標志性人物。美國總統奧巴馬2013年親自為他頒發了自由榮譽勛章。美國總統奧巴馬21日晚通過一份聲明追憶了布拉德利的一生。他說:“對布拉德利而言,新聞業不僅是一份工作,還是對我國民主制度至關重要的公益事業。”奧巴馬對布拉德利本人稱贊有加,稱其是“一位真正的新聞人”。《華盛頓郵報》22日報道稱,布拉德利1965年剛接手《華郵》時,該報還只是個缺乏特色和賣點的普通紙媒。當時比較受讀者關注的版面叫“女人那些事”。布拉德利決心帶領《華郵》擺脫傳統都市日報的風格,專注于大膽且富有影響力的深度報道,同時學習暢銷雜志的編輯風格,并通過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領導才能廣納新聞人才。在布拉德利出任《華郵》總編輯期間,該報發行量和工作人員數量翻了將近一倍,《華郵》增添的特色欄目被其他媒體爭相效仿。布拉德利時代的《華盛頓郵報》奪得了17次普利策獎,此前的得獎次數僅為4次。布拉德利掌舵《華郵》期間,最有名的報道當屬對“水門事件”的大膽披露。因為新聞媒體的強勢介入導致總統在任期內辭職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華盛頓郵報》從此聲名大噪。然而,“水門事件”并不是布拉德利的職業巔峰,《華郵》最大膽的一次嘗試是對“五角大樓越戰秘密文件”的深度披露。尼克松政府曾試圖通過法律途徑對相關報道施壓,但未能成功。說到布拉德利本人的特征,美國媒體常用“魅力十足”、“聲音沙啞”、“性感迷人”和“無所畏懼”等幾個關鍵詞來形容。美國雅虎新聞網22日報道稱,布拉德利早年一張沒系紐扣、展露寬大胸肌的照片曾登上《名利場》雜志,讓人印象深刻。即便年過八旬以后,布拉德利依然“風采不減當年”,《紐約時報》一名專欄作家曾驚嘆“這哪是一個80多歲的老人?”布拉德利也很有“女人緣”,據說好萊塢老一代女明星勞倫·白考爾對他頗有好感。布拉德利以“擅用賢能”著稱,《華郵》稱其“只雇用比自己聰明的人,并協助他們施展才能”。但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曾有一名年輕記者感人肺腑地報道了一個“8歲毒癮兒童”的故事,并在1981年獲得普利策獎。后來,報社才發現所謂“毒癮兒童”純屬子虛烏有,就連作者本人的履歷都是捏造的。查明真相后,布拉德利迅速退回普利策獎,熟悉他的人稱,這件事把他“傷得不輕”。《華郵》說,布拉德利對新聞報道的熱情無需多言,但他對行政管理工作卻非常懶惰,幾乎是“能少做就少做”,常把瑣事丟給下屬。由于布拉德利曾在海軍服役,在軍中養成了“飆臟話”的習慣,有時甚至會“出口成臟”。據其老友回憶,布拉德利交友廣泛,“上至總統肯尼迪,下至農民印刷工”,他都能說得上話。即便是在晚年,他還時常能和年齡不及自己一半的年輕人開懷暢飲,以至于一些老友慨嘆稱,“他重新定義了‘年過八旬的概念”。▲
環球時報201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