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權
摘 要:仔豬黃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3~30日齡仔豬發生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可造成新生仔豬生長發育不良或大批死亡。該文分析了此病誘發的主要原因:仔豬營養不良、豬圈衛生不好、哺乳母豬乳房不潔等,并提出預防仔豬黃白痢病措施:除常規加強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和消毒,做好母豬產前免疫,搞好仔豬防寒保暖外,還可進行疫苗預防及藥物治療,尤其是采用中西藥結合防治,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仔豬黃白痢;大腸桿菌;誘發原因;中西醫結合;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5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8-122-02
仔豬黃白痢即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的合稱。它是養豬生產中的常見和多發病,一旦發生,很難根除,若不及時治療,多成僵豬或死亡[1]。現已明確仔豬黃白痢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腸桿菌(E.coli)引起的腸炎和腸毒血癥,廣大獸醫同仁就如何防治此病已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絕大多數還僅集中在飼養管理和免疫預防方面。筆者在探索運用疫苗預防、抗生素配合中草藥的中西醫結合防治仔豬黃白痢上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試驗對象 2013年筆者選擇工作聯系較為緊密的本縣某中等規模養豬場為調查試驗范圍,該養豬場共有妊娠母豬52頭,均為本地黑豬,配種公豬為兩頭散養、自然交配的長白公豬,隨機分為2組,每組妊娠母豬各26頭。
1.2 預防措施 2組均按常規加強飼養管理,做到經常清掃,勤換墊草,保持豬舍清潔、干燥;養殖場門口設紫外線消毒間和消毒池,每日進行一次飼養用具的洗刷和消毒。懷孕母豬供給含硒配合飼料,玉米配比限定在60%以下,粗蛋白含量>18%,并增加富含維生素E的添加劑;產前35d和ld分別注射K88、K99、987P多價苗1次(每次2mL);產前1~2d或當日給母豬口服或注射氟哌酸、諾氟沙星、恩諾沙星等抗菌藥物;仔豬出生后,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擦拭母豬乳房、乳頭和胸腹部皮膚,并先擠掉少許乳汁,以沖除乳頭孔內的細菌和污物。仔豬在吃初乳前,逐頭給予口服慶大霉素、鏈霉素等外抗菌素,同時使用燈泡等增溫設備做好保暖。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加用以白頭翁200g,蒲公英、穿心蓮各100g,金銀花、苦參各80g,黃連、黃芪、連翹、川芎和木通各50g,研末拌料喂母豬,每頭每次拌5~10g,產前后3日每天各喂1次。
1.3 治療方法 仔豬發病時,給予口服硫酸慶大霉素5~10mg/kg·次或卡拉霉素4~8mg/kg·次,每日2次,連用3d,脫水嚴重者用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腹腔注射(10~20mL/頭),對病重仔豬用慶大霉素2U單位交巢穴注射,每天1次,連用3d。試驗組在以上基礎上,加用白頭翁、葛根、黃芩各80g,黃連、連翹、甘草各60g,魚腥草、車前草、穿心蓮各50g,水煎溫灌服,每日1劑,連用2劑。要注意一頭仔豬出現黃白痢癥狀則全窩進行治療。
1.4 觀察指標 分別統計兩組產活仔數量、仔豬黃白痢發病發病率和仔豬死亡率。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52頭妊娠母豬共產活仔487頭,其中63頭患黃白痢,發病率為12.94%;經對癥治療,49頭仔豬癥狀逐步緩解,治愈率77.78%;死亡仔豬14頭,死亡率2.87%,組間比較,2組產活仔數基本相當,但仔豬黃白痢發病率和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仔豬黃白痢發病率和治療效果比較
[組別\&母豬
(頭)\&產活仔
(頭)\&仔豬黃白痢\&發病(頭)\&治愈(頭、%)\&死亡(頭、%)\&對照組\&26\&242\&39(16.12)\&28(71.79)\&11(4.55)\&試驗組\&26\&245\&24(9.79)\&21(87.5)\&3(1.22)\&χ2值\&6.547\&-5.874\&8.751\&P值\&<0.05\&<0.05\&<0.05\&]
由表2知,試驗組仔豬黃白痢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愈率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中西醫結合防治仔豬黃白痢效果顯著優于常規飼養管理和單純西醫防治。
3 討論
3.1 病因及臨床表現 我們所發現的仔豬黃白痢均系腸炎和腸毒血癥,因此,臨床上都表現為排黃色液體狀或乳白色、灰白色帶腥臭的漿液樣稀糞,最早發(下轉130頁)(上接122頁)病時間最早在出生后2~3h,最晚為出生后第18日,57頭(90.5%)≤3日齡,常常是一頭開始發病導致全窩仔豬相繼發病,發病沒有明顯季節性特征。在遺傳基因調查方面,父本方面未調查到明顯線索。但母本方面,63頭患黃白痢仔豬產自12頭母豬,其中9頭母豬(75%)有黃白痢患病史,表明病原菌通過母豬遺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424頭未患黃白痢的仔豬和63頭患黃白痢仔豬,其飼養環境和管理都相同,表明不良環境及外界感染對發病率的影響因素并不很大,但整體上,本觀察中,發患率12.94%低于文獻[2-3]報道的15%~20%,尤其低于30%的散養環境中仔豬黃白痢發患率,表明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環境衛生和消毒對降低仔豬黃白痢發病率有一定作用。
3.2 防治措施 由于大腸桿菌的菌型和血清型復雜多樣,且變異性大,仔豬黃白痢還很難從根本上得到全面控制,即使在專業養豬戶豬場和集約規模化豬場,其發病率依然較高。但研究結果表明,該病仍然可能得到有效防治。目前比較一致的認識是,防治仔豬黃白痢必須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堅持全面綜合的防治措施:一是注意淘汰患病種豬。要明確種豬,尤其是母豬的來源,最好采用“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模式;二是加強飼養管理。做到加強飼養管理與改善飼養環境相結合,制定并嚴格執行科學的消毒和衛生制度,保持圈舍清潔、干燥,夏季通風降溫、冬季保暖;要建立包括年齡、產仔窩數,配種日期,免疫情況,預產日期等內容在內的母豬檔案,保障母豬配合飼料得當,營養全面;三是做好免疫接種。堅持環境消毒與免疫防治相結合,母豬臨產前15~20d要堅持注射K88、K99、K88LTB(MM-3),STI-LTB2等黃白痢基因工程苗[4];四是加強仔豬飼養管理。要堅持仔豬用藥與母豬用藥相結合,病仔用藥與健仔用藥相結合,要注意提高仔豬機體的被動免疫力,可用致病性大腸桿菌黏附因子制成的血清,預防或治療仔豬黃白痢[5]。endprint
3.3 中西醫結合防治 本次試驗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種源和免疫接種相同,飼養環境和管理一樣,但仔豬黃白痢發病率和死亡率試驗組卻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中西醫結合防治仔豬黃白痢效果顯著優于單純西醫防治。目前防治仔豬黃白痢病本病的中西藥種類繁多,藥效不一。通常的做法是注射抗菌藥物、黃連素與雙黃連等中成藥和微生態制劑,口服鏈霉素、楊樹花口服液等[6]。筆者認為應用好中草藥既是一種傳統防治方法,也是一種科學實用方法。常用藥物包括白頭翁、蒲公英,苦參,黃芪,黃柏、穿心蓮、魚腥草、大蒜等。這些藥物不僅具有抗病保健、殺菌消毒、中和毒素、調整胃腸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且中藥具有資源豐富、價格便宜、無毒無殘留,有利于維持微生態平衡,因此,運用中草藥防治豬黃白痢具有廣闊的前景[7]。當然如何結合仔豬體質、體況科學配伍組方,如何改進給藥方法,把預防與治療有機結合起來,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4 結論
總之,仔豬黃白痢發病因素復雜,但只要嚴格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定期消毒,認真做好保濕、防潮、補鐵、補料等仔豬保健工作[8],同時堅持中西醫結合,加強免疫,合理應用中藥,一定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衡,于景文,陳財林.仔豬黃白痢的發病誘因及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0,(10):65-66.
[2]邱富文,吳日暉,陸超麗.仔豬黃白痢病的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2,(9):355.
[3]賈永輝,楊正文.中西醫結合防治仔豬黃白痢[J].山東畜牧獸醫,2011,32(6):32-34.
[4]劉洪飛.淺析仔豬黃白痢的防治[J].云南畜牧獸醫,2012,(4):12-13.
[5]金巍.豬場場排污溝中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和藥敏試險[J].湖北農業科學,2010,40(4):924-928.
[6]田青,武建中.雙黃連注射液對仔豬黃白痢治療效果試驗[J].畜禽業,2011,(11):70.
[7]霍永平,李朝飛,霍之劍,等.中西藥綜合防治仔豬黃白痢[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27(4):152.
[8]黃婉珍.仔豬黃白痢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獸醫,2011,33(4):52-53.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3.3 中西醫結合防治 本次試驗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種源和免疫接種相同,飼養環境和管理一樣,但仔豬黃白痢發病率和死亡率試驗組卻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中西醫結合防治仔豬黃白痢效果顯著優于單純西醫防治。目前防治仔豬黃白痢病本病的中西藥種類繁多,藥效不一。通常的做法是注射抗菌藥物、黃連素與雙黃連等中成藥和微生態制劑,口服鏈霉素、楊樹花口服液等[6]。筆者認為應用好中草藥既是一種傳統防治方法,也是一種科學實用方法。常用藥物包括白頭翁、蒲公英,苦參,黃芪,黃柏、穿心蓮、魚腥草、大蒜等。這些藥物不僅具有抗病保健、殺菌消毒、中和毒素、調整胃腸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且中藥具有資源豐富、價格便宜、無毒無殘留,有利于維持微生態平衡,因此,運用中草藥防治豬黃白痢具有廣闊的前景[7]。當然如何結合仔豬體質、體況科學配伍組方,如何改進給藥方法,把預防與治療有機結合起來,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4 結論
總之,仔豬黃白痢發病因素復雜,但只要嚴格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定期消毒,認真做好保濕、防潮、補鐵、補料等仔豬保健工作[8],同時堅持中西醫結合,加強免疫,合理應用中藥,一定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衡,于景文,陳財林.仔豬黃白痢的發病誘因及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0,(10):65-66.
[2]邱富文,吳日暉,陸超麗.仔豬黃白痢病的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2,(9):355.
[3]賈永輝,楊正文.中西醫結合防治仔豬黃白痢[J].山東畜牧獸醫,2011,32(6):32-34.
[4]劉洪飛.淺析仔豬黃白痢的防治[J].云南畜牧獸醫,2012,(4):12-13.
[5]金巍.豬場場排污溝中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和藥敏試險[J].湖北農業科學,2010,40(4):924-928.
[6]田青,武建中.雙黃連注射液對仔豬黃白痢治療效果試驗[J].畜禽業,2011,(11):70.
[7]霍永平,李朝飛,霍之劍,等.中西藥綜合防治仔豬黃白痢[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27(4):152.
[8]黃婉珍.仔豬黃白痢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獸醫,2011,33(4):52-53.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3.3 中西醫結合防治 本次試驗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種源和免疫接種相同,飼養環境和管理一樣,但仔豬黃白痢發病率和死亡率試驗組卻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中西醫結合防治仔豬黃白痢效果顯著優于單純西醫防治。目前防治仔豬黃白痢病本病的中西藥種類繁多,藥效不一。通常的做法是注射抗菌藥物、黃連素與雙黃連等中成藥和微生態制劑,口服鏈霉素、楊樹花口服液等[6]。筆者認為應用好中草藥既是一種傳統防治方法,也是一種科學實用方法。常用藥物包括白頭翁、蒲公英,苦參,黃芪,黃柏、穿心蓮、魚腥草、大蒜等。這些藥物不僅具有抗病保健、殺菌消毒、中和毒素、調整胃腸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且中藥具有資源豐富、價格便宜、無毒無殘留,有利于維持微生態平衡,因此,運用中草藥防治豬黃白痢具有廣闊的前景[7]。當然如何結合仔豬體質、體況科學配伍組方,如何改進給藥方法,把預防與治療有機結合起來,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4 結論
總之,仔豬黃白痢發病因素復雜,但只要嚴格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定期消毒,認真做好保濕、防潮、補鐵、補料等仔豬保健工作[8],同時堅持中西醫結合,加強免疫,合理應用中藥,一定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衡,于景文,陳財林.仔豬黃白痢的發病誘因及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0,(10):65-66.
[2]邱富文,吳日暉,陸超麗.仔豬黃白痢病的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2,(9):355.
[3]賈永輝,楊正文.中西醫結合防治仔豬黃白痢[J].山東畜牧獸醫,2011,32(6):32-34.
[4]劉洪飛.淺析仔豬黃白痢的防治[J].云南畜牧獸醫,2012,(4):12-13.
[5]金巍.豬場場排污溝中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和藥敏試險[J].湖北農業科學,2010,40(4):924-928.
[6]田青,武建中.雙黃連注射液對仔豬黃白痢治療效果試驗[J].畜禽業,2011,(11):70.
[7]霍永平,李朝飛,霍之劍,等.中西藥綜合防治仔豬黃白痢[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1,27(4):152.
[8]黃婉珍.仔豬黃白痢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獸醫,2011,33(4):52-53.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