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兵輝 李嘉冕
古人說“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這里所說的“秋白露”指的正是秋茶。時下正逢采摘盛季,各大產區的秋茶采摘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為消費者的味蕾準備著秋天的味道。
據了解,由于夏茶的口感不是很好,得不到市場認可,因此很多茶企都不看好其銷售前景。而對于夏茶銷售的空白,茶企大都選擇靠秋茶來填補,再加上今年茶葉長勢較好,更讓茶企們把目光紛紛集中在秋茶的生產銷售上。
無論是元老級的鐵觀音,還是新勢力的白茶,在今年秋茶的采摘階段銷售情況一直被外界看好。其中,福建白茶在往年可謂是比較“小眾”的秋茶品種,今年卻炙手可熱,還未到秋茶采摘季節之時,被預訂的白茶就占40%之多。
不過,專家指出,今年的茶葉銷售影響仍將持續。要想突破目前的市場困局,茶企要適當增加中低檔茶葉的比重,以走親民路線來迎接市場“考試”。
茶企瞄準秋茶市場
據了解,在茶行業,春茶銷售最為茶企所看重,而夏秋茶則被視作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究其原因,乃是夏秋茶采摘成本高,利潤低。據業內估計,以貴陽市為例,全市每年夏秋茶至少有80%的茶青被白白浪費掉。
相關數據顯示,某縣茶業種植面積17萬畝,投產面積4.2萬畝,茶葉企業65家,采摘利用夏秋茶的只有三五家。而近幾年來,由于受大環境影響,茶葉銷售市場不如以前那般好,這使得不少茶企將目光瞄準了夏秋茶,尤其是秋茶的生產和銷售。
“現在,在做好名優春茶銷售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茶企看好秋茶的潛在市場。”業內人士表示,尤其是一些生產夏茶較少的茶葉企業,已經開始籌備生產秋茶。據介紹,由于夏茶的口感不是很好,得不到市場認可,因此很多茶企都不看好其銷售前景。而對于夏茶銷售的空白,茶企大都選擇靠秋茶來填補,再加上今年茶葉長勢較好,更讓茶企們把目光紛紛集中在秋茶的生產銷售上。
不過,秋茶雖豐收,但是卻面臨采摘生產環節的難題。來自幾大秋茶主產省的信息顯示,即便采茶人工成本上漲了10%以上,今年仍很難雇到采茶工。對此現狀,農業部相關專家指出,茶區各級農業部門應進一步加強茶葉生產指導,加快組織機械化采茶研發工作,減少采茶用工,降低生產成本,來提高經濟效益。
鐵觀音“熱”一去不復返
說到秋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鐵觀音。對鐵觀音而言,秋茶品質當數最好,因為秋茶的香氣比春茶要高揚很多,而這正是人們所說的鐵觀音的“秋香”。
安溪是我國茶都,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也是鐵觀音茶的發源地。鐵觀音為烏龍茶之至,是秋茶的代表,也是安溪縣最負盛名的茶種。在2013年舉辦的第三屆全國茶產業經濟研討會上,國家茶葉產業體系經濟研究室發布了12城市居民茶葉消費行為調查研究報告。報告數據顯示,在全國各大茶類中,安溪鐵觀音以17.29%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報告還指出,安溪鐵觀音擁有如此之高的市場占有率,得益于“獨特的香氣特征和成功的營銷策略”。
此時正逢安溪縣秋茶開始采摘的時節,秋茶的品質值得滿滿的期待。不過,在茶葉消費市場,以往鐵觀音秋茶獨領風騷的市場格局正在逐漸改變,紅茶、大紅袍、黑茶等茶類的熱銷分流了鐵觀音市場。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表示,茶葉的消費熱點正在轉移。在茶葉消費領域經歷了從以鐵觀音為代表的烏龍茶熱、以普洱茶為代表的普洱熱,以及現在正在流行的紅茶、安化黑茶熱,這些茶類蠶食了不少鐵觀音市場。同時,“三公消費”限令對整個禮品茶市場影響頗大,特別是一些主打高端禮品茶的茶企。
據了解,在產能過剩、政策制約、質量問題以及茶市熱點轉移等因素影響下,鐵觀音秋茶近些年來不再受市場追捧,而且價格有所下降。2013年,安溪鐵觀音產量增加,毛茶收購價有所下跌,零售市場上,同樣品質往年能賣300多元一斤的茶,如今只能賣260元/斤左右;220元一斤的,如今只要180元/斤,價格總體下降約15%。
“目前,鐵觀音加工工藝過于混亂,這是導致鐵觀音市場下滑的重要原因。”王慶認為,再加上缺乏統一的加工工藝標準,造成鐵觀音香型混亂,口感差異大,使得消費者也很困惑。專家指出,鐵觀音要想突破目前的市場困局,茶企要適當增加中低檔茶葉的比重,以走親民路線來迎接市場“考試”。
白茶異軍突起
相對于鐵觀音秋茶的沒落,一些往年較為“小眾”的秋茶品種則變得炙手可熱。以福建白茶為例,還未到秋茶采摘季節,被預訂的白茶就占40%之多。
白茶屬于六大茶類之一,一年收春、秋兩次,屬輕微發酵茶,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有“一年為茶,三年為藥,七年為寶”的說法,保存的時間越久,不但不影響其口感,反而越有價值。
“往年這個時節,離秋茶采摘還遠,市場是沒有什么動靜的,而今年已有40%的秋茶被預訂出去”。有茶葉批發商表示,前些年“寂寂無名”的福建白茶,突然成了搶手貨后,價格也水漲船高,較去年貴了50%左右。
據業內人士介紹,白茶的價格之所以看漲,主要是受原材料——茶青(剛采摘下來未經加工的茶葉)價格上漲影響。此外,近年來,消費者越來越注意到白茶的飲用,也是白茶秋茶受到熱捧的原因之一。
據介紹,白茶以往主要供應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地,但近兩年出口形勢不太好,茶企便紛紛想辦法擴大國內市場的銷售。而自2013年開始,國內很多人開始認識白茶、喝白茶,白茶逐漸出現供不應求之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