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玉+李曉玲+蔡婷婷
[摘要] 目的 探討喉罩復合無肌松麻醉對腦動脈瘤栓塞術應激的影響。 方法 選擇實施腦動脈瘤栓塞術的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應用喉罩復合無肌松麻醉,對照組應用氣管插管聯合肌松藥麻醉,比較誘導前(T0)、誘導后插管或喉罩前(T1)、插管或喉罩時(T2)、置入插管或喉罩1 min時(T3)兩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其血糖和皮質醇的變化情況。 結果 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心率和平均動脈壓及血糖和皮質醇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T1、T2、T3時間點的心率顯著快于T0時間點(P<0.05),平均動脈壓顯著高于T0時間點(P<0.05),血糖和皮質醇水平均顯著高于T0時間點(P<0.05)。 結論 喉罩通氣復合無肌松平衡麻醉應用于腦動脈瘤栓塞術,能顯著降低患者應激反應,維持循環功能穩定。
[關鍵詞] 喉罩;肌松藥;腦動脈瘤栓塞;應激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9(a)-0123-03
Effect of laryngeal mask without muscle relaxant on stress caused by cerebr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XIE Hai-yu LI Xiao-ling CAI Ting-ti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aryngeal mask without muscle relaxant on stress caused by cerebr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Methods 80 patients who would received cerebr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Laryngeal mask without muscle relaxant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racheal intubation combined with muscle relaxant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Changes of heart rate,average arterial pressure,blood sugar and cortisol at the time of before induction (T0),before intubation or laryngeal mask after induction (T1),intubation or laryngeal mask (T2),placed intubation or laryngeal mask 1 min (T3)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Differences of the changes of heart rate,average arterial pressure,blood sugar and cortisol during anesthesia indu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The heart rate at T1,T2 and T3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faster than that at T0 (P<0.05),and average arterial pressure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T0 (P<0.05).Levels of blood sugar and cortisol at T1,T2 and T3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t T0 (P<0.05). Conclusion Laryngeal mask without muscle relaxant applied in cerebr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patients′ stress and maintain stable circulatory functions.
[Key words] Laryngeal mask;Muscle relaxant;Cerebral aneurysm embolism;Stress
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屬于微創手術,疼痛感小,對操作要求較高,需要相對穩定的循環環境,應注意預防缺氧和腦血管痙攣的出現。電解可脫卸彈簧圈栓塞術是近些年主要治療腦動脈瘤的方法,其具有疼痛感低、預后迅速等特點[1]。危險性最高的栓塞術是動脈瘤破裂出血,預防動脈瘤破裂主要應有效控制血壓。血壓的急性升高是動脈瘤破裂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2]。氣管內插管會導致嚴重的應激反應,引發神經內分泌發生眾多變化,從而提高血壓。喉罩是一種方便置于咽喉腔的氣囊,可將食管和咽喉腔封閉,同時又能通過咽喉通氣的人工氣道,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3]。其不會產生對氣管及喉頭的機械性刺激,不會造成血液動力學的劇烈變化。本研究主要探討喉罩通氣復合無肌松平衡麻醉對腦動脈瘤栓塞術應激反應的影響。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全麻下實施腦動脈瘤栓塞術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3~69歲,平均(63.1±2.5)歲,ASA分級Ⅱ級21例,Ⅲ級19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53~70歲,平均(63.2±2.5)歲,ASA分級Ⅱ級23例,Ⅲ級1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ASA分級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麻醉方法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常規開放上肢外周靜脈,并實施持續心電監護,了解其心電圖、心率、血壓和脈搏血氧飽和度實時變化情況。靜脈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并尼莫地平3 μg/(kg·min)持續泵注,去氮給氧5 min后,靜脈聯合應用瑞芬太尼1 μg/kg,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手術類型應用異丙酚把控輸注。觀察組待患者處于深度鎮靜,意識消失后,應用2%利多卡因1 ml噴喉進行表面麻醉,后置入喉罩并連接麻醉機機械通氣,呼吸頻率12/min,吸呼比控制在1∶ 2~2.5,潮氣量10 ml/kg,術中持續應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靜脈泵入維持麻醉深度,并根據手術步驟調整麻醉深度。對照組在患者處于深度鎮靜,意識消失后,靜脈推注順阿曲庫銨1.5 mg/kg,并實施氣管插管。麻醉維持方法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變化情況,同時采集靜脈血2 ml,測定其血糖和皮質醇變化情況,觀察時間點為誘導前(T0)、誘導后插管或喉罩前(T1)、插管或喉罩時(T2)、置入插管或喉罩1 min時(T3)。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生命體征的比較
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心率顯著快于T0時間點(P<0.05),平均動脈壓顯著高于T0時間點(P<0.05)(表1)。
表1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生命體征的比較(x±s)
與同組T0時間點比較,*P<0.05
2.2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血糖和皮質醇水平均顯著高于T0時間點(P<0.05)(表2)。
表2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情況的比較(x±s)
與同組T0時間點比較,*P<0.05
3 討論
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通過引發瘤內栓塞而實現瘤死亡的目的。手術中插入微導管容易引發腦血管出血、心跳不規則、血栓等并發癥。因此也對麻醉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顱腦介入手術主要采用全麻,應盡量做到快速誘導,均勻穩定,防止顱內壓急劇變化而導致動脈瘤破裂[4]。氣管內插管全麻有助于確保呼吸順暢,但因麻醉操作復雜,置入及拔管操作可能會引起血壓驟然變化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5]。但氣管導管進入氣管內,會對喉部及氣管內的神經末梢產生刺激作用,從而引發系列交感現象[6]。血漿中兒茶酚胺水平發生變化有助于評估機體應激反應的程度,常出現心率和血壓增高。喉罩的應用有助于避免嗆咳、屏氣和掙扎,不會引發顱內壓升高,避免了血壓急性升高而導致的腦動脈瘤的破裂。同時僅通過靜脈麻醉和單獨依靠吸入麻醉無法有效抑制應激激素的分泌,其主要通過深度麻醉提高心肌控制實現抑制血壓升高的目的。本研究采用瑞芬太尼-異丙酚-七氟醚復合麻醉。通過利用組合多種藥物的優點達到快速誘導,保持血壓穩定,實現準確和徹底鎮靜,僅應用少量麻醉藥,且術后快速清醒。
本研究觀察組應用喉罩置入,并且避免應用肌松藥,而是通過局部利多卡因噴喉的方式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喉罩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或者避免應激反應。喉罩沒有常規氣管插管的喉鏡,不會產生對咽喉壁和會厭等組織的刺激,不需要插入聲門和氣管,顯著降低了對氣管神經的刺激。其能根據咽喉部獨特的生理解剖曲度設計成氣管、食管分開的雙管結構,有利于胃管置入的準確和簡易性,避免出現反流誤吸[7]。本研究發現,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心率顯著快于T0時間點,平均動脈壓顯著高于T0時間點,提示其能更好地保證患者循環功能的穩定。究其原因,可能是實施氣管插管,氣管導管會引發更強烈的應激和抑制刺激需增加麻醉藥物應用量。進行喉罩置入減少了麻醉藥用量,避免了肌松藥的應用,術后快速清醒并拔管;還能有效減少術后咽喉疼痛、聲音沙啞、咳嗽的發生率。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血糖和皮質醇水平均顯著高于T0時間點。喉罩作為新型的通氣工具,比氣管插管操作簡便且有較高的成功率[8]。研究發現喉罩組應用喉罩前后血壓沒有明顯變化,而插管組血壓異常升高;復蘇期間,喉罩組咳嗽發生率遠低于插管組,主要是因為氣管內插管會產生厭惡感,在機械性刺激下,會激活交感,喉罩不存在因氣管而引發的機械刺激,避免了出現顱內壓增高、腦血管痙攣。另外氣管插管組手術時要通過靜吸復合才能維持患者不動,而喉罩組只需要吸入七氟醚就能達到該效果,因此喉罩組所需時間明顯較氣管導管組要短,有助于快速有效地評估患者病情進展和手術效果[9]。
隨著血管內導管技術的進步,介入技術可應用于腦血管動脈瘤的治療。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利用了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置入可脫性彈簧圈,使動脈瘤栓塞更徹底,加深了動脈瘤內纖維化程度,實現了內膜覆蓋瘤頸部位,有效地降低了動脈瘤再出血的概率。神經介入手術的發展和安全性使其應用更加廣泛[10]。麻醉需鎮靜徹底以實現患者保持完全靜止,防止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動脈瘤破裂,避免腦血管痙攣和顱內壓升高[11]。停止用藥后不會出現無呼吸抑制和殘余藥物等問題,術后馬上蘇醒有助于快速評估對手術效果及對相應情況的及時處理。通過本組研究,認為喉罩通氣復合無肌松平衡麻醉應用于腦動脈瘤栓塞術,能顯著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維持循環功能穩定。
[參考文獻]
[1] 王松,李娟,康芳,等.ProSeal喉罩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12):1179-1181.
[2] 周南,周曉虎,付萬林,等.SLIPA喉罩與氣管插管在老年患者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應用的對比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2,6(20):190-191.
[3] 戴平,吳百中,趙和平.SLIPA喉罩與氣管插管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13, 20(11):12-13.
[4] 方聞,齊娟.SLIPA喉罩與氣管內插管用于夾層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中血流動力學比較[J].福建醫藥雜志,2012, 34(2):105-107.
[5] 閆梅英,吳建新.Supreme 喉罩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1):89-90.
[6] 李巧媛.喉罩通氣靜脈麻醉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42(8):985-986.
[7] 陳獻文.喉罩通氣靜脈麻醉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0):102-104.
[8] 趙晶,單宇,吳強,等.張喉罩通氣全麻在腦血管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1, 32(2):145-148.
[9] 張西增,趙華堂.喉罩通氣下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在顱內動脈瘤血管介入治療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2011,6(1):94-96.
[10] 龐德春,杜林,梁友君,等.依托咪酯喉罩全麻在顱內動脈瘤介入手術中的應用[J].天津醫藥,2013,41(5):490-492.
[11] 黃昌林,陳本軍,章敏.喉罩在介入血管外科全麻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2):177.
(收稿日期:2014-07-04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全麻下實施腦動脈瘤栓塞術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3~69歲,平均(63.1±2.5)歲,ASA分級Ⅱ級21例,Ⅲ級19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53~70歲,平均(63.2±2.5)歲,ASA分級Ⅱ級23例,Ⅲ級1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ASA分級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麻醉方法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常規開放上肢外周靜脈,并實施持續心電監護,了解其心電圖、心率、血壓和脈搏血氧飽和度實時變化情況。靜脈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并尼莫地平3 μg/(kg·min)持續泵注,去氮給氧5 min后,靜脈聯合應用瑞芬太尼1 μg/kg,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手術類型應用異丙酚把控輸注。觀察組待患者處于深度鎮靜,意識消失后,應用2%利多卡因1 ml噴喉進行表面麻醉,后置入喉罩并連接麻醉機機械通氣,呼吸頻率12/min,吸呼比控制在1∶ 2~2.5,潮氣量10 ml/kg,術中持續應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靜脈泵入維持麻醉深度,并根據手術步驟調整麻醉深度。對照組在患者處于深度鎮靜,意識消失后,靜脈推注順阿曲庫銨1.5 mg/kg,并實施氣管插管。麻醉維持方法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變化情況,同時采集靜脈血2 ml,測定其血糖和皮質醇變化情況,觀察時間點為誘導前(T0)、誘導后插管或喉罩前(T1)、插管或喉罩時(T2)、置入插管或喉罩1 min時(T3)。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生命體征的比較
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心率顯著快于T0時間點(P<0.05),平均動脈壓顯著高于T0時間點(P<0.05)(表1)。
表1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生命體征的比較(x±s)
與同組T0時間點比較,*P<0.05
2.2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血糖和皮質醇水平均顯著高于T0時間點(P<0.05)(表2)。
表2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情況的比較(x±s)
與同組T0時間點比較,*P<0.05
3 討論
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通過引發瘤內栓塞而實現瘤死亡的目的。手術中插入微導管容易引發腦血管出血、心跳不規則、血栓等并發癥。因此也對麻醉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顱腦介入手術主要采用全麻,應盡量做到快速誘導,均勻穩定,防止顱內壓急劇變化而導致動脈瘤破裂[4]。氣管內插管全麻有助于確保呼吸順暢,但因麻醉操作復雜,置入及拔管操作可能會引起血壓驟然變化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5]。但氣管導管進入氣管內,會對喉部及氣管內的神經末梢產生刺激作用,從而引發系列交感現象[6]。血漿中兒茶酚胺水平發生變化有助于評估機體應激反應的程度,常出現心率和血壓增高。喉罩的應用有助于避免嗆咳、屏氣和掙扎,不會引發顱內壓升高,避免了血壓急性升高而導致的腦動脈瘤的破裂。同時僅通過靜脈麻醉和單獨依靠吸入麻醉無法有效抑制應激激素的分泌,其主要通過深度麻醉提高心肌控制實現抑制血壓升高的目的。本研究采用瑞芬太尼-異丙酚-七氟醚復合麻醉。通過利用組合多種藥物的優點達到快速誘導,保持血壓穩定,實現準確和徹底鎮靜,僅應用少量麻醉藥,且術后快速清醒。
本研究觀察組應用喉罩置入,并且避免應用肌松藥,而是通過局部利多卡因噴喉的方式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喉罩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或者避免應激反應。喉罩沒有常規氣管插管的喉鏡,不會產生對咽喉壁和會厭等組織的刺激,不需要插入聲門和氣管,顯著降低了對氣管神經的刺激。其能根據咽喉部獨特的生理解剖曲度設計成氣管、食管分開的雙管結構,有利于胃管置入的準確和簡易性,避免出現反流誤吸[7]。本研究發現,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心率顯著快于T0時間點,平均動脈壓顯著高于T0時間點,提示其能更好地保證患者循環功能的穩定。究其原因,可能是實施氣管插管,氣管導管會引發更強烈的應激和抑制刺激需增加麻醉藥物應用量。進行喉罩置入減少了麻醉藥用量,避免了肌松藥的應用,術后快速清醒并拔管;還能有效減少術后咽喉疼痛、聲音沙啞、咳嗽的發生率。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血糖和皮質醇水平均顯著高于T0時間點。喉罩作為新型的通氣工具,比氣管插管操作簡便且有較高的成功率[8]。研究發現喉罩組應用喉罩前后血壓沒有明顯變化,而插管組血壓異常升高;復蘇期間,喉罩組咳嗽發生率遠低于插管組,主要是因為氣管內插管會產生厭惡感,在機械性刺激下,會激活交感,喉罩不存在因氣管而引發的機械刺激,避免了出現顱內壓增高、腦血管痙攣。另外氣管插管組手術時要通過靜吸復合才能維持患者不動,而喉罩組只需要吸入七氟醚就能達到該效果,因此喉罩組所需時間明顯較氣管導管組要短,有助于快速有效地評估患者病情進展和手術效果[9]。
隨著血管內導管技術的進步,介入技術可應用于腦血管動脈瘤的治療。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利用了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置入可脫性彈簧圈,使動脈瘤栓塞更徹底,加深了動脈瘤內纖維化程度,實現了內膜覆蓋瘤頸部位,有效地降低了動脈瘤再出血的概率。神經介入手術的發展和安全性使其應用更加廣泛[10]。麻醉需鎮靜徹底以實現患者保持完全靜止,防止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動脈瘤破裂,避免腦血管痙攣和顱內壓升高[11]。停止用藥后不會出現無呼吸抑制和殘余藥物等問題,術后馬上蘇醒有助于快速評估對手術效果及對相應情況的及時處理。通過本組研究,認為喉罩通氣復合無肌松平衡麻醉應用于腦動脈瘤栓塞術,能顯著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維持循環功能穩定。
[參考文獻]
[1] 王松,李娟,康芳,等.ProSeal喉罩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12):1179-1181.
[2] 周南,周曉虎,付萬林,等.SLIPA喉罩與氣管插管在老年患者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應用的對比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2,6(20):190-191.
[3] 戴平,吳百中,趙和平.SLIPA喉罩與氣管插管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13, 20(11):12-13.
[4] 方聞,齊娟.SLIPA喉罩與氣管內插管用于夾層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中血流動力學比較[J].福建醫藥雜志,2012, 34(2):105-107.
[5] 閆梅英,吳建新.Supreme 喉罩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1):89-90.
[6] 李巧媛.喉罩通氣靜脈麻醉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42(8):985-986.
[7] 陳獻文.喉罩通氣靜脈麻醉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0):102-104.
[8] 趙晶,單宇,吳強,等.張喉罩通氣全麻在腦血管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1, 32(2):145-148.
[9] 張西增,趙華堂.喉罩通氣下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在顱內動脈瘤血管介入治療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2011,6(1):94-96.
[10] 龐德春,杜林,梁友君,等.依托咪酯喉罩全麻在顱內動脈瘤介入手術中的應用[J].天津醫藥,2013,41(5):490-492.
[11] 黃昌林,陳本軍,章敏.喉罩在介入血管外科全麻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2):177.
(收稿日期:2014-07-04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全麻下實施腦動脈瘤栓塞術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3~69歲,平均(63.1±2.5)歲,ASA分級Ⅱ級21例,Ⅲ級19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53~70歲,平均(63.2±2.5)歲,ASA分級Ⅱ級23例,Ⅲ級1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ASA分級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麻醉方法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常規開放上肢外周靜脈,并實施持續心電監護,了解其心電圖、心率、血壓和脈搏血氧飽和度實時變化情況。靜脈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并尼莫地平3 μg/(kg·min)持續泵注,去氮給氧5 min后,靜脈聯合應用瑞芬太尼1 μg/kg,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手術類型應用異丙酚把控輸注。觀察組待患者處于深度鎮靜,意識消失后,應用2%利多卡因1 ml噴喉進行表面麻醉,后置入喉罩并連接麻醉機機械通氣,呼吸頻率12/min,吸呼比控制在1∶ 2~2.5,潮氣量10 ml/kg,術中持續應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靜脈泵入維持麻醉深度,并根據手術步驟調整麻醉深度。對照組在患者處于深度鎮靜,意識消失后,靜脈推注順阿曲庫銨1.5 mg/kg,并實施氣管插管。麻醉維持方法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變化情況,同時采集靜脈血2 ml,測定其血糖和皮質醇變化情況,觀察時間點為誘導前(T0)、誘導后插管或喉罩前(T1)、插管或喉罩時(T2)、置入插管或喉罩1 min時(T3)。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生命體征的比較
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心率顯著快于T0時間點(P<0.05),平均動脈壓顯著高于T0時間點(P<0.05)(表1)。
表1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生命體征的比較(x±s)
與同組T0時間點比較,*P<0.05
2.2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血糖和皮質醇水平均顯著高于T0時間點(P<0.05)(表2)。
表2 兩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情況的比較(x±s)
與同組T0時間點比較,*P<0.05
3 討論
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通過引發瘤內栓塞而實現瘤死亡的目的。手術中插入微導管容易引發腦血管出血、心跳不規則、血栓等并發癥。因此也對麻醉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顱腦介入手術主要采用全麻,應盡量做到快速誘導,均勻穩定,防止顱內壓急劇變化而導致動脈瘤破裂[4]。氣管內插管全麻有助于確保呼吸順暢,但因麻醉操作復雜,置入及拔管操作可能會引起血壓驟然變化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5]。但氣管導管進入氣管內,會對喉部及氣管內的神經末梢產生刺激作用,從而引發系列交感現象[6]。血漿中兒茶酚胺水平發生變化有助于評估機體應激反應的程度,常出現心率和血壓增高。喉罩的應用有助于避免嗆咳、屏氣和掙扎,不會引發顱內壓升高,避免了血壓急性升高而導致的腦動脈瘤的破裂。同時僅通過靜脈麻醉和單獨依靠吸入麻醉無法有效抑制應激激素的分泌,其主要通過深度麻醉提高心肌控制實現抑制血壓升高的目的。本研究采用瑞芬太尼-異丙酚-七氟醚復合麻醉。通過利用組合多種藥物的優點達到快速誘導,保持血壓穩定,實現準確和徹底鎮靜,僅應用少量麻醉藥,且術后快速清醒。
本研究觀察組應用喉罩置入,并且避免應用肌松藥,而是通過局部利多卡因噴喉的方式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喉罩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或者避免應激反應。喉罩沒有常規氣管插管的喉鏡,不會產生對咽喉壁和會厭等組織的刺激,不需要插入聲門和氣管,顯著降低了對氣管神經的刺激。其能根據咽喉部獨特的生理解剖曲度設計成氣管、食管分開的雙管結構,有利于胃管置入的準確和簡易性,避免出現反流誤吸[7]。本研究發現,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心率顯著快于T0時間點,平均動脈壓顯著高于T0時間點,提示其能更好地保證患者循環功能的穩定。究其原因,可能是實施氣管插管,氣管導管會引發更強烈的應激和抑制刺激需增加麻醉藥物應用量。進行喉罩置入減少了麻醉藥用量,避免了肌松藥的應用,術后快速清醒并拔管;還能有效減少術后咽喉疼痛、聲音沙啞、咳嗽的發生率。觀察組麻醉誘導期間血糖和皮質醇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T1、T2、T3時間點,其血糖和皮質醇水平均顯著高于T0時間點。喉罩作為新型的通氣工具,比氣管插管操作簡便且有較高的成功率[8]。研究發現喉罩組應用喉罩前后血壓沒有明顯變化,而插管組血壓異常升高;復蘇期間,喉罩組咳嗽發生率遠低于插管組,主要是因為氣管內插管會產生厭惡感,在機械性刺激下,會激活交感,喉罩不存在因氣管而引發的機械刺激,避免了出現顱內壓增高、腦血管痙攣。另外氣管插管組手術時要通過靜吸復合才能維持患者不動,而喉罩組只需要吸入七氟醚就能達到該效果,因此喉罩組所需時間明顯較氣管導管組要短,有助于快速有效地評估患者病情進展和手術效果[9]。
隨著血管內導管技術的進步,介入技術可應用于腦血管動脈瘤的治療。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利用了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置入可脫性彈簧圈,使動脈瘤栓塞更徹底,加深了動脈瘤內纖維化程度,實現了內膜覆蓋瘤頸部位,有效地降低了動脈瘤再出血的概率。神經介入手術的發展和安全性使其應用更加廣泛[10]。麻醉需鎮靜徹底以實現患者保持完全靜止,防止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動脈瘤破裂,避免腦血管痙攣和顱內壓升高[11]。停止用藥后不會出現無呼吸抑制和殘余藥物等問題,術后馬上蘇醒有助于快速評估對手術效果及對相應情況的及時處理。通過本組研究,認為喉罩通氣復合無肌松平衡麻醉應用于腦動脈瘤栓塞術,能顯著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維持循環功能穩定。
[參考文獻]
[1] 王松,李娟,康芳,等.ProSeal喉罩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12):1179-1181.
[2] 周南,周曉虎,付萬林,等.SLIPA喉罩與氣管插管在老年患者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應用的對比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2,6(20):190-191.
[3] 戴平,吳百中,趙和平.SLIPA喉罩與氣管插管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13, 20(11):12-13.
[4] 方聞,齊娟.SLIPA喉罩與氣管內插管用于夾層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中血流動力學比較[J].福建醫藥雜志,2012, 34(2):105-107.
[5] 閆梅英,吳建新.Supreme 喉罩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1):89-90.
[6] 李巧媛.喉罩通氣靜脈麻醉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42(8):985-986.
[7] 陳獻文.喉罩通氣靜脈麻醉在顱內動脈瘤栓塞術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0):102-104.
[8] 趙晶,單宇,吳強,等.張喉罩通氣全麻在腦血管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1, 32(2):145-148.
[9] 張西增,趙華堂.喉罩通氣下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在顱內動脈瘤血管介入治療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2011,6(1):94-96.
[10] 龐德春,杜林,梁友君,等.依托咪酯喉罩全麻在顱內動脈瘤介入手術中的應用[J].天津醫藥,2013,41(5):490-492.
[11] 黃昌林,陳本軍,章敏.喉罩在介入血管外科全麻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2):177.
(收稿日期:2014-07-04 本文編輯:郭靜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