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東 張勇 李賢斌 馬建貴 崔亞西
【摘要】 目的 探討下脛腓螺釘斷裂取出方法, 對26例下脛腓螺釘斷釘患者的取出方法進行回顧性分析。方法 松質骨螺釘斷釘在C臂監視下采用克氏針引導取出, 空心螺釘斷釘采用C臂引導下, 空心螺釘鉆頭切緣與斷裂空心螺釘的切緣相互咬合, 反向取出。結果 26例下脛腓螺釘斷釘患者均順利取出, 均未發生再次骨折。結論 操作簡便, 可減少手術時間, 有效避免破壞過多的骨質, 并可降低再發骨折的風險。
【關鍵詞】 下脛腓聯合損傷手術;螺釘斷裂;取出術
下脛腓聯合損傷手術常采用螺釘或空心螺釘行3層或4層骨皮質固定, 常規在12周后取出[1], 發生螺釘斷釘的可能性約為10%~29%, 國內部分文獻報道約7%[2], 如何去除斷裂的螺釘, 尤其是殘留在脛骨內的螺釘殘端, 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2005年7月~2014年5月本院行下脛腓聯合螺釘斷釘取出26例,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共26例, 其中男19例, 女7例, 最小年齡14歲, 最大年齡76歲, 平均年齡45歲, 松質骨螺釘斷釘20例, 空心螺釘斷釘6例。
1. 2 治療方法 術前檢查后常規在C臂監視下行斷釘取出術。松質骨螺釘以克氏針引導環鉆從脛骨側向腓骨側打通螺釘通道后, 再取出斷裂的螺釘。取斷裂空心螺釘時先將空心螺釘導針或克氏針由腓骨側向脛骨側通過斷裂空心釘, 然后用空心螺釘鉆頭從脛骨側向腓骨側順穿出的空心螺釘導針或克氏針反向從內向外緩慢地鉆孔, 順導針推進, 空心螺釘鉆頭切緣與斷裂空心螺釘的切緣相互咬合后, 帶動斷裂空心螺釘反鉆, 殘端從腓骨側取出。
2 結果
26例下脛腓斷裂松質骨螺釘與空心螺釘順利取出, 均未發生再次骨折。
3 討論
下脛腓聯合損傷手術為創傷骨科常規手術, 常以螺釘、空心螺釘行固定, 發生螺釘斷釘臨床較常見, 以往取出斷釘的方法較多, 包括擴大腓骨側的螺釘孔并從該孔內去除殘端;或將殘端擴孔撬松以后往內側敲擊, 從脛骨內側皮質取出。也有部分醫師在C臂監視下以斷釘取出器打通螺釘通道再取出斷裂的螺釘, 這些方法對骨質破壞較多, 術后再發骨折的風險大。對于不同螺釘斷釘應制定不同術前方案。
3. 1 松質骨螺釘斷釘, 以克氏針引導環鉆打通螺釘通道再取出斷裂的螺釘。先取出斷釘螺帽, 用帶尖的1.0或1.5克氏針從外踝斷釘孔在C臂引導下鉆入, 克氏針尖緊貼斷釘從對側穿出皮膚, 沿此切小口至骨面, 用斷釘取出器自脛骨內側面順克氏針鉆入2~3 cm左右, 取出克氏針, 從外踝處以3.0克氏針或斯氏針插入探及斷裂螺釘尾部, 以鈍頭頂住輕輕敲打, 接近脛骨骨窗口, 即可取出。術中注意克氏針尖緊貼斷釘, 斷釘取出器與螺釘相適應, 不宜過大, 盡可能減少對骨質破壞。
3. 2 取斷裂空心螺釘時, 先取出斷裂空心螺釘尾帽端, 順取出螺釘尾帽端骨隧道將空心螺釘導針或克氏針在C臂引導下從腓骨側向脛骨側通過斷裂空心釘穿出脛骨骨皮質, 然后用空心螺釘鉆頭從脛骨側向腓骨側順穿出的空心螺釘導針或克氏針反向從內向外緩慢地鉆孔, 順導針推進, 空心螺釘鉆頭切緣與斷裂空心螺釘的切緣相互咬合。帶動空心螺釘反鉆, 空心螺釘殘端在空心螺釘導針或克氏針引導下從腓骨側取出。
3. 2. 1 術中注意空心螺釘導針或克氏針必須通過斷裂空心螺釘, 否則空心螺釘鉆頭切緣與斷裂空心螺釘的切緣不能相互咬合, 會增大對骨質破壞, 甚至造成手術失敗。
3. 2. 2 確認空心螺釘鉆頭切緣與斷裂空心螺釘的切緣相互咬合后再緩慢將空心螺釘推出, 空心螺釘鉆頭轉動速度過快易使相互咬合空心螺釘與螺釘鉆頭切緣打滑及脫落。
參考文獻
[1] Canale ST, Beaty JH.坎貝爾骨科手術學.第11版.王巖, 譯.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1: 2424.
[2] 黃薇, 姜世平, 王建云.下脛腓聯合分離螺釘固定術后斷釘6例分析.臨床軍醫雜志, 2008, 36(5):835-836.
[收稿日期:2014-0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