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月霞
鄭州市中心醫院消化二科主任醫師杜曉林的門診室。一位40歲左右的女子一進門就愁眉苦臉地說:“我的胃里就跟有個東西一樣,這4個多月來一直難受,不疼不癢,就是堵得慌?!?/p>
杜曉林主任為她做體格檢查時發現:用手按壓腹部的多個位置,她都不覺得疼,而是一直說“堵得慌”。
“最近吃飯規律嗎?”杜曉林主任問。
“心里煩,吃不下飯。”
“遇到什么煩心事了?說來聽聽?!?/p>
在杜曉林主任的鼓勵下,這位女子道出了藏在心底的事情:“今年3月份,我婆婆偏癱,還沒出院呢,我公公6月份又因腦血栓住院,這下,我不僅要上班,還要忙活醫院和家里的事情。我也說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天天覺得胃里不好受,但我實在太忙了,就在社區門診買了舒肝顆粒吃,可吃了也沒什么用。”
“另外,我兒子過完暑假就要上初一了,他成績一般,所以好學校上不了,差的學校又不想上,我只能四處為他找學校,跑了半個月都沒有結果。我又急又氣,感覺胃更難受了。實在撐不住了才來醫院看看?!?/p>
杜曉林主任說,這是典型的由情緒不穩、壓力大引起的胃病。“胃腸道是個情感器官。如果在快樂情緒下進餐,消化液會大量分泌,胃腸蠕動也會加強,人的消化功能就好,有利于身體健康。反之,在壞情緒下進餐,人就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癥狀。這類癥狀要想治好,患者首先要調節自己的心情,情緒一好轉,‘胃病自然就好了?!?/p>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胡雄教授說,很多人覺得身體不舒服時,第一時間往往不會往情緒上聯系,而是更愿意認為這是軀體疾病。人都有內斂的一面,即使對家人也不會輕易敞開心扉。所以,當身心都不舒服時,往往會淡化心理上的不適,只說身體不適。這時看病,也只能看治療生理疾病的醫生。
“于是,頭痛失眠的患者看神經內科,胃痛、胃脹的患者看消化內科,胸悶的患者看心內科。做了一堆檢查,醫生卻查不出病因?;颊弑闵鷼饬?,覺得這個醫生水平不行,就再換專家,或者再換醫院。一段時間內,去了很多醫院,找了很多專家,還是查不出病因。除非遇到一個兼備心理學知識的大夫,才會對患者說,導致身體不舒服的‘病根不在軀體,而在心里。”胡雄教授說。
杜曉林主任也表示:包括抑郁癥在內的很多心理疾病,首先表現為軀體不適?!拔以陂T診遇到過大量這樣的患者,所以,為他們診治時,不能單純依靠藥物和飲食調節,治療的同時,一定要幫他們克服不良的心理和情緒,保持愉快的心情,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