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知,每個月“大姨媽”都會光顧女性,并給她們帶來煩惱和不便。女性也因此羨慕那些不被“大姨媽”騷擾的男人們。可是,你們知道嗎,男人雖然沒有“大姨媽”駕到,但“大姨夫”也會時常拜訪他們。
男人同女人一樣,每過一段時間總會有那么幾天萎靡不振,沒有斗志并且伴隨某些身體的不適。男性的這一周期性變化是由于男性睪丸酮、雄激素的含量呈周期性下降趨勢所引發。
“大姨夫”來時什么樣
多數男性生理周期與女性生理周期一樣,有些夫妻甚至還會同時出現經期。男性外表通常堅強,但也有個別“月經不調”的現象,在“假期”里的男性也是極其脆弱的。
男性會出現全身乏力、體質變弱、失眠多夢、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煩躁焦慮、精神抑郁、心緒不寧等癥狀。
由于男性生理期出現跟前列腺炎的表現十分相似,部分男性就誤將“大姨夫”當做前列腺炎。其實,男性生理期跟女性生理期一樣,只是人體生理調節周期。
每個男性的生理周期都是不同的,但有數據表明,男性生理周期比較集中的“發作期”,是月圓的那幾天。
男性“那幾天”界限模糊
女性每個月都以陰道流血為生理變化的標志,而男性卻沒有,要說有生理期的確讓人疑惑。據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陳志強介紹,人們身體里其實隱藏著大大小小的生物鐘,比如春夏濕氣重,人們容易感到萎靡不振,到秋天則覺得秋高氣爽、精神振奮;又如很多人在早上精力充沛,到晚上則昏昏欲睡,如此周而復始。
由于體內激素和神經遞質的影響,男性的生理系統也同樣擁有自己的周期變化。只不過男性生理期的表現并不像女性那么明顯,也不如女性月經來得那么定時,而且不少人常常把它歸咎于天氣、飲食的影響或工作的壓力,所以往往難以察覺。
體質弱的男性生理期更明顯
為什么我從來沒有這些感覺呢?很多男性還是困惑。陳志強表示,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有的人生理期會表現得比較明顯,有的人可能終生都不會感到有什么異常。相對而言,男性年齡越大,從事腦力勞動越多,生理期越明顯。
這跟人的體質有關系。從中醫來看,生理期明顯是正氣不足的表現。怎樣是正氣不足?像男人年齡越大,特別是從40歲開始,精力、生理功能以及激素分泌等每十年都要下降10%,正氣就會逐年下降。又如體力勞動者氣血流通,自我調節能力強,腦力勞動者卻剛好相反,缺乏鍛煉,正氣不足,健康問題多,患病率高。
安度那幾天關鍵是放松
如果那幾天出現了上述不良反應,怎么辦?陳志強的建議是:減壓,放松,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身體不舒服不要硬扛,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帶來更多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在生理期最好能放松一下。平時的工作排得滿滿的,此時不妨給自己放個小假,把手機、電腦都關掉,看看書,聽聽音樂,到處逛逛,找朋友聊天、喝茶等等,不用注意力太集中。另外,也可以做做體育鍛煉,跑跑步、打一場球,讓自己出一身大汗,把平時積累的各種不快、難過、痛苦都通過運動發泄出來。
家人此時也要給予充分理解和包容。如果男性莫名其妙發脾氣,別和他計較,也別輕易責備他,反倒還要營造一個寬松的家庭環境,分散他對那幾天不適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