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興華,吳天河,任永信
(1.昆山市中醫院骨一科,江蘇 昆山 215300;2.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江蘇 南京 210029)
目前,小腿骨折主要是采用傳統跟骨牽引維持骨折力線,同時具有消腫緩解疼痛的作用[1~3]。但對于年齡大,骨質疏松或牽引時間較長的患者,由于牽引針易松動,可導致牽引力線發生改變,骨折愈合較慢,甚至有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如皮膚壓瘡及釘道感染,給臨床治療帶來不利[4~7]。針對傳統跟骨牽引器的不足,我院自行研制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既能防止牽引針的松動,又可盡量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本文對收治的小腿骨折患者,分別進行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與傳統跟骨牽引器治療,并對兩種方案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腿骨折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18~60歲,平均為38.4歲。納入標準:均經X線檢查證實為骨折;骨折傷后10天之內。排除標準:合并內臟嚴重疾等其他并發癥患者。小腿骨折部位分布:遠端骨折24例,中段骨折20例,近端骨折16例;開放性骨折10例,閉合性骨折50例。將6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傳統跟骨牽引器治療,觀察組給予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骨折部位分布情況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fracture site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跟骨牽引器治療,選用直徑4mm傳統斯氏釘,在踝關節保持伸屈中間位,在內踝關節下端到足跟后下緣聯線的中點穿針,或自外踝尖向下2~2.5mm再向后2~2.5mm處穿針。觀察組給予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治療,采用自行研制的直徑4mm,長度200mm,中間為5mm棱形花紋,穿針時花紋部分處于跟骨間。在踝關節保持伸屈中間位,在內踝關節下端到足跟后下緣聯線的中點穿針,或自外踝尖向下2~2.5mm再向后2~2.5mm處穿針。牽引時間3天~2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牽引后3、6、9和12天的位移進行比較;觀察兩組患者在牽引治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主要考察牽引針松動滑脫、釘道感染及皮膚壓瘡的情況,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牽引效果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牽引后3、6、9和12天的平均位移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牽引效果比較(mm,)Table 2 The effect of pulling of the patients

表2 兩組患者牽引效果比較(mm,)Table 2 The effect of pulling of the patients
天平均位移觀察組組別 n 3天平均位移6天平均位移9天平均位移12300.27±0.080.90±0.151.43±0.092.00±0.14對照組 301.43±0.132.50±0.243.57±0.264.60±0.25 t 7.31 5.84 8.61 8.41 P<0.01 <0.01 <0.01 <0.0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主要以牽引針松動滑脫,皮膚壓瘡不良反應為主,無釘道感染發生;而對照組患者牽引針松動滑脫、皮膚壓瘡及釘道感染均會發生,且發生率均高于觀察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8.6%)明顯低于對照組(23.4%),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優點在于防止牽引針的松動,同時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可保證牽引力量和方向不變,尤其對于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更加適用[8~10]。分析原因可能在于:①旋入式跟骨牽引器界面剪切應力和界面摩擦力的大小是跟骨牽引器固定后穩定性的力學指標。②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既增加了與骨的摩擦阻力,又提高了界面剪切應力。③旋入式跟骨牽引器發揮良好作用與患者自身體質有關,主要與骨密度有很大關系。骨密度的強度對旋入式跟骨牽引器的穩定性和牢固性有重要影響,是術前預測跟骨牽引器牢固程度的主要指標[11~14]。本研究采用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可維持患者的骨干位移變化較小。采用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的患者術后有牽引針松動滑脫1例,皮膚壓瘡1例,無針道感染發生,而采用傳統跟骨牽引器的患者有牽引針松動滑脫2例,皮膚壓瘡2例,釘道感染3例。說明采用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患者的術后并發癥較少。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比較[n(×10-2)]Table 3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patients
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治療小腿骨折,比傳統跟骨牽引器更加優越,是目前跟骨牽引器理想的選擇。是一種臨床效果較好的理想器材,且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Krishnakumar R,Thiruvenkitaprasad G,Kaliaperumal D,et al.Supracondylar skeletal traction and open interlocking nailing for neglected fracture of the shaft of femur-Retrospective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Trauma,2013,4(3):110-114.
[2]Anselmetti A,Perrin L,Bayle B,et al.Skin traction for humeral fracture healing,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of an osteochondroma,in a case of child with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J].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1,54(1):e203.
[3]錢衛倫.跟骨牽引輔助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8):761-762.
[4]英 光.跟骨牽引結合小夾板治療脛腓骨不穩定骨折患者的護理[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8(2):242-243.
[5]姜興華,周亞平,王以進.旋入式防滑跟骨牽引器骨界面剪切應力問題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5):54-55.
[6]劉喜梅,羅丹谷.帶鎖髓內釘治療脛腓骨中下段骨折的臨床護理[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4):202-203.
[7]趙 莎,陳邦菊,王 娟.50例脛腓骨骨折病人行骨牽引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1):2893-2894.
[8]張銘華,練克儉,林達生,等.跟骨牽引+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治療脛腓骨閉合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3,16(2):238-239.
[9]郭志民,張 峰,莊澤民,等.支架下旋入式自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脛骨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3,16(3):301-302.
[10]白 利.循證護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3,25(8):1260-1261.
[11]汪定甫,彭 金,張 平.帶鎖髓內釘內固定治療下肢長管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西部醫學,2013,25(8):1173-1175.
[12]戚浩天,李衛康,趙永杰,等.兩種方法治療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療效比較[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3,27(11):1286-1290.
[13]謝志堅,楊星華,官正華.鎖定鋼板外置治療脛骨骨折臨床療效分析[J].西部醫學,2013,25(8):1176-1177.
[14]武玉江,宋景侖,韓月起,等.脛腓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鋼板斷裂并原位再骨折的生物力學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27(4):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