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錄梅
【摘 要】報界有“三步五秒”之說,就是指讀者到報攤買報紙時,選擇哪一種報紙,考慮的時間只在走動三步之間五秒之內。在新聞與信息傳播速度大大加快、現代受眾獲得新聞的渠道更為廣泛和人們對新聞的認知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的情況下,一則新聞能否在第一時間吸引讀者的注意,標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新聞標題,不僅能烘托和突出新聞主題,為新聞的本身“添彩”,更能產生“廣告”的作用,向人們“推銷”一條新聞,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梢哉f,制作“出彩”的標題,不論對編輯還是媒體本身,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工作。
【關鍵詞】新聞標題 修辭 口語 動感 數字 情感
新聞標題擔負著整張報紙的推銷任務,如果因為標題制作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精彩的新聞就不可能產生應有的影響;因為標題沒做好,精彩的新聞被淹沒在版面中,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為此,全國各大報刊都在標題制作上下足功夫,調動一切藝術手法,進行大膽的創新,以增強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和生命力。那么,如何才能把標題修飾得生動些、感人些、優美些呢?筆者結合在編輯崗位的工作實踐,淺談如何讓新聞標題更“出彩”。
一、巧用修辭
做一個好標題并不比寫一篇新聞省力,常常是絞盡腦汁只為一題。這個“絞盡腦汁”,很多的功夫都在修辭上。標題常用的修辭方式有比喻、比擬、對偶、借代、設問等等。
1、比喻
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制作標題時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去說明和描寫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恰當地運用比喻這種修辭,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如2013年6月21日《皖西日報》的標題《屋頂上的私家“電廠”》,房頂上的光伏發電站比喻成了“電廠”,既形象,又直白;2014年5月12日的標題《油桃有了“身份證” 豐收果農不愁銷》,把油桃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有機認證比喻為“身份證”,像每個公民的識別證一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比擬
就是將人擬物和將物擬人,用得較多的是擬人。如2013年10月28日《皖西日報》標題《群鵝嘎嘎唱豐年》,在這個題目中把鵝形象化了,能像人一樣“唱”出對豐收的喜悅,十分生動;2014年2月19日《皖西日報》的標題《土地嶺,鄉愁彎彎》,土地嶺本來只是個地名,但在題目中卻有了“鄉愁”,讓人既覺得貼切,又回味悠長,這兩個標題也被評為報社的好標題。
3、對偶
用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相等的兩個語句來表達相似、相反或相關的意思。用于標題,看起來賞心悅目,讀起來瑯瑯上口。如《皖西日報》曾刊登的標題《昔日荒山崗 今變桃花園》、《中小企業“沒飯吃” 閑置土地“睡大覺”》、《上山入地五色斑斕 魅力光影盡收鏡中》、《悠悠三十載 癡癡泥塑情》等,在這幾個標題中都是用相等字數的語句,前半部分與后半部分的意思或是對比,或是轉折,或是遞進,運用得非常巧妙。
4、借代
就是改換名稱,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稱說出來,而用一個跟它有密切關系的名稱或事物來代替。如《“旱鴨子”教師勇救小兒童》這里的“旱鴨子”代指救人的教師,《“麥德姆”帶來降水》,麥德姆其實是臺風的名字,直接引用,讓讀者一目了然。
5、設問
胸中早有定見,話中故意設問。如《失地農民為何“錢途”迷茫?》、《“草根銀行”為啥沒有壞賬》,標題通過設問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細細向下閱讀解答題目中所提出的疑問。
二、口語化的運用
當前,新聞呈現出越來越“軟 ”的趨勢, 新聞標題,尤其是在社會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這些板塊中,“軟”的趨勢更加明顯,順口溜、打油詩、民歌、口語中的特有詞,甚至是網絡用語等都上了新聞標題。2014年6月26日《皖西日報》刊登的標題《村里的廣播又響了》,為了加大秸稈禁燒的宣傳,舒城縣千人橋鎮好多年未用的廣播又開播了,這讓村民很是驚奇,題目再平實不過,就是我們掛在嘴邊的大白話,然而將其照搬到標題中,卻起到了另一番效果,簡潔、明快、上口。標題《作風大轉變 百姓齊點贊》中的“點贊”最開始是網絡用語,文章本身并沒有太吸引人的新聞要點,但題目中把百姓的滿意之情用“點贊”二字表述,立刻讓人心領神會,顯得特別親切、自然,呈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讓人眼前為之一亮。
新聞標題口語化是新聞語言發展的必然要求,標題適當的口語化,不僅有利于讀者直接準確地了解新聞事實,而且有利于讀者迅速地感知新聞事實所蘊含的意義,從而使新聞價值得到提升。
三、動感性表現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一雙顧盼生輝的眼睛該是多么的吸引人。所以要吸引讀者,便得讓標題這雙“眼睛”活起來、動起來。新聞標題“動”起來的關鍵則在于標題的制作者用動態的眼光分析和選擇新聞事實,緊緊抓住那些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動態性的側面,用動態的語言表述出來。而在這之中,最巧妙的應該就是動詞的運用。2013年5月23日《皖西日報》的標題《拉拉袖子提個醒》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袄渥印笔沁@個標題中的最傳神之處,舒城縣推行廉政談話制度,是為了給一些領導干部在作風上出現不良苗頭時有個提前預防,本來是一件嚴肅之事,但編輯靈感一閃,聯想到這與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動作很相似,做出了這個既準確又生動的標題。標題《熱心市民路見不平一聲吼——勇追數十里 堵住逃逸者》,這里面的“吼、追、堵”三個字讓標題活起來,既交代了事情經過,又很富現場感,讓我們看到標題就能在腦海中勾畫出見義勇為者當時的英勇場景。
四、數字入題
標題是新聞的縮影、事實的精髓,數字能更準確直觀地表達與傳遞信息。鮮明的數字,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它給人以量的形象,也給人以質的感覺。用數字創作標題,內容清晰,簡明扼要,具體可感,一目了然,能直觀地提示新聞內容。在《尋親六千里 聾啞婦回家》中,六千里就是具體的提示數字,一個走失于他鄉的聾啞老人,遇到好心人伸出援手,歷時兩個多月,騎車行程3000多公里終于幫忙找到了老人家。平日里,好心人幫助走失老人的新聞也能時??吹?,但這里,編輯看到了這個新聞的最不普通之處就在于幫助的過程相當艱難,尋找了3000公里,為了更吸人眼球,編輯特意用了6000里加以突出,很有沖擊力?!丁矮I血大人”14年獻血8800毫升》,這個標題有兩個數字,信息量很大,簡潔明了,讓我們一下就抓住了新聞核心,初步了解了新聞基本內容,同時通過這兩個數字,我們還能算出這個人每年平均獻血600多毫升,這都是新聞主角的閃光點,從而讓讀者產生了想詳細了解這個新聞具體細節的興趣。
使用數字入題要恰到好處,使用合適,會對新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反之,一味地使用數字,過多過濫地使用,會顯得標題艱澀難懂,枯燥無味,甚至讓讀者望而生厭。
五、以情動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蔽恼乱氪騽幼x者的心,首先應該在情感上吸引讀者,征服讀者。新聞不只是單純地報道事實,傳遞信息,它的魅力還在于以新聞作品中的濃郁情感來撥動讀者的心弦,喚起受眾的情感認知和審美體驗。在標題制作中如果用一份真摯的情感融合,既富有感染力,又情真意切,牽動受眾惻隱之心,從而實現傳播的目的。在《婆婆,請讓我來做你的眼睛》標題中,編輯換位思考,注入了情感因素,以“主人翁”的視角賦予標題以生命,把最能引起讀者感情共鳴的東西在標題中直接展現出來,讓情感得以充分展現與提升,體現一個媒體的人文關懷。而《3間板房的民生牽掛》這個標題用較少的文字把新聞事實凸顯出來,讓讀者想一探究竟,3間板房到底讓政府部門是如何掛懷的,標題是肯定贊揚的語氣,也展現出編輯對此新聞的情感傾向。
標題易做,但佳句難得。制作標題是一個新聞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在截稿壓力之下,編輯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去從容推敲,但如果平時有了足夠的文學修養、理論水平和政治鑒別能力,在對每一條新聞進行具體分析后,找出其中最“亮”的點,進行巧妙碰撞,定會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藝術火花。同時,編輯也要有一個“力求上進”的主觀態度,多看書看報,尤其是對同一天的新聞事件,要留意各種報紙是怎樣處理新聞標題的,看看它們是從哪個角度來抓新聞眼的,不斷比較,制作標題的水平也會有所提高。
(作者單位:皖西日報社)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