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翔
摘要:武漢發展的歷史延續形成了武漢豐富的文化積淀,同時也是文化旅游開發的基礎。當前文化旅游己經成為旅游者出游選擇的重點,但要使得城市文化旅游具有持續的成長性、吸引性,關鍵是如何對城市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定位。在對武漢的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分類整理的基礎上,對其文化旅游產品進行定位是進行旅游開發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旅游吸引的有效手段之一。
關鍵詞:文化;旅游資源;分類;定位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9-0261-02
一、 文化旅游在國內的發展情況
在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早已由單純的觀光游向休閑度假、體驗游轉變。旅游者對于精神和物質層面的追求越來越高,文化旅游己經成為具有極大發展前景的旅游方式,同時也成為旅游者出游選擇的重點。近幾年,國內先后出現了錦繡中華、寬窄巷子、杭州宋城、曲江新區、上海石庫門、北京胡同等以文化旅游為主導的旅游產品,這些文化旅游產品都有一個共同成功點,就是將文化特色合理的融入到旅游資源中,讓旅游者獲得了特殊的文化欣賞體驗,極大的提高了旅游產品的競爭力,給當地旅游經濟帶來了很大效益和良好的聲譽。
武漢,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一個充滿空靈飄逸的楚風古韻之城,既有盤龍城這樣體現人類城市文明早期發展的文化古跡,更有由華美蕩氣的流水知音絕響、黃鶴來去的縹緲共同構成的武漢城市文化的浩蕩之源。而在近代中國乃至世界,武漢更是極富影響力的城市。它是中國早期工業化運動的發祥地之一,它是紅色首義之城,它是人所共知的魚米之鄉、百湖之地,凡此種種,顯示出武漢文化作為一個地域文化體系的鮮明個性與卓異品格。正是這種文化特質,讓武漢的旅游資源充滿著無窮魅力。武漢市發展的歷史延續形成了武漢豐富的文化積淀,同時也是文化旅游開發的基礎。
二、武漢文化旅游資源分布及類型
武漢城市風貌繁盛,文化多樣,對武漢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分類是評價其旅游功能與定位的前提,首義革命文化、宗教文化、知音文化、三國文化、漢味山水碼頭文化、漢味飲食文化、科教文化等為代表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是最能代表武漢城市風情的文化旅游資源類型。
(一)首義革命文化旅游資源
武漢市在我國近現代的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形成了為數眾多的革命遺跡,武漢市主要的首義革命文化旅游資源及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二)宗教文化旅游資源
宗教文化是文化旅游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武漢市宗教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主要以佛教和道教為主,其他宗教為輔,主要的宗教旅游資源及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三)三國文化
三國文化可以看出武漢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武漢有許多三國歷史文化遺跡,這里的“三國文化”是指以三國時期的人物、歷史事件為主要內容的廣義的三國文化。主要旅游資源及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四)漢味山水碼頭文化
我國第一大江——長江,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的獨特地理狀況。同時武漢又是百湖之市,武漢的發展與江河湖密不可分,形成了武漢獨特的山水碼頭文化。主要旅游資源及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五)漢味商業飲食文化
武漢三鎮成名已久,漢口更是當年四大名鎮之首,近百年來,商賈云流,極大地豐富了三鎮的商業業態與飲食流派,漢味飲食包羅萬象,漢商海納四方天下聞名,這些特點鮮明的商業業態與飲食品種是漢味商業飲食文化的物質載體,武漢的特色商業美食街及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六)科教文化
武漢地區科教實力居全國前列,高等教育實力雄厚,特別是武昌,保持有濃郁的學府氣息,武漢可以成為旅游資源的高等院所、博物館如下表所示。
三、武漢市文化旅游資源的定位
武漢城市有3500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武漢豐富的歷史底蘊與多彩的文化與風俗,而各大時期形成的文化資源則是武漢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這些眾多的文化旅游資源將是武漢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石,但資源眾多并不意味著文化旅游產業的強大,只有通過有效的包裝與整合開發形成文化旅游區域才能將文化旅游資源的文化、社會、經濟效益最優化。
(一)三國文化旅游區
以黃鶴樓為核心,包括一閣(晴川閣)、一關(鐵門關)、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二江(長江、漢江)、二山(蛇山、龜山)這些主要的三國文化旅游資源,最終形成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的三國文化旅游區。
(二)首義革命文化旅游區
以辛亥革命博物館為核心,同時考慮到革命文化旅游資源的散布性和這條線路的可操作性,將首義廣場、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辛亥首義烈士祠、起義門、楚望臺遺址、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中山艦博物館等這些有代表性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將其建設成國內具代表性的首義革命勝地。
(三)漢味山水文化風情區
武漢山水相依,城市風貌獨特,可以將‘最武漢文化旅游資源結合在一起,構建最具武漢特質的風情旅游區,以長江、漢水、湖泊、特色街區為核心,包括武漢關、龍王廟、漢口吉慶街、中華路碼頭、武昌戶部巷、曇華林、黃鶴樓、蛇山、東湖、龜山、長江大橋等一批武漢最有代表性的旅游資源,充分體現出武漢山水相依,百湖之市的城市格局。
(四)科教文化旅游區
武漢高校云集,科技力量雄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可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東湖、武漢植物園、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藝術館、武漢博物館、武漢科技館等一批文化底蘊深厚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構建武漢科教文化旅游區,將其建設為以文化與休閑娛樂為特色,集觀光、科教、濱水于一體的國內外著名文化旅游區。
(五)宗教神韻旅游區
武漢市宗教文化旅游資源主要以佛教和道教為主,其他宗教為輔,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無疑就是歸元寺,本著以點帶面的原則,著力顯現出其宗教內涵,其發展思路以歸元寺為重點,將寶通寺、卓刀泉寺、古德寺、長春觀、蓮溪寺、木蘭山道教叢林串連起來,并且將歸元寺素菜,寶通寺素菜,長春觀素菜以及宗教節慶活動整合入內,以加深宗教神韻,將其建設成融參與、觀賞、體驗為一體的旅游區。
(六)漢味飲食文化風情區
武漢因鎮而聞名天下,百年來,多元的商業形態,極大地豐富了三鎮的飲食流派,這些特點鮮明的飲食流派與商業街區是武漢商業發展的歷史見證,我們有責任將其建設成天下聞名的漢味飲食文化風情區,這一極具漢味特色的風情區應包括江漢路街區、武商精武街區、漢口租界建筑街區、吉慶街、武漢天地、曇華林、戶部巷、楚河漢街、光谷風情步行街等。讓外地游客在享受漢味美食的同時,更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武漢現代城市風情的魅力,將其打造成集休閑娛樂、餐飲商購為一體的現代都市風情休閑旅游區。
四、結語
“文化是旅游最富魅力的賣點”,實現文化與旅游相結合,這已是業界的共識。由于文化具有獨特的辨識度,因此決定了城市旅游開發主體上應是文化旅游產品。而事實上文化旅游正成為城市旅游業穩定增長和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部分。要使得城市文化旅游具有持續的成長性、吸引性,關鍵是如何對城市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定位,文化旅游產品定位是進行旅游開發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旅游吸引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 蒙吉軍,崔鳳軍.北京市文化旅游開發研究[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1(3).
[2] 曹啟富.成都市文化旅游綜合開發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05(1).
[3] 許志暉,丁登山,向 東.對南京文化旅游開發模式與整合重點的探討[J].人文地理,2006 (3).
[4] 鄭海燕,徐紅罡,戴光全.構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產品結構體系 ———以蘇州為例[J].人文地理,2003(4).
[5] 鄭四渭,貝勇f斌.國外城市文化旅游研究:基于旅游吸引力視角的一個文獻綜述[J].旅游論壇,2009(2).
[6] 田 婷.文化生態視野下的文化旅游企業發展研究——以西安市曲江文化旅游集團為例[D].北京交通大學,2012.
[7] 龔紹方.制約我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三大因素及對策[J].鄭州大學學報,2008(11).
[責任編輯:譚志遠]
(五)宗教神韻旅游區
武漢市宗教文化旅游資源主要以佛教和道教為主,其他宗教為輔,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無疑就是歸元寺,本著以點帶面的原則,著力顯現出其宗教內涵,其發展思路以歸元寺為重點,將寶通寺、卓刀泉寺、古德寺、長春觀、蓮溪寺、木蘭山道教叢林串連起來,并且將歸元寺素菜,寶通寺素菜,長春觀素菜以及宗教節慶活動整合入內,以加深宗教神韻,將其建設成融參與、觀賞、體驗為一體的旅游區。
(六)漢味飲食文化風情區
武漢因鎮而聞名天下,百年來,多元的商業形態,極大地豐富了三鎮的飲食流派,這些特點鮮明的飲食流派與商業街區是武漢商業發展的歷史見證,我們有責任將其建設成天下聞名的漢味飲食文化風情區,這一極具漢味特色的風情區應包括江漢路街區、武商精武街區、漢口租界建筑街區、吉慶街、武漢天地、曇華林、戶部巷、楚河漢街、光谷風情步行街等。讓外地游客在享受漢味美食的同時,更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武漢現代城市風情的魅力,將其打造成集休閑娛樂、餐飲商購為一體的現代都市風情休閑旅游區。
四、結語
“文化是旅游最富魅力的賣點”,實現文化與旅游相結合,這已是業界的共識。由于文化具有獨特的辨識度,因此決定了城市旅游開發主體上應是文化旅游產品。而事實上文化旅游正成為城市旅游業穩定增長和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部分。要使得城市文化旅游具有持續的成長性、吸引性,關鍵是如何對城市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定位,文化旅游產品定位是進行旅游開發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旅游吸引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 蒙吉軍,崔鳳軍.北京市文化旅游開發研究[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1(3).
[2] 曹啟富.成都市文化旅游綜合開發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05(1).
[3] 許志暉,丁登山,向 東.對南京文化旅游開發模式與整合重點的探討[J].人文地理,2006 (3).
[4] 鄭海燕,徐紅罡,戴光全.構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產品結構體系 ———以蘇州為例[J].人文地理,2003(4).
[5] 鄭四渭,貝勇f斌.國外城市文化旅游研究:基于旅游吸引力視角的一個文獻綜述[J].旅游論壇,2009(2).
[6] 田 婷.文化生態視野下的文化旅游企業發展研究——以西安市曲江文化旅游集團為例[D].北京交通大學,2012.
[7] 龔紹方.制約我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三大因素及對策[J].鄭州大學學報,2008(11).
[責任編輯:譚志遠]
(五)宗教神韻旅游區
武漢市宗教文化旅游資源主要以佛教和道教為主,其他宗教為輔,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無疑就是歸元寺,本著以點帶面的原則,著力顯現出其宗教內涵,其發展思路以歸元寺為重點,將寶通寺、卓刀泉寺、古德寺、長春觀、蓮溪寺、木蘭山道教叢林串連起來,并且將歸元寺素菜,寶通寺素菜,長春觀素菜以及宗教節慶活動整合入內,以加深宗教神韻,將其建設成融參與、觀賞、體驗為一體的旅游區。
(六)漢味飲食文化風情區
武漢因鎮而聞名天下,百年來,多元的商業形態,極大地豐富了三鎮的飲食流派,這些特點鮮明的飲食流派與商業街區是武漢商業發展的歷史見證,我們有責任將其建設成天下聞名的漢味飲食文化風情區,這一極具漢味特色的風情區應包括江漢路街區、武商精武街區、漢口租界建筑街區、吉慶街、武漢天地、曇華林、戶部巷、楚河漢街、光谷風情步行街等。讓外地游客在享受漢味美食的同時,更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武漢現代城市風情的魅力,將其打造成集休閑娛樂、餐飲商購為一體的現代都市風情休閑旅游區。
四、結語
“文化是旅游最富魅力的賣點”,實現文化與旅游相結合,這已是業界的共識。由于文化具有獨特的辨識度,因此決定了城市旅游開發主體上應是文化旅游產品。而事實上文化旅游正成為城市旅游業穩定增長和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部分。要使得城市文化旅游具有持續的成長性、吸引性,關鍵是如何對城市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定位,文化旅游產品定位是進行旅游開發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旅游吸引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 蒙吉軍,崔鳳軍.北京市文化旅游開發研究[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1(3).
[2] 曹啟富.成都市文化旅游綜合開發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05(1).
[3] 許志暉,丁登山,向 東.對南京文化旅游開發模式與整合重點的探討[J].人文地理,2006 (3).
[4] 鄭海燕,徐紅罡,戴光全.構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產品結構體系 ———以蘇州為例[J].人文地理,2003(4).
[5] 鄭四渭,貝勇f斌.國外城市文化旅游研究:基于旅游吸引力視角的一個文獻綜述[J].旅游論壇,2009(2).
[6] 田 婷.文化生態視野下的文化旅游企業發展研究——以西安市曲江文化旅游集團為例[D].北京交通大學,2012.
[7] 龔紹方.制約我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三大因素及對策[J].鄭州大學學報,2008(11).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