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環
摘 要:現階段高職院校存在許多問題,大學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高職院校提升學院品牌、凝聚社會資源、改進教學模式和構筑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大學精神;高職院校;科學發展;培
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是“高職院校不是大學”卻一直都是隱性存在。雖然從數量上來說,高職教育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在大眾的內心,高職教育的地位并不高,與普通高等教育無法比擬,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1]。這當然與高職教育師資不足、辦學條件落后、辦學理念陳舊等一系列問題有關,但也與其辦學過程中忽視大學精神的培育有關。大學精神是高等院校生命力的源泉,是高等院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缺乏大學精神,大學發展必將失去靈魂。因此,在現階段,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對自身大學精神的培育。
“大學精神”是大學自身存在和發展中形成的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學精神的時代標志和具體凝聚,是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式。大學精神是對學校品格、個性、精神、理想、信念、價值觀等精神文化建設內容的高度凝練和整合,一般可以用言簡意賅且富有哲理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和表達,是現代意識與大學個性相結合,能夠被廣大師生員工普遍認同,并廣泛滲透在學校傳統、校風、目標追求、道德規范、領導作風、教風學風等方面的群體意識和精神力量。因此構建高職院校的大學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構建大學精神,有助于指明高職辦學方向
前芝加哥大學校長赫欽斯指出:“任何時候,大學都是在統一的精神指導下運作的。只有大學精神才能使大學作為一個社會組織機構始終存在,大學組織本身才能得以正常運轉。[2]”現階段,高職院校由于精神的缺乏,易造成辦學理念模糊或發展方向迷失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錯位;同時,教職工思想、意識、行為的不統一及工作的隨意和盲目。因此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大學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為教職工工作和學校發展指出努力的方向。
2 構建大學精神,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教育品牌,提高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之間的競爭也開始逐年加劇。高職院校原本就處于劣勢,要想脫穎而出,不突出自身特色是很難得。但是通過塑造大學精神,高職院校可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提升品牌效應,提高社會自身聲譽。實踐證明,有特色的大學精神可以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為大學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3]。因此,構建大學精神,可以為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提供充足“養料”,輔助高職院校在社會競爭中贏得優勢。
3 構建大學精神,有助于高職院校凝聚社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高職院校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有源源不斷的社會資源進行供給。大學精神的培育,可以凝聚各種社會資源:
⑴可以促進學校廣泛地吸引社會捐贈和各類投資。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高校在辦學經費中都有來自社會捐贈和投資的部分,相比而言,國內高校要少很多[1]。這與大學自身服務和回報等大學精神教育的缺失有很大關聯[1]。濃厚的大學精神氛圍,有助于增強廣大學子愛校、敬校的感情,使他們在步入社會后仍然樂意為母校的發展盡力。今天,高職院校要吸引更多的社會捐贈和投資,就必須大力加強對愛校、回報等理念的大學精神培育[1]。
⑵可以吸引高層次的教育教學人才。目前,許多優秀人才更愿意加入到本科院校而不是高職院校,高職院校人才擁有量不足。高職院校唯有努力培育大學精神,塑造出高職特色,以提升教師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才能吸引高素質人才。
⑶可以提高生源質量和數量。
4 構建大學精神,有助于改進高職院校教學模式,使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目前我國各類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是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一辦學模式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也不符合全面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必須改進教學模式,實現技能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機統一[1]。大學精神是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豐富和完善高職學生的氣質、人格、情操和境界,因而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5 構建大學精神,有助于塑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我們經常說,如果我們置身于名校當中時可以體味到厚重的文化感,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長期累積下了濃厚的大學精神。大學精神實質上就是在校園文化的基礎上,通過校園文化主體的實踐活動并經過歷史積淀、發展而成的,是校園文化體系中高度成熟并被全體成員認可的主體精神文化[1]。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培育大學精神,讓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感受到校園文化的內涵,從中得到熏陶和啟迪,為塑造濃厚的的校園文化氛圍奠定根基。
6 構建大學精神,有助于增強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求
我國對畢業生的需求比較強調學歷,本科學歷比高職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如果有大學精神的支持,高職院校把自身地位提高,就能與普通技校、中職有根本性的區別。同時,和本科院校一樣有大學精神的培育,但又有職業技能的優勢。這樣,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社會對于高職人才的需求會有很大的增加。
[參考文獻]
[1]胡洪彬.高職院校應注重大學精神的培育.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版,2009(6):27-30.
[2]吳海光.高職院校大學精神塑造探析.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4):53-56.
[3]石秋麗.高職院校大學精神極其重構.廣西教育,201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