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芳
在機械專業教學中帶著“問題意識”來組織教學,就是在教學時找到、提出、分析問題直到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做到獨立自主地學習,達到使他們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掌握思考、分析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機械基礎是機械專業中的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它的理論性比較抽象及實踐操作性又非常強,而過去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大部分實行課堂上以講理論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方式,實習條件好的學校是邊講理論邊實習,但是實際過程中實習的時間常常很少,學生的學習效果當然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機械基礎理論非常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對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總是感到茫然,另一方面,職校生源基礎比較薄弱,深奧的理論學習并不是他們的長處,但對自己動手制作的機械或傳動模型,哪怕是拆一些廢舊機器,也表現出很高的熱情興趣,所以在教學中帶著“問題意識”來組織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圍繞“問題”進行,這樣符合職業高中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思考能力差的實際,以此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果。
一、師生一起設置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學習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是開啟他們思維的一個重要方法。教師要在設計教案時設疑,并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設疑,至于在設置了問題后是否可以得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主要是在于設置疑問的方式和提出的問題是否適當。設置疑問目的主要是為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知識,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設置疑問時無論如何都要以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中心。所以,針對哪方面設置疑問,在何時設置疑問,由誰設置疑問?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不能千篇一律。有時針對學生生活實際和當前生產活動中的實際設置疑問,有時針對教科書中各個知識點設置疑問;學生自己可以設置疑問,但是大部分還是由教師設置疑問;時間的掌握也要依據學習內容,一些在新課引入時設置疑問,有時依據學生中潛在的思維問題設置疑問,有時在上課結束時設置疑問。我們往往大多數應用下面的方法進行:
1.仔細觀察設置疑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自己看得見的東西、摸得著的事物、說得清的道理知識,能夠由自己感覺到的東西就由學生自主設置疑問。例如在鏈條接頭方式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先由學生自己觀察腳達車鏈條并找到接頭,他們自然就有疑問,是何種接頭?接頭的方式是什么?這樣尋找到接頭后上面的疑問就很容易解決了,原來自行車的鏈條是彈性鎖片類型。這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進行操作,一個小組拆一節,最后分別由各個小組完成裝配。他們又開始提出問題,為何兩節容易拆并好裝而一節既難拆又難裝呢?老師可以說明用彈性鎖片接頭是為了牢固的原因。
2. 老師追問設置疑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是知其然,卻不知道其所以然,只見樹木不見樹林,其中原因就由老師來設置疑問。比如在棘輪機構的學習中可以在課前老師主動設置疑問,為何自行車在正常行駛或上坡時鏈條向前而后輪一定是一起向前?這種現象大部分人都知道。為何自行車下坡時車輪飛速行駛而鏈條卻靜止?為何鏈條反向轉動不能夠帶動后輪倒退?他們懷著這些疑問,經過課后親手拆裝飛輪,觀察、分析,課上回憶,教師啟發引導,得到超越離合的機械原理。這里從生活中現象設置疑問構建了他們主動研究、獨立參與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在小組活動中,主動研究、獨立探索、達到知、情、行的統一。
二、師生共同探究
師生共同探究是課堂教學中的核心階段,教者要將探究、思維的空間盡量多留給學生,要從過去以教師為主體變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養成他們一身學習的方法,推動他們向前發展,在這里我們是這樣進行的:
讓學生進行聯想,教學目的是為了今后學生能夠很好地自學,所以我們一定要從他們的學開始,我們的教學實質就是為了學生能夠達到自己自學的轉化。在這里,我們要想盡方法構建條件,將已學過的知識和要學的知識建立關系,進行適當轉化,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新知識。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學解決,課堂上他們或自學,或追問,或討論,或評價而變成課堂的主體,而我們教者則以咨詢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引導他們自學。他們學習機械基礎的欲望更加濃厚,分析和探索的能力大大增強。例如《凸輪機構的壓力角》的學習,難度比較大,經過從前在其它哪些地方學習過壓力角?促使他們可以聯想到漸開線壓力角、四桿機構的壓力角等方面的知識,經過類比得到壓力角就是受力方向與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幫助他們作出圓形凸輪輪廓,對心移動式從動件的壓力角,再聯想到其它較復雜的壓力角,他們在聯想中學習新知識,這樣效果就提高。同時要理論結合實際,學生在學習時實質就是將信息進行加工,教學就是教師推動學生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經過理論結合實際達到知識的獲得,其目的是讓他們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
三、師生共同解決
在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后,要求學生將探索的結果用適當的形式描寫,這樣就達到解決預先設置的疑問。學生經過邊操作,邊用語言文字加以說明,呈現探索的結果,形成知識內部結構整合,把知識或技能內化到已有的知識系統中。在這里,我們老師可以引導他們把探索的成果與教科書中相關部分對照;如果相同,他們就會有成就感,信心超強;如果不同,就指導他們做深入探索,鼓勵學生們大膽追求。成果呈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檢測他們探索的效果,也是進行教學評價的方式,要以學習者相互評價為主與教育者點評相結合,要多肯定,同時激發學生積極進取,養成解決問題的思想意識。
四、師生共同拓展
進行教學的目的是將學生學到新的知識、技能用到實踐中處理實際問題。要在實習過程中到工廠去進行實際操作。比如在解決了某一問題后,要求他們去搜集資料,尋找相類似的問題,再獨立解決。這樣就注重了已學知識的遷移和深入,達到教學的層次性和啟發性的練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成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