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全
【摘 要】廣播在辦好民生熱線類節目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受人為因素的影響,節目往往因為策劃不到位,服務意識跟不上,解決問題力度欠缺,節目可聽性差等原因,導致節目收聽率和參與度降低。筆者認為,只有堅持民生視角、強化服務功能,真正為百姓解決實際問題,使節目生動可聽,才能真正打造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的持久生命力,才能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新聞媒體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廣播 民生熱線類節目 生命力
民生熱線類節目是廣播打造影響力的重要節目形態。廣播以其方便快捷、參與性互動性強等特點深受百姓歡迎,在辦好民生熱線類節目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以其“替百姓說話,為政府分憂”的節目宗旨,成為解決群眾訴求、糾正不正之風的有效載體,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政府的倚重。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93.7%的市(地)開辦了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
漯河電臺分別于1998年和2005年創辦了《市長新聞熱線——市情民意快車道》和《政風行風熱線》專題節目。兩檔節目自開播以來,堅持上為黨委政府分憂、下為人民群眾解難,在當地被譽為黨委、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連心橋”,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監督崗”,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服務站”,反映社情民意的“顯示屏”和化解社會矛盾的“穩壓器”,對切實維護群眾利益、促進職能部門政風行風建設、構建和諧漯河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為一種重要的廣播節目形態,怎樣才能常辦常新,常辦常熱,永葆生命力,筆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堅持民生視角是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的生命基礎
對于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人們習慣于強調它的輿論監督功能。確切地說,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更應該是一檔民生類的節目,帶有深刻的民生屬性的烙印。既然是民生節目,就得想百姓事、說百姓話,一切從群眾的角度出發,上線單位的選擇、話題的選擇、切入的角度等節目的策劃和運作,都要體現出民生的視角,考慮到群眾的想法和需要。
1、以民生視角安排上線單位
經過廣泛的社會調查,漯河電臺了解到,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是老百姓關心的五大民生問題。和這些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單位分別是: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房管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漯河電臺在和市政府糾風辦充分溝通的基礎上,保證這些職能部門每年都要在《政風行風熱線》上半年和下半年的節目中各上線一次。有時視具體情況,在某個時期,某項工作關注度明顯提高的情況下,安排該職能單位的專題節目。比如,每年的夏季和年底臨近春節的時候,漯河電臺都會安排市公安局上線,就最近的一些易發多發案件的特點通過節目和聽眾交流,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識。在用電高峰期和用氣高峰期,漯河電臺還會策劃市供電公司和市燃氣公司上線,就民生問題和群眾直接溝通。
除此之外,還要根據當前民生熱點靈活安排上線單位。
比如,每年的3月8日,漯河電臺《政風行風熱線》節目都要安排市婦聯上線,加強婦女權益的宣傳與維護;3月15日,安排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上線,現場為消費者宣講政策,解答疑問,受理投訴,解決糾紛;每年6月份高考過后,安排漯河大學、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高校上線,講解本年度高考整體情況、學生填報志愿注意事項,以及補錄信息等,為學生提供參考;每年麥播、秋收等時節,邀請市農業局、農機局上線,現場幫助群眾解決種植、耕作難題;每年年底,邀請市民政局等單位上線,宣講政策,提醒符合條件的人員提出低保戶、五保戶等的書面申請,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同時對于不符合條件而又享受低保、五保待遇的現象進行及時的糾正。在每年的春運期間,針對返鄉流和學生流明顯增多的情況,邀請市火車站上線,就發車售票、乘車安全等話題和聽眾交流。
2、以民生視角策劃節目
在節目中,要找準單位職能與群眾利益的結合點,選準群眾關心的話題,從具體的事情切入,吸引聽眾的興趣,調動聽眾參與的熱情。在選擇話題的時候,要研究上線單位的工作職能、工作措施,了解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兩者的交叉點就是節目中要談論的重點。同時,談話切入的角度要小,最好直接從一件具體的事情、具體的人、具體的矛盾切入,節目一開始就把老百姓的注意力緊緊地吸引住,使他們迅速產生參與討論、發表意見的渴望,節目因此會迅速活躍起來。
比如,漯河電臺《政風行風熱線》節目有一期的上線單位是市農村公路管理處。而在該單位上線的前一天,節目組剛剛接到一位聽眾的來信,他反映說,南環孟南經濟開發區糧食儲備庫附近有一段路,大概有一、二公里,非常難走,尤其一到下雨天,坑坑洼洼,給附近群眾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道路出行問題一直都是群眾關注的熱點。而不同道路的建設與維護又歸屬不同的部門管轄。這一點是很多群眾不太了解的。同時,市農村公路管理處也非常想通過節目告訴聽眾其管轄的公路范圍。因此,節目主持人就把這個問題作為了切入點。他們也會與相關部門協調,爭取早日幫助群眾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個小小實例的切入,不僅幫助群眾解決了問題,同時引導嘉賓介紹了其工作職能和范圍。
二、強化服務功能是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的生命核心
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說到底是為政府和百姓服務的。唯有強化服務功能,才能讓其真正有生命依托。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的宗旨是“替百姓說話,為政府分憂”。那么,如何才能實現這個宗旨?
1、將服務意識貫穿節目始終
服務不是口號,它存在于節目策劃、生產、制作、播出的分分秒秒之中。因此,作為節目的生產者——記者、編輯、主持人、導播等相關人員只有牢固樹立服務意識,高度關注百姓的安危冷暖,幫群眾排憂解難,我們的節目才有生命力,媒體才能真正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漯河電臺《政風行風熱線》節目原來每周直播三期,分別是周二、周三、周五。每周只有這三期節目邀請嘉賓單位上線,并且是在其分管職能范圍內,聽取群眾意見,受理群眾投訴。漯河電臺經過認真調查后發現,這樣做有個弊端,即群眾想反映某個部門的問題,必須要做長時間的等待。有時往往由于等待時間過長而放棄反映問題,甚至耽誤群眾問題的解決。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切實幫助群眾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漯河電臺在每周四增加一期《政風行風熱線》之《民心熱線》節目,專門接聽群眾熱線,打破部門分管職能的界限,在生產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對于任何單位和部門的意見和建議都可以集中反映,漯河電臺在最短的時間內派出記者前去調查采訪,調查結果在下周四的《民心熱線》節目上半時集中反饋。這樣就大大方便了群眾參與節目,每期節目接聽群眾熱線都在15條左右,節目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明顯提高。
2、拓寬服務領域
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要立足黨委政府工作大局,根據老百姓的需要來辦節目,站在社會生活的前沿,緊跟時代的步伐,突出時效性和針對性,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拓展節目服務的領域,真正成為百姓信賴的“自己的”媒體。
“市情民意”包羅萬象,“排憂解難”更無邊界。在辦好節目的同時,能否拓寬服務領域,深入服務內容,是節目能否受到歡迎的關鍵所在。《市長新聞熱線》和《政風行風熱線》節目每天都接到大量群眾來信、來電反映問題。其中部分問題是節目職能以外的,但是作為節目的策劃、生產、制作、播出人員,總是認真對待所有問題。對于節目直播時間以外反映的問題,我們實行首問負責制。而且要負責到底。
比如,今年高考后的一天下午18點30分,已經到了下班時間,我們的一位編輯在加班,這時辦公室的工作電話響了,她一接聽,原來是一位農村老大爺的求助電話。他說他的外孫女今年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可是家中條件實在困難,外孫女的父母均有嚴重的慢性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無法供其入學,問我們能否幫助他。這位編輯記錄下了這位老大爺的聯系電話。第二天,編輯來到了老大爺的外孫女所在的村,經向村里群眾詳細了解,證實老大爺反映問題屬實。編輯又和鄉、區、市等各級民政部門取得聯系,尋求解決辦法。后經多方聯系,了解到市婦聯的“春蕾行動”,是專門救助貧困女童、貧困大學生的。于是,編輯和市婦聯取得聯系,幫助老大爺的外孫女申請到了新學期開學的學費,使其順利地走入了大學的校門。
三、解決實際問題是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的生命根本
老百姓喜歡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類節目能幫助他們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對老百姓在節目中舉報投訴的問題,一定要件件落實,事事回復。合理合法的,一定督促相關部門解決落實;因為政策等原因,暫時無法解決的,一定要跟老百姓解釋清楚。這樣才能取信于民,節目才能獲得老百姓的真心擁護。
一條熱線,情系兩頭。漯河電臺《市長新聞熱線——市情民意快車道》節目每期都堅持做到對政策咨詢當場反饋,對工作投訴實行承諾辦理,根據難易程度在節目中適時反饋。對聽眾反映的問題,督促有關單位及時處理。對能夠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對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逐步創造條件解決;對確實不能解決的問題,也要給一個明確的答復,切實做到了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對于群眾在漯河電臺《政風行風熱線》每周四直播的《民心熱線》節目中提出的問題,漯河電臺在最短的時間內派出記者前去調查采訪,切實幫助群眾解決了很多熱點難點問題。
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以其“直接對話、雙向交流、公開監督”的獨特魅力,為群眾提供了一個與政府方便、快捷的溝通渠道,具有節目常辦常新、常辦常熱的先天優勢。但是,受人為因素的影響,節目往往因為策劃不到位,服務意識跟不上,解決問題力度欠缺,節目可聽性差等原因,導致節目收聽率和參與度降低。筆者以其多年的主持、策劃經驗得出結論:只有堅持民生視角、強化服務功能,為百姓解決實際問題,使節目生動可聽,才能真正打造廣播民生熱線類節目的持久生命力,才能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新聞媒體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漯河人民廣播電臺)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