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請公開火車票退票費相關信息遭拒后,北京律師董正偉采取行政訴訟的方式依法維權,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要求國家鐵路局撤銷原答復,重新答復。事關公眾出行的火車票退票費定價具有公共利益屬性,面對最高上漲到20%的退票費,即使鐵路部門出發點是加快車票周轉、方便旅客出行,公眾也有理由獲取更多信息,知曉價格上漲的法律依據、原因和用途。
不合理的改簽費、沒商量的手續費、不明所以的漫游費……不僅是鐵路部門,其他與群眾生活相關的民航、銀行、電信等行業,之所以長期被公眾詬病,多由于這種對公眾無來由的倨傲。每每面對公眾要求信息公開、法律依據公開的要求,相關部門的語焉不詳幾乎成為“標配”。
服務意識欠缺,讓原本應該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部門、行業理直氣壯地進行“信息壟斷”。面對消費者對收費不合理的公開質疑,這些部門對應該公開的信息諱莫如深,就是認為沒有什么力量能奈之其何。破除“信息壟斷”需要法治精神。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監管部門、市場主體的責權劃分,讓監管部門權力有清晰的邊界,依法行政;市場主體在法律框架內經營,承擔公眾服務職責,獲取正當利潤。這是公眾的期待,也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破除“信息壟斷”頑疾,還需要多幾個敢于運用法律武器“討說法”的消費者,以執著的態度,對“信息壟斷”堅決說“不”。有時候,個人維權的一小步,恰恰是改善整個市場環境的一大步。 (摘自《燕趙晚報》 閻祥利/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