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向東+王衛武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睂W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的主題。大學是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自主學習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培養的最佳階段。因此,了解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認清目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現狀,探索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大學生完成學業的基礎
從大學教學活動的特點和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發展特點來看,大學學習以自主學習為主。在大學課堂中,教師教授的只是很有限的知識,因此,大學生不僅要掌握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而且還要掌握課堂上沒有講授,但在以后又會用到的知識。大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再局限于教科書,大量與專業有關的知識信息需要大學生獨立去發現、搜集。同時,大學生的學習環節不再是以簡單的課堂學習為中心,而是相應增加了學術討論、科學實驗、課程設計、實習與社會調查、畢業論文等新環節。因此,大學教學是課堂學習和非課堂學習的融合,大學生非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越高,課堂學習的效果往往也就越佳。
(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大學生順利走向社會的必然要求
大學階段是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過渡時期,這就要求著重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和工作能力,以便為走向社會做好充分準備。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社會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每個大學生在大學里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他們在今后工作中乃至終生都不可或缺的。
二、目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認識不足
近年來,自主學習引起了許多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學者的關注,并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但是,目前國內外主要是對自主學習的內涵、特征、價值、影響因素、研究方法等理論性的研究,對于僅有的實證研究方面,也只是考慮教學因素和教育心理因素,或者是應然性的提出一些培養途徑,并不全面。
同時,高校的教學與管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許多高校使用的教材內容落后,與現實脫節,缺乏實踐鍛煉與實際運用價值,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由于大學教學的特殊性,老師上課一般不會拓展太深,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只求學會課堂上的內容而不會自己拓展學習。由于課時的限制,課堂上有些老師基本上只是對著講義或多媒體講課,與學生之間互動太少,課后師生交流的機會也不多,這就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和自主能動性的發揮。
(二)大學生個體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忽視
調查研究指出,多數大學生對自主學習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被動學習型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大部分大學生還沒有把自主學習作為自己的首選類型。大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其學習被動依賴心理較強,自主能動性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與此同時,步入大學校園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都以自主管理為主,但是在學生培養模式上,依然采用應試教育,這就導致許多大學生缺乏探究精神,缺乏思維的發散性,突出表現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低下和自由創新能力的不足。
三、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
(一)提高認識,強調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人生重要的能力之一
提高認識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高校及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高校要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看成是現代高等教育的目標,打破“應試教育”所形成的傳統教育理念。第二,大學生要有自主學習意識。首先,設立學習目標。學校和老師應及時與大學生溝通,指導他們從自身出發,激發和強化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制定長遠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其次,培養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大學生汲取知識的原動力。只有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才能積極地提出問題,主動地思考問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最后,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習是從被動依賴走向獨立自覺的過程。自主學習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勇于突破,創造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環境和條件
首先,轉變教學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觀念和態度的轉變,逐步使其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其次,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講究教與學并重的思想,轉“教”為“學”,把大學課堂管理轉變為交互自主的模式。最后,合理利用學校軟硬件設施。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教師可先將教學資源放到網絡平臺上,供大學生查閱、參考和學習,引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深入探究,把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成績優秀的同學的報告提交到平臺上,最終形成師生共同參與的網絡學習共享平臺。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