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彥鶯
(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水庫管理處,福建 泉州362000)
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山美水庫位于泉州市西北部南安市九都鎮境內,是一座集供水、灌溉、防洪和發電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現其年供水量約10 億m3[1]。隨著周邊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山美水庫供水已成為晉江下游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2013年8月29日從山美水庫向金門供水的方案得到有關部門確認,山美水庫水資源的重要性進一步顯示。
水庫流域主要涉及泉州市3個縣市,水庫流域包括山美水庫庫區、永春縣境內的桃溪、湖洋溪兩大支流以及跨流域調水的德化縣境內的龍門灘水庫。
山美水庫流域水環境調查與評價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的內容:監測點確定、2011年3個月份主要入庫河流水質調查評價、山美水庫庫區水質調查評價、龍門灘水庫流域水質調查評價和山美流域水環境總體評價。
在桃溪、湖洋溪2 條主要入庫河流和山美水庫庫區上布置22 點監測點,監測點分布見圖1。
2011年3個月份,分別在桃溪和湖洋溪水質現狀監測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桃溪與湖洋溪水功能基本滿足要求,主要超標因子為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對比2006年評價結果發現,桃溪、湖洋溪水質同為下降趨勢,由原先達到功能要求的II 類水質降到劣V 類[2-3]。引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湖庫總氮標準對3個月份入庫河流水質進行評價,所有斷面基本上處于湖庫標準中的V 類水質或劣V 類水質,降低水質的主要指標為總氮。

圖1 山美水庫流域水環境現狀監測點位布設圖

表1 2011年3個月份入庫河流水質評價統計表(考慮總氮)
山美水庫庫區水質調查評價主要包括以下2個方面:水庫2008—2010年水質調查評價和水庫2011年水質調查評價。
2.3.1 水庫2008—2010年水質調查評價
通過對2008—2010年山美水庫入口、庫中心及出口的水質監測記錄分析表明:
1)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大腸菌群均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 類標準。
2)氨氮除極個別外,基本上都能滿足II 類水質標準[4-5],總磷濃度稍高。2008—2010年期間皆高于0.020 mg/L,同時,總氮出現超標現象,基本上處于V 類水質標準。
2.3.2 水庫2011年水質調查評價
山美水庫庫區2011年4、5、7月水質監測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
1)3個月份各項水質指標差別不大,pH 符合II類水質標準。
2)溶解氧在表層水體中也達到II 類水質標準。
3)高錳酸鹽指數基本達到II 類水質標準要求。
4)氨氮僅4月份東關大橋下游超標,為IV類水。
5)各月所有樣點總氮均超過2.0 mg/L,處于劣V 類水質。
6)總磷東關大橋和入庫區處于III 類到V 類水之間,其他各樣點均達到II 類水質標準。
2010—2011年對龍門灘水庫流域4個斷面的監測,水質評價結果表明:
1)龍門灘流域水質4個斷面所測指標均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III 類要求。
2)各斷面總氮也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湖庫總氮III 類標準。
山美水庫水質總體情況良好,除了總氮、總磷指標外,其他水質指標均能滿足II 類水質標準。水庫總氮、總磷出現超標,主要污染源集中在入庫河流。
針對性的處理方式有以下7 點:
1)從工業點源處理。
2)城鎮生活污水處理。
3)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4)畜禽養殖治理。
5)農業面源污染控制。
6)生活垃圾收集處理。
7)城鎮徑流污染控制。
2012年,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了《國家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1 -2020)》編制工作,并將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水庫列入近期優先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湖泊之一。山美水庫流域內污染源將得到有效處置,排污總量大幅削減,基本遏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下降的趨勢,建成水庫生態系統理想的結構,水庫生態系統運行趨向良性循環,水庫總氮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其他水質指標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對此充滿期待。

表2 山美水庫庫區2011年4、5、7月水質監測結果 mg L-1
[1]黃海萍. 山美水庫水環境分析評價及防治對策[J]. 水利科技,2001(04):12 -13.
[2]黃明聰. 福建晉江流域水資源承載力研究[J]. 水利水電技術,2004,35(04):104 -106.
[3]陳婉卿. 泉州山美水庫水質分布特征與富營養化趨勢[J].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2 (05):639 -643.
[4]陳劍峰. 山美水庫水污染防治研究[J]. 引進與咨詢,2005(08):48 -50.
[5]熊萬永. 水庫污染特征分析及控制對策探討[J]. 水利科技,2004(01):06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