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下,審計作為其中一種重要的自我約束機制,在完善內部控制體系、規范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就現代市場經濟大背景中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進行分析其基本情況,研究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職能
一、引言
中共十八大后,中國再次掀起了反腐風暴。在習近平總書記眼里,腐敗問題可能會造成“亡黨亡國”。習總書記將現期黨的反腐思想定義為“蒼蠅、老虎一起打”。按照媒體從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的公開報道,國有企業中一共有四十四位高層管理人員因腐敗落馬,平均每月就會出現七位高管被調查。
在當今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有企業就是全民所有制企業,而全民所有制企業,本質上就是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企業。國有企業是共和國的長子,是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大型國企是與國際公司抗衡的主力軍,是對我國支柱產業的有力支持,也是出口創匯的中堅成分。最近幾年,國有企業的反腐倡廉工作展現出了令人欣慰的開端,但是腐敗現象依舊,未能獲得實質性的抑制。反腐途中接連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求企業需加強黨內廉政建設,從源頭上治理腐敗問題。
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一章總則的第一條寫到:“為了加強國家的審計監督,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边@代表著,反腐倡廉是國家和人民交給審計機構的重要任務,查處腐敗人員、嚴打經濟犯罪、加強廉政建設是審計人員的光榮職責。此外,審計部門作為企業的整體經濟監督機構,是反腐倡廉體系的重要成分,所以健全和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是社會主義環境下經濟任務的重中之重。
二、內部審計的基本內容
1.內部審計的概念
審計是一種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美國會計學會在1972年頒布的《基本審計概念公告》中給出這樣的定義:“審計是指為了查明有關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的認定與所制定標準之間的一致程度,而客觀地收集和評估證據,并將結果傳遞給有利害關系的使用者的系統過程。”
內部審計是指由企業內部專門的審計機構和人員對本單位財務收支等經濟活動進行獨立監督和評價的活動。這種審計具有顯著的建設性和內向服務性,采用系統規范的方法來管理企業的財務工作,以達到健全內部控制、規范企業流程、改善經營管理、降低內在風險、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在2001年1月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發布的《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中,內部審計被全新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估風險、改進風險的控制和組織的治理結構,以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p>
在國有企業中,作為高層次的審計,內部審計工作通過對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監督和評價,對企業內部存在的財政性問題給出改進的建議,幫助企業領導者作出正確的決策,以此來完善財務體系、提高經濟效益。
2.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
(1)審核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合法;
(2)檢查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3)監督組織內部的經濟活動;
(4)規避和防范企業風險。
3.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方法
(1)順查法:按照企業的經濟活動發生的正常順序進行審計,依次是審核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和會計報表;
(2)逆查法:按照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的相反順序進行審計,首先審查會計報表,若從中發現錯誤,再據此有針對性的審核分析會計報表、會計賬薄和會計憑證等相關資料;
(3)抽查法:通過一定的方法從企業的財務資料中抽取一部分進行審查,依據結果推斷審計對象總體有無錯誤和弊端。當前主要有等距抽樣、隨機抽樣、PPS抽樣這三種抽查方法;
(4)抽樣審計與詳細審計結合法:在內控制度與重要性水平評估的基礎上確定審計樣本,當對某一樣本產生懷疑時,審計人員可以擴大樣本的數量或對某一樣本的業務流程進行詳細分析。
三、內部審計對國有企業的重要性分析
國有企業經營規模普遍較大,業務紛繁復雜,這就使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工作面臨極大困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內部審計的作用隨著內部審計的內容、范圍、職能的發展而逐漸擴大。內部審計具有其特殊性:其一,要對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發揮免疫系統功能;其二,要對企業的領導負責,保證經營狀況的順利、經濟效益的提高。所以,內部審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監督作用
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就是監督國有企業的相關人員是否在職責范圍內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從而保證企業各項業務活動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
2.評價作用
評價和監督是現代審計的兩個基本職能。內部審計的評價作用就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按照一定的標準判斷和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
3.管理作用
內部審計的管理作用體現在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在實現監督和評價職能的基礎上,分析企業內部管理的有效性,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
4.服務作用
內部審計的服務作用,是指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分析企業經營活動,預測即將面臨的風險,從而為領導者提供管理咨詢,有利于企業管理人員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
四、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國有企業不斷深化改革,正逐步建立起現代化制度,導致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鏈中被頻繁的使用。內部審計工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形成了有其特色的基本框架結構。但是在此過程中卻暴露出的內部審計體系上長期存在的問題,管理體制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經濟模式等的制約,跟不上實際運作的需要,影響單位管理人員決策,限制了企業戰略上的發展。所以,進一步探索出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存在的問題勢在必行。
1.內部審計理論不成熟、法律規章不完善
從改革開放開始,我國的經濟水平正不斷的提高,相應的審計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發展。但在審計理論上,由于受到傳統理論的影響,其進步速度仍舊低于審計實踐工作的需要。到如今21世紀,符合我國經濟現狀的審計理論已經初建基礎,相應的審計對象、審計目標、審計原則已經被確立,卻沒能對審計工作的實際操作有明確的指導性作用。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審計制度是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正常進行所必不可少的,大到國家設立的法律法規,小到財務審計部門的規章制度,應做到依法做事,有章可循。
2.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
內部審計獨立性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活動中,不存在影響內部審計客觀性利益沖突的狀態。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最本質特性,是實現其目標、履行其職能的必要保證。
南京審計學院國際審計學院院長鄭石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出現一些國企高管‘在任沒問題,離任審計才發現問題的怪現象。國企內審部門是歸本單位的主要領導管理,讓內審部門發現上級的問題,并去約束上級,實際上很難執行,這是內部審計的局限性所在?!比绻患覈蟾吖茉陔x任審計時才發現其有較多問題,說明該企業的監督體系存在某種缺陷,如果是非常多的國企都出現了類似現象,說明不是個案,而是一種系統性缺陷。企業內審部門是監督體系里面重要的一環,內部審計的順利進行,可以對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以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監督和評價。但因為內部審計機構的經濟利益與企業密切相關,審計人員也受上下級人際關系制約,降低了審計的獨立性,削弱了對企業各方面的作用。
3.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定位不規范
我國的內部審計制度的形成時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當時內部審計旨在監督企業的經營活動,主要職能是企業內部財務的收支審計。在審計內容上以企業的年終財務審計為主,這僅僅起到了事后監督的作用。而這種缺乏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的審計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經營發展的要求。
對于內部審計的職能,財政部內部控制準則咨詢專家譚麗麗曾這樣說:“以前內部審計是以財務為主線,審來審去審的是財務。其實,管理中最大的問題不是在財務,也不是在管理的某個環節本身,而是在整個系統中一個環節與另一個環節的接口部位?!彼裕滗摰膬炔繉徲嬛赜趯刂企w系的整體監督,其典型例子就是對領導干部的離任審計。譚麗麗的理念是:“事后審計有什么用?我們把它轉換成事前審計,任期審計。就是領導人在任的時候,我們就對他實行審計,還可以對他進行問責。我們同組織部門是這樣協調的,先審后離,我們不審計完,組織部門不下文。”經過統計,武鋼中的領導離任審計率達到100%。之后,公司將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擴大到管理部門負責人,極大地提高了廣大領導干部全面履行職責的自覺性。
4.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和道德素質有待提高
在企業內部審計體系相對完善的基礎上,內部審計人員是否能將審計工作的效果充分地發揮出來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F代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涉及范圍極寬,使得審計人員不僅要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還要提高審計實踐操作能力、了解公司經營管理原則。同時,現代社會信息化進程亦步亦趨,也使內部審計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培養出一批能充分掌握審計管理技巧、熟練應用計算機進行審計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勢在必行。
五、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完善的建議
隨著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正面臨著重大變革,企業內部審計必定要順應這一趨勢來進行逐步完善。面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存在的問題,如何才能徹底解決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嚴峻挑戰。
1.加強內部審計的制度化建設
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是審計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對于國家來說,建立健全工作監察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是首要任務。現如今,我國已經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內部審計實務框架》、《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用來約束審計行為,規范審計程序。對于審計行業來說,逐漸使審計工作體系制度化和規范化,這對提高審計質量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2.增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單位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即是企業內部的自我審計,所以這就導致審計機構隸屬的領導層次越高,其獨立性越強,審計質量越好。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最佳制度就是董事會領導模式,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機構,這樣,審計機構只向董事會管理層負責,與被審計業務之間沒有直接的組織關系或重大經濟利益關系,能夠確保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3.明確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定位
為了適應國有企業現代化的需求,就要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將內部審計的事后監督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相結合,使內部審計成為企業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的必要程序。事前預測防范通過合理設置職能部門,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同時建立嚴格的審批手續、授權審批制度。事中控制主要表現在確保貨幣資金在財務收支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企業的事后監督是指及時發現內控體系的漏洞,以便隨時采取調整補救措施。此外,傳統的監督導向型審計向監督服務型轉變,才能更好的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
4.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
內部審計工作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巨大益處唯有由高素質的審計人才方能發揮出來。切實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內部審計人員具備完善的審計相關專業知識,有較強的業務操作能力,自覺依法履行職責,遵守內部審計準則規定,恪守職業道德規范。在當今社會網絡時代,會計及審計正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未來計算機將成為企業決策者獲取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掌握計算機輔助審計能力也成為了審計人員為應對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措施。
5.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體系未來的發展方向
內部審計工作作為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對于整個企業運營程序的合理合法有效進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時代下的審計工作需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轉變:
(1)內部審計理念:從認為內部審計是檢查系統向內部審計是控制系統轉變。
(2)內部審計性質:從合規導向型向管理導向型轉變。
(3)內部審計職能:從單一的監督職能向監督、鑒證、評價和服務多職能并重轉變。
(4)內部審計目標:從查錯糾弊向企業內部整體控制轉變。
(5)內部審計內容:從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轉變。
(6)內部審計方式:從重在治標的事后監督為主向重在治本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督三者相結合轉變。
(7)內部審計手段:從手工操作向計算機信息電子操作轉變。
(8)內部審計組織:從分散化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轉變。
六、總論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在經濟全球化的壓力下,保證國有企業健康而快速的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內部審計體系是國有企業的自律機制,重視加強內部審計工作,能夠提高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有效降低國有企業的經營風險,最終實現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目標。只有扼住國有企業的脈搏,才能在日益加劇的國際經濟大浪潮中昂首挺立。
參考文獻:
[1]金雄波.試談志書如何正確記述國有經濟、國有企業稱謂[J].中國地方志,2007(11):29-30.
[2]馬建德.試論外部審計與內部審計的協調[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6(3):72-75.
[3]柳芝.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文化(下旬刊),2013(3).
[4]肖忠.淺談加強企業內部審計[J].中國外資,2010(7).
[5]張怡東.淺析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和對策[J].企業導報,2011(12):136-137
[7]余義文.我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分析[J].會計之友,2009(21):71-72
[8]白丹.加強和完善油田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09.
[9]李日昱,崔剛.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發展定位的思考[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7(4):22-25.
作者簡介:張思彤(1993- ),女,遼寧市沈陽市人,專業: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