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坪+王憶天
摘要: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建筑風格也不一樣,其中最主要的可以分為兩大體系,以北方的窯洞和南方的干欄式木樓為主,即“南巢北穴”。而干欄式木樓則主要分布在桂北、湘西、黔東南的侗族一帶。侗族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別具特色的一個民族,這里聚集著多才多藝的侗族兒女,這里的建筑也別具特色,這里有鼓樓、風雨橋、寨門、涼亭、戲臺、吊腳樓等獨頗具特色的建筑,人們日常所居住的干欄式民居則是數目最多的巢居建筑。侗族干欄式民居(以下簡稱“侗居”)是美麗的,有如以為古樸的姑娘,婉約動人、清新脫俗。
侗族來源于“駱越”(“百越”中的一支),是土著居民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侗族民居主要是以干欄式民居為主。“干欄”或稱“干闌”、“麻欄”,都是“家”和“屋”的意思。干欄的演變與發展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魏書?僚傳》曾記載:“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蘭(欄)。”由于社會的變革、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進步,發達地區和平原地區的木樓被磚、磚木混合、混凝土結構的樓房所代替,而山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至今仍然保存著大片的干欄木樓,保留自己特色的生活習俗和民族風情。
而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建筑也在向磚木混合結構演變,純木框架結構的民居也在慢慢減少中。如何使這么美的民居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侗族干欄式民居的美主要體現在:聚落美、形式美、功能美、結構美、材料美、色彩美等六個方面,筆者將一一對齊進行分析。
一、聚落美
侗族民居的分布一般是大聚居、小分散的布局,這和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是息息相關的。侗居多依山傍水而建,由于山的限定、水的阻隔,用地有限。為創作更多的使用空間,建筑巧妙地與地形結合,手法獨具匠心,從總體上看,可以說是沒有規劃的規劃了,反而形成的是更加與自然融為一體、更加舒適、愜意的聚落了。因這種自然地形而形成的聚落是非常美麗的,與山勢融為一體了,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形式美
侗居的形式美主要體現在平面形式和立面形式上。在平面上主要是以“三間四架”(中國傳統建筑,正面為三開間,沿進深方向屋架上有四列椽子)的矩形平面為基礎,根據家庭人口、樓基地形與道路關系等不同情況,派生出L形、凸形、凹形等平面;又由于多建于山地、坡地,多為兩三層矩形單元體,在矩形平面內常常錯層、跳層。
在立面上,則是這種以三開間為主的形式,有的則做出了吊腳的形式,非常切合這種依山傍水的自然條件。還有的侗居在丁廊上只封閉一半,形成了一個灰色的空間,形成了更加靈動的立面。在木板維護結構上開上一扇可以往外推的小窗也是別有韻味的,不禁讓人聯想起一個姑娘輕輕推開窗子的溫馨畫面,也會讓人聯想起古代“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的詩句。廚房邊上(外立面)磚砌的煙囪也給建筑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到了傍晚炊煙裊裊,炊煙和暮色融為一體,雖有一份悲涼,卻也更加多了一份生活的氣息。
侗居的屋檐也是極具特色的,斜坡狀的屋檐也是利于雨水的排放。一般有兩層屋檐甚至更多,根據房屋的布局,不同位置的屋檐有不同的朝向,理性的布局中也透露著靈活。
三、功能美
除了有著美好的形式,侗居的功能也是非常考究的。侗居一般分為三層,底層架空,一般用于堆放農具、柴火、雜物,飼養家禽、家畜,衛生間也是在這一層。三層也很少做用途,一般會設置幾個客房,供賓客居住之用,或是用于堆放雜物,有的甚至是四周都沒有設有墻壁。人們的生活起居主要集中在二層,這里有臥室、廚房、火塘、客廳、丁廊等功能房間。這樣的功能布局很好地適應了南方炎熱潮濕的環境,下層架空是為了防潮、防蟲蛇,上層空著是為了通風、防曬、隔熱。
火塘是在樓板上開一個一米見方的火塘口,做成下沉式方斗,支承火塘重量的木料架在梁枋上,鋪底木墊和防火泥,再四邊嵌邊、隔熱防火。火塘既有炊事功能,還是家庭聚會、接待親友、休閑聊天等活動場所的中心。無論是何季節,火塘里的火總是生生不息。
四、結構美
木框架結構是侗居的另外一大特色,這種木框架結構的房子,是通過榫卯相互連接,幾乎不用鐵件就可以將整個房子建造起來,這和侗族建筑師們精湛的工藝是分不開的。
侗居的底部是木柱直接擱放在房基上,一般墊以石塊。由于是木框架結構,所以整個房子是一個受力體,可以讓房子更加穩固,一根柱子的毀壞或是一塊柱基墊石的移動幾乎不會影響到整個房子。這種木框架結構體系的好處有以下幾點:第一,可根據山區的地形,調節木柱的長短,以彌補地基對建筑的限制;第二,房間的空間布局靈活,房屋周邊的圍板可根據人們的需要進行利用,可以做成陽臺、涼臺,或是封閉起來,或是開上一扇窗;第三,木樓的增建、加接也非常方便,只要將木圍護結構拆掉,再進行加接即可。這種結構體系還有利于排放雨水、防震抗震。吊柱、檐下挑梁也是侗居中別致的構建。吊柱頭上往往略為加工,形成蓮瓣、燈籠形的圖案。檐下立柱向外挑梁,挑梁之上設檁條,為的是加大屋檐的出挑,形成更多的空間。
五、材料美
因南方杉木較多,且筆直,利于建筑。所以侗居采用的材料一般以杉木為主,經過加工后的杉木美觀大方,其呈現出來的紋理和色澤都與當地的環境相協調。有的坡地需要石頭進行加固,砌起來的石頭作為地基,也很美觀。瓦是屋檐所用的材料,正向反向的搭砌方式也將瓦的弧度呈現得非常美麗。
六、色彩美
侗居一般都是以原木色為主,色彩自然和諧,不過年代久的房子則會變成黑灰色。為了讓建筑的色澤能夠保持得更加長久,聰明的侗家人會在房子上涂上一層清漆,同時也增加了防腐功能。黛瓦是侗居的一大特色,與原木色的建筑相結合,構成質樸、低調的建筑風格。
侗族干欄式民居以其群居的聚落形式,獨特的功能結構,質樸的材料色彩構成一派靈巧自然的建筑單體,恢宏大氣的建筑群落,在中國民居建筑中可圈可點!
【參考文獻】
[1]單德啟.中國民居[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3
[2]柳肅.湘西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羅德啟.貴州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4]牛建農.廣西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