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蕓
【摘 要】高校學生評價工作的嚴謹性和權威性的良好保證就是考風考紀,它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針對高校學生考試違紀作弊的現象,透視學生心理狀態,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對策:嚴加管理,對考試程序進行規范,將考風考紀進行明確,進行全面的改革,營造良好的校園風氣。
【關鍵詞】高校學生 考試違紀 作弊
伴隨著高校招生數量的增多,高等教育變得越來越大眾化,相對寬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很多本來就缺乏自律的大學生開始放縱自己,平時不努力學習知識,曠課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在高校的考試管理之中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違紀現象出現,而且現象越來越普遍,它不僅阻礙學風的發展,還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素質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嚴重阻礙高校培養高質量人才。
一、高校學生考試違紀作弊心理狀態透視
透視高校學生考試違紀作弊現象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他們中間有優秀的學生,也有學業不佳的學生,只有針對各種心理進行分析,才能想出更加有針對性的對策。
1.過關心理
往往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會抱有這種過關的心理,他們并沒有正確的信念和理想,每天的生活也是懶散的,沒有興趣進行學習,上課也聽不進去,在課后也不能進行課業的復習。對于實驗課程,更是不會動手操作,僅僅是抄別的同學的實驗數據。很多學生在一進入學校時,對專業就沒有興趣,那就更不用說要刻苦努力進行學習了,這些情況只能讓學生抱有蒙混過關的想法[1]。只要能夠及格即可,并沒有較高的要求,他們害怕考試通不過而導致重修或是更嚴重的留級、退學,因此就會在考場上尋找機會進行作弊,或是在考前找人替考。
2.虛榮心理
對于高校而言,在評獎評優時,最先考慮的就是學生的成績排名,也就是考試的成績分數,因此有些學生為了得到更高的分數,保持自己的成績目標,就會采用這種冒險的行為。雖然他們在考試的時候,大多數題目都能夠回答上來,而且也能夠保證及格,但是為了獎學金或是評上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就會采取作弊的行為。他們為了得到家長和學校老師的贊賞,在考場里面有機會,他們就會采取偷看、抄襲等作弊手段,希望得到更高的分數。
3.從眾心理
如果在一個群體之中發生了一種不良的行為,但是沒有發生這種行為的人就會讓自己的認知和大多數人一樣,從而免受群體壓力,而產生從眾心理。他們會由于少數人不良的“示范”作用,而紛紛照仿,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就是在“別人都這樣做”的時候,他也跟著做。少部分考試違紀作弊成功的學生會給他們一定的刺激,會影響著他們作弊的心理,讓他們也想要有不勞而獲的沖動,進而會加入到高校學生考試違紀作弊的行列之中[2]。不好的風氣持續增加,考試作弊的人數也在持續增加,群體的擴大化,就會讓大學生對考試作弊的恥辱感持續降低。
二、高校學生考試違紀作弊對策探討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實行綜合治理
要想杜絕高校學生考試違紀作弊的現象,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進行綜合治理,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果。要注重防范,將不良的情況都杜絕在搖籃之中,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要讓學生有“誠信”的觀念,能夠用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質來約束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錯誤,可以讓人才觀有很大的改善,逐漸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通過這種思想教育形式,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介紹,讓高校的大學生可以實事求是,有嚴謹的學習態度。對于新入學的大學生,需要嚴格把控,在他們還不了解的時候,學校應該提前開展教育,用正確的思想進行灌輸,從而加強他們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端正認識,能夠在今后的考試管理工作之中變得更加主動。
2.加強考試和紀律管理,消除學生作弊僥幸心理
教學管理工作的改善能夠提高教育質量,要進一步加強考試的管理,能夠對考試紀律進行嚴格把控,例如四、六級英語考試,就需要采取提前進場,并由輔導員進行巡視,如果發現替考或是作弊的行為就需要立即張貼公告,防止作弊現象的發生。從考試紀律的管理經驗來看,只要監考老師能夠管理嚴格,就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作弊行為[3]。高校學生在作弊的過程中,最擔心自己被監考老師發現,因此只要監考老師嚴格把關,就能夠打消學生考試的“投機”心理。
3.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風建設
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考試,它是對教學的延伸,只有在考風上進行努力才能進一步深化教學。教學改革要將學生作為根本,不斷設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高質量和素質的人才。在課堂上要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教風,讓學生對考試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并不是“一分定終身”,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成績。
總之,高校學生考試違紀作弊現象是需要高校重點關注的工作,要關注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徹底的改革,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不斷采取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學生考試違紀的現象發生。
【參考文獻】
[1]王秦輝.綜合治理考風考紀 加強高校學風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2).
[2]朱挺.淺析大學生考試過程中的誠信問題[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7).
[3]陶艷紅,胡維治.大學生課程考試作弊的原因與對策[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