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代國 常全
【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場從教育觀念到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乃至教育模式的大變革,而實施素質教育的任務最終要落在教員身上,教員隊伍思想觀念的轉變與業務素質的提高,是實現素質教育最根本的保證。
【關鍵詞】教員 素質建設 教學能力
一、素質教育應突出的幾個環節
武警院校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以提高警(士)官隊伍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具體講,是以鄧小平“三個面向”思想為指導,著眼于部隊現代化建設長遠發展的需要,以提高學員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通過教學、訓練、養成教育等多種途徑,促進學員德智能勇健諸方面全面發展為基本目標的教育。因此,素質教育應突出以下三個方面:
(一)突出人的本質修養
知識、能力和素質是辯證的統一, 三者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知識是能力素質的基礎和外殼,能力、素質是知識內化、積淀而成的。知識內化為人的精神就是素質。素質由政治、思想、軍事、專業、生理、心理、文化等多方面綜合而成。素質一旦形成,就具有內在性、綜合性和穩定性。武警院校培養的高素質人才首先應表現為政治思想素質高,即做人與做事兩方面的完美統一,也就是說,要將知識、能力和素質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使學知識、學做事、學做人融為一體。素質教育,就是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基礎上,通過“發展”和“內化”,使知識、能力和素質三者有機結合,從而形成個人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綜合素質。
(二)突出人的能力修養
素質教育是以傳授知識為基礎,以提高素質為核心,以培養能力為重點的教育。它與傳統教育的另一個顯著區別在于更加重視對學員運用已學知識分析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繼續學習獲取更多的新知識的綜合能力培養。因為在信息時代,知識和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無法滿足不斷發展變化的工作需要。只有掌握不斷學習新知識,并運用新知識分析、處理各種實際工作的綜合能力,才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要求。素質教育就是把人才培養的基點放在全面提高人才基本能力、自學能力和專業能力上,實現教育過程的三個轉變:一是單一的專業教育向綜合能力素質教育轉變;二是從傳授專業技術的“授技型”向全面發展的“育才型”轉變;三是從單純的知識灌輸向以全面提高素質、培養綜合能力為主轉變。注重對所學知識的分析和綜合運用,從而實現人才能力和素質的綜合提高。
(三)突出個人的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啟迪創新思維、開發創新能力為目的的現代教育。在軍事高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各種隨機因素和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指揮員必須運用自己的直覺、靈感和創造力,做出創造性的分析和決策,人的創新素質將成為戰斗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創新能力培養是新時期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開展素質教育,就是要突出學員主體地位,重視學員自主學習和創造性能力培養。在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的關系上,要突出因材施教,更加注重學員個性發展,根據學員自身特點,個人特長,“因勢利導”,強化創新性思維能力訓練,培養出各有“絕活”,群星薈萃的人才群體,讓每個學員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最大限度發揮人才的個性和潛能,為部隊建設做出自己的最大貢獻。
二、教員在素質教育中應樹立的觀念
思想觀念是決定具體教育行為和其他一切教育問題的先導。教育要現代化,教育思想觀念必須首先現代化。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員必須樹立以下科學的素質教育觀念。
(一)注重自身素質修養
開展素質教育,提高學員整體素質,作為教育主導的教員,首先自己必須具有高素質。從總體上看,開展素質教育,教員必須具備以下四種基本素質:一是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有奉獻犧牲精神,有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強烈意識,有教員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優良的思想品質;二是厚實的文化素質。具有比較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良好的文化修養,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有不斷更新知識的強烈愿望,勤于學習、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熟悉中華民族優秀的教育、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全方位的知識;三是扎實的業務素質。接受過本專業的專門學習和訓練,精通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發展歷史、最新研究成果及發展趨勢,對本專業的知識、技能有深入系統地掌握和研究,并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科學,注重跨學科之間的聯系與滲透。
(二)注重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現行的教學模式側重于知識的講授,不利于學員能力、素質的培養。在素質教育中,教員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教學內容上,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充實科學、技術、文化的前沿知識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為提高學員綜合素質打好基礎;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要變重“教”為重“學”,注重學員自學能力的培養,變重“灌”為重“思”,提倡“少而精”的課堂授課方式;課堂教學效果上,要變重“量”為重“質”,豐富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考試環節上,改變單純的知識測試,加大知識應用和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核,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用如筆試、口試、操作考試、開卷考試、表演、比賽、會話、答辯、討論、成果交流和評價等方式達到考試的目的,實現考試方式多元化;教學形式上,變重“一言堂”為重“學員參與”,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多搞一些課堂討論、辯論、演講、咨詢、知識競賽、能力表演和參觀見學,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強學員的學習興趣,培養學員的各種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