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治
【摘 要】在現代技校教育中,很多技校學生就業時很迷茫,出現了時時找工作,時時換工作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沒有清晰的認識自我。為了幫助同學們在就業時少走彎路,少碰壁,技工學校的班主任要重點加強對學生們這方面的指導。
【關鍵詞】技校生 自我認識 自我定位
做了幾年的技校班主任,發現學生在實習就業方面有許多錯誤的想法。比如:技校生讀技校的目的就是 “為了找工作”。有的學生入學開始,就認為“就業好不好”和自己的技能好壞無關系。沒有危機感和危機意識,不好好學習技能。比如:盲目選擇專業,對專業課不感興趣等。正因為錯誤思想引導錯誤的行為,所以導致一些學生實習就業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現在找工作都是企業和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學校的作用只是推薦,學校把你推到企業面前,企業是否錄用關鍵看你自己有沒有真本領。你能不能被錄用、能不能到高薪的崗位,更要靠自己的能力。
作為班主任,我認為這些問題都與學生的自我認識不清、自我定位不準有關。為了讓學生更滿意的就業,我在職業指導時重點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準確進行自我定位。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指導。
一、利用提出的“五個”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識”
第一個問題“我是誰?” 即每個學生對自己進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對自己進行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優點和缺點,都逐個列出來。如有的學生,他的父母都是干汽車修理,他從小對修車感興趣。他的優點是動手操作能力強,缺點是不善言談等等。
第二個問題“我想干什么?”每個人想干的事情有很多,你最想干的是哪些事?理由是什么?
第三個問題“我能干什么?”這個問題是對自己能力與潛力的全面總結,一個人職業的定位最根本的還要歸結于他的能力。有的學生就是對汽車維修感興趣,他經常跟父母一起維修汽車,對汽車的構造很了解,上學選擇的專業就是汽車修理,因此他認為他能干好這一行。
第四個問題“環境支持或允許我干什么?”這個問題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例如: 現在中國人的汽車擁有量很大,汽車維修行業前景很好,很容易找工作。
明晰了前面四個問題,明確了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夠做的事情,那么第五個問題,也就是有關“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是什么”,自然就有了一個清楚明了的框架。學生們在選擇職業目標時就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
二、根據本校的實習就業情況,分析學生的就業情況,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定位”
根據歷屆畢業生實習就業情況看學生常分成三類。第一種實習生是專業技能過硬,職業道德優秀的學生,他們通常在技術含量高、加班少的、薪水待遇高、知名度高的企業工作。這類實習生都是在學校學習認真刻苦,吃苦耐勞的學生。你只有真正握了高超的技能,并且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如:能吃苦耐勞、勤奮工作、謙虛好學、服從管理、團隊精神等,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技術工人,才能找到高薪的工作。 如:某飛機修理企業:工資福利特別好,每年公司都送優秀員工到國外進行業務培訓。這樣的公司要求技能好、品德好的技校學生,優秀的技校生到優秀的公司工作。相反,如果你沒有真本事,就算是有好的工作你也無法勝任。第二種是專業技術一般、職業道德良好的學生,他們通常在技術含量一般、加班時間長、工資一般的企業工作或是從事大規模流水操作。如:某外資電子公司:生產、組裝計算機,不要求技術含量,工作時間長每天12小時,工資三四千左右,食宿免費。雖然你專業技術、英語都一般,但是只要你忍耐力強能堅持、能吃苦就行。第三種實習生是技能一般的學生,這種學生通常不服從管理,又不能吃苦。他們通常一進校就想就業,上課不好好學技能,實習就業時“一山望著一山高”,一個地方干不到兩天,不滿意,就再跳個槽,在小公司時,說公司太小,很清閑,學不到技術,工資太低。在大公司時,工資雖高,但是管理太嚴,工作時間長,太累,受不了。因此頻繁換單位,還抱怨學校沒做好推薦工作。我們試想一下,一個企業包吃包住,不用加班加點,不用吃苦受累,輕輕松松的每月高薪,這樣的企業是很難找到的,即使有這樣的企業也不會要你,即要拿高工資,又不想干活,你能給企業帶來什么?哪個企業會錄用你呢,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你要成為哪類學生呢?這由學生們自己選擇。
無論哪種學生,都是希望擁有一分自己滿意的工作。學生的愿望都是相同的。俗話說“上進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的本性。然而,由于學生的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環境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并非人人都能如愿,造成了同樣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有著巨大的差別。原因何在呢?原因有很多,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很多學生缺少對自己的認識。很多學生在學校時從未想過自己為什么要選擇本專業、自己將來想從事那種工作、自己的職業能力是怎樣的、自己在學校期間怎樣學習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式怎樣等等問題。
因此,技工學校的班主任要善于在學生職業選擇迷茫、困惑時,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自己、準確地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定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