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嵐
【摘 要】留學生教學是體現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乃至整個國家的國際聲譽。本文主要以臨床醫學學科為例,從目前留學生教學質量提高不了的主要原因談起,結合自身的教學管理經驗,給出了一些指導性的建議。
【關鍵詞】留學生 臨床醫學 教學管理質量
引言
留學生教學是體現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乃至整個國家的國際聲譽。由于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擁有自個不同的文化風格,故針對這樣的情形,怎么有效地提高留學生的教學質量,讓留學生在遠離自己祖國的地方能夠更快地適應環境,并且可以專注學業,真正學習到知識文化,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1臨床醫學重要性
臨床醫學是醫學科學中研究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的各專業學科的總稱。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從整體出發結合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進而確定診斷,通過預防和治療,以最大程度上減弱疾病、減輕病人痛苦、恢復病人健康、保護勞動力。臨床醫學是直接面對疾病、病人,對病人直接實施治療的科學。對于臨床醫學生來說,準確地掌握醫學知識非常重要,醫學學生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通過刻苦學習才能正確地成長為合格的執業醫師。對于遠渡重洋來到中國求學的外國留學生來說,更快地適應中國生活,更好地融入學習生活,并通過更加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顯得更為重要。
臨床醫學學生在日常學習的時候會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罪才能保證醫療的準確性,醫學生是病人生命安危的保證,對于醫學生必須保證學習的準確性,保證學習效果。
2臨床醫學留學生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
2.1 學生自身原因。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遠渡重洋來到陌生的國度,除去求學的艱辛,更多的時候需要考慮怎樣去適應這個國家,適應這個文化。在消除自身對于文化以及國家的隔閡之后,才能真正地融入知識的學習中去。
外國留學生在中國求學的過程中,由于首先對環境的不適應,在一個陌生的新環境中需要時間去適應,其次由于語言文化的隔閡障礙,導致很多情況下,外國留學生在中國會感受到一種孤單和寂寞,以及一種遠離家鄉的孤獨。由于這些種種因素的局限,外國留學生在正式投入課堂學習之前不得不去面對自身心理的調整。只有自身調整到適應的程度,才會有心思去考慮自身的學業。
2.2 教師方面因素。對于教師來說,由于是教授給外國留學生,相應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習慣都存在很大的偏差。首先一點是對教師英語能力的考查,這里的英語能力不僅僅是對交際英語能力的考查,更多的是專業術語的把握,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要求教師必須熟練掌握醫學專業術語進行課堂教授。其實是教師教學習慣的不同,由于面對的學生來自各個國家,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學習方式以及聽課習慣,老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要找到一個能夠適應大部分學生的教學習慣。最后是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問題,教師亦師亦友,對于學生來說,同導師培養變成相互信賴的朋友關系對于自己課堂的學習大有裨益,這就要求教師對于外國文化特別是一些俚語的把握要非常深刻,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到學生的內心活動。以上都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3 教學模式問題。中國的高校教育主要還是以教師教授為主而師生互動為輔,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同于西方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下,很多留學生由于課堂沒有足夠的互動而對課堂喪失興趣繼而課上不再認真聽講,而是通過與大多數中國學生一樣的學習策略,考試前突擊學習的方式來通過考試。導致知識學習不透徹,很多問題是為了考試而去學習的。
3加強教育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3.1 加強學生管理。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學習文化知識,對于外國留學生的管理應該更多地以人文關懷為主,通過更多的活動以及文化形式讓他們能夠真正地融入中國,了解中國的文化。通過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讓他們消除對于陌生國度的恐懼,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留學生在這里感覺到家的溫暖,消除文化隔閡,從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時間在學習上。
3.2 專業化管理教師。要想提高教育水平,專業的教學隊伍的構建必不可少。教師作為直接接觸留學生的一線人群,教師素質的提高可以真正地讓留學生教學質量得以提升。首先需要加強教師的英語文化教育,讓教師擁有準確的溝通能力;其次更需要普及一些基礎的外國文化知識,讓教師能夠將心比心地理解學生心中所想,更好地與學生打成一片,并得到學生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成為學生可以信賴的朋友,提高教學質量。
3.3 改變教學模式。將現有的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轉變成為以師生互動為主的教學模式,而將課本知識更多的交由學生自行閱讀理解,讓學生整理搜集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難點,交由老師解答,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以及指導作用,而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者。
【參考文獻】
[1]王紀人. 文藝學與留學生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肖川.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 長沙:岳麓書社,2002.
[3]李方. 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馮忠良等. 教育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段金梅等. 教學心理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6]葉瀾. 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8]李紅. 包豪斯教育思想的啟示[J]. 云南教育,2012(14):43-44.
[9]林琳. 運用教學家的眼光看世界——談留學生的培養[J]. 教育研究,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