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會麗
【摘 要】語言是文化傳播的載體,對外漢語教學既有語言性也有文化性。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秉持文化傳播的理念,在進行語言教育的同時,還要承擔傳播中華文化的責任。本文分析了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文化定勢,解讀了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跨文化交際障礙,提出了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 文化定勢 跨文化交際障礙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文化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傳播中華語言、弘揚中華文化已經成為我國當前文化擴散的重要任務,是提高我國對外影響力,形成對國外國家、種族吸引力的重要實現手段??梢哉f,文化的融合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軟實力的進步必然帶來巨大的吸附力和國際影響力。
1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文化定勢
1.1 主要教學內容為中國主流文化
中國文化注重整體性,西方文化注重個體性。在中國社會中,受傳統文化影響,做事需要考慮角度都是家庭、社會、國家,而個人的問題永遠是放在次要地位的。根據調查,有超過60%的人認為集體榮譽感很重要。但是這種情況往往得不到外國人民的理解,比如有人在為外國集體進行服務的時候,因為過于勞累,發生了較為嚴重的后果,但是這些人并不會對此進行善意的理解,相反他們會認為這是違背個人利益的行為。因此,必須要讓接受漢語教育的外國學生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內涵,讓他們知曉我國的主流文化內容;當然,作為對外漢語的教學者,也應該對學生所在國家的主流文化進行了解,這才能夠將文化定勢造成的交流障礙降到最低限度[1]。
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要避免空泛的教育形式,必須針對客觀情況進行教學,減少對我國歷史和文化自夸行為,不然會讓學生們產生反感情緒。
1.2 合理適應對方文化定勢
文化定勢中的社會環境和人物定位,對于跨文化交際來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會語言學家在經過諸多研究之后,將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關系設定為兩種,一種是階級類,一般是指交際的雙方在地位和身份上的高低貴賤的差別,另外一種是雙方平等的交際關系。中西方文化在這個方面進行對比之后發現,中國文化更強調尊卑關系,而西方文化則強調平等關系[2]。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往可以用來檢驗中西方在交際上的區別。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是典型的人物定位關系,這種關系在跨文化交際中能夠引起較大的反應。中、日、韓的學生由于文化上的接近,因此對教師表現出較為尊敬的態度,但是來自歐美的學生則認為教師是和自己地位平等的,因此并不存在十分敬畏的情況,反而表現得很直率。在如此大的文化差異下,在交際中表現出的文化沖突是必然的。比如用餐的AA制問題,中國學生的聚餐往往是由學生負責交款,而教師則不需要,但是對于外國學生而言,這種不成文的規定是不起作用的,外國學生在踐行平等觀念的同時也會引起中國教師情感上的不愉快,這種情況就是由兩種不同文化對立所致的。但是對對外漢語的教育者而言,應該主動適應外國學生的風俗習慣,如此在師生的交際中才不會出現隔閡,能夠保證跨文化交際的障礙被清除[3]。
2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跨文化交際障礙
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外國學生,因而各種文化的表征十分復雜,文化定勢的表現也是多種多樣。各國的語言和生活方式只是跨文化交際的一個方面,在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差別則是實現不同文化群體之間交流的最大阻隔。文化定勢的差異性是具有抽象性的,并不像衣著差別那樣明顯,所以人們對此并不能進行直觀的察覺,因而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會受此而產生重大變化。
不難發現和推斷,外國學生在來到中國學習之初,看待問題的眼光是沒有變化的,依然按照在本國養成的習慣對待事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交際的深入,一些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意識和行為的沖突,就會使得他們產生對立情緒,甚至出現反感、反對的情緒,這就阻礙了跨文化交際的繼續進行。此外,文化的優越感、模式化以及偏見也是阻止跨文化交流的重大障礙。
3相關策略
針對這種交流障礙的產生,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應該在學習本國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具備較強的外國文化素養,如此就可以增進師生雙方的了解;師生之間在相互了解之后也可能會出現文化上的碰撞,這就要求包容環境的營造,使得師生之間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讓沖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要知道,國內和國外的文化差異是必然存在的,因為必須針對這個特性予以重視,要懷著求同存異的理念。
總結
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這些留學生成為當時較成熟的跨文化交際者,因此他們很明確文化差別帶來的影響,語言的不同更是為跨文化交際造成了阻礙,雖然他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事實證明,這種準備并不會解決全部的現實問題,無法滿足跨文化交際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文化定勢,解讀了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跨文化交際障礙,提出了相關的策略。
【參考文獻】
[1]蔡綠.文化依附矛盾與跨文化交際能力——也談對外漢語教師素質[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04):45.
[2]黑琨,王鳳苓.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教學[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03):68-69.
[3]李美杰.淺析語境、語境導向與對外漢語教學[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03):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