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超
職業教育,在我國,有時也稱為職業技術教育。這種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業務水平,以適應各種職業所需要的熟練勞動力和專門人才。農村職業教育的對象絕大部分就必然是農民和農民的兒子。農民是最實在的群體,他們最直接目的,是要通過自身的雙手獲得盡可能高的經濟報酬。因此,一種教育形式如果能夠給他們帶來好的發展機遇,能讓他們獲得好的經濟回報,這種教育就會得到他們的偏愛。同時,受傳統的“官本位”和“學而優則仕”等思想的影響,職業教育被認為是一種培養“藍領工人”的“低層次”教育形式而為社會所排斥,職業教育成為某些“差生”迫不得已的選擇。因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村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樣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擺脫土地的工具,他們進入職業學校的動機和目的就不是那么單純,態度也是“半推半就”。那么,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的學生行為習慣和個性特點等方面就必然存在巨大不同。只有準確適度地把握農村職校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個性特點,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本人所在的職業高中來看,農村職校學生基本存在著以下幾個特點。
(一)學習習慣差,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職校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大多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點可以從新生入學成績來看,150—250分占85.3%,150分以下占11.8%和250分以上占3%,而進入普通達標高中的初中畢業會考分數基本都在300以上。可見從學習的成果上來說95%以上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
(二)網絡的影響
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有很多復雜的因素,而對職業學校,我覺得網絡對中職生的影響更大。網絡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但同時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非常大。新生入學之初,我們進行了摸底調查,85%的新生喜歡網絡游戲和手機游戲,甚至瀏覽黃賭毒網頁。網絡游戲使學生長期處于暴力、槍殺狀態中,使他們的意志消沉,且容易養成暴力的行為,與同學稍有不和就立刻大打出手,影響極壞。而學生經常虛擬網上聊天,由于學生思想較為單純,易被欺騙,沉迷網上聊天更易出現孤獨、抑郁、自我閉鎖等心理疾病。30%的學生與社會上的不良人員有緊密接觸,同學關系一出現小問題就演變為群體性問題,以至于有部分學生被初中教師、家長認為是“問題少年”“后進生”。
(三)二元矛盾綜合體
由于學習成績差,在校表現不好,被老師、同學瞧不起,甚至被父母放棄。自卑和自負本是自相矛盾的,但多數學生表面表現為自卑,骨子里隱藏的是自負。應試教育下,把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的教學質量的尺度,學校為片面追求升學率,就加大了文化知識教學力度,重視各考試學科的成績,而輕視思想品德、道德規范教育,學生文化課的考試成績上去了,而道德品質滑坡了。多數職校學生在初中時在成績面前處于劣勢,不被教師和家長重視,甚至被放棄。他們的其他能力的潛能又被老師和家長忽視。
(四)家庭背景特殊
全校學生中,多數學生的家在山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留守學生”占50%,有近15%的學生成長在單親家庭,孤兒近30名。生活上缺人照顧,行為上缺人管教,學習上缺人輔導,缺少家庭應有的溫暖和關愛,心靈蒙上陰影,形成孤僻、自卑、冷漠、無情的畸形心理,成長過程中偏離方向,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所以在生活、學習、行為等方面形成了各種問題,甚至是惡性循環。
(五)成長的轉折期
職高學生入校年齡大多在15歲,畢業時18歲,這期間是人生的關鍵時期。身體迅速發育成長,心理上也在迅速地向成人過渡,成人感、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明顯增強。這個階段處于生理發育的高峰期,心理變化的斷乳期,人格成長的危險期,學業能力的分化。
“條條大路通羅馬”,辦法永遠都比困難多得多,那么怎么樣針對農村職校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行為習慣做到因材施教,人盡其才,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呢?
(一)加強養成教育。深入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遵守日常行為規范,做到坐要正,站要直,衣要整,自覺養成珍愛自己,尊重他人的良好禮儀習慣。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培養誠信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理財觀念,教育學生合理使用零花錢,提倡衣著整潔樸實大方,養成勤儉的好習慣。
(二)強化紀律教育。以預防為主,從小事做起,教育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和手機,禁止課堂使用手機,文明安全上網。
(三)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和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力量,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教育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校紀校規,關注安全,關愛生命,強化防護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學習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抗挫折耐力的培養及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生活上自理,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上自控,情感上自悅。并且也要對自身進行心理咨詢方面知識的培訓,使老師既能傳授知識,又能充當心理醫生的角色,及時地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疏導,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六)抓實法制教育。依托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活動等有效形式,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對問題學生建立健康檔案,做好跟蹤調查,有效預防學生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
(七)育人者需自育,所以更要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言行,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積極開展德育理論學習,學習先進的學生工作管理經驗,勤思考,勤學習,勤研究,勤奉獻,提高育人水平。
當然,農村職校學生問題及其教育對策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課題,農村職校學生問題不是僅僅靠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能解決的,這要整個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努力去創造一個好的大環境,對他們成長熱切關注和愛護,這樣他們才能健康茁壯的成長,才能擔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重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