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常水
(蘇州高新區第三中學 江蘇蘇州 21516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增強學生體質,科學安排學習、生活、鍛煉,保證學生每天鍛煉1h。2012年國辦53號文件明確提出:把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作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任務。袁貴仁部長在2013年強調:“學生體質不好,全面發展無從談起,強國夢無從實現。”每天1h嚴格實施,學生的營養也嚴格控制,為何學生身體素質還是得不到提升。歸咎起來目前中學生自主進行校外體育鍛煉的缺乏是導致青少年體質下降的一個原因。通過研究我校學生校外體育活動的現狀探討對策,為提高青少年體質水平、體育習慣和終身體育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為蘇州市“陽光體育運動”更好發展和促進全民終身體育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論依據。
校外體育:校外體育活動是除學校體育活動以外,學生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等閑暇時間進行的體育活動。
2.1.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階段其他兄弟學校落實每天1h體育活動的措施安排,校外進行體育鍛煉的有監制情況。并對這些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
2.1.2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根據需要對我校880名學生發放問卷,回收780份,有效問卷為768份,有效率為98.5%。
我校在校生768人,男生398人,女生370人。
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進行校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是為了體育中考的成績。提高個人運動能力的占6.5%。結交朋友的占了16.8%。說明中學生已經有了渴望獨立意識,近切需要通過健身結交朋友,交流情感,增進友誼。(見表1)

表1 我校學生進行校外體育鍛煉活動動機和目的(百分比%)

表2 我校學生休息日看電視、玩電腦手機的時間的調查(N=768)

表3 我校學生進行校外體育鍛煉的場地(N=300)

圖1 我校學生進行校外體育鍛煉項目選擇的調查 百分比(%)
電視、電腦網絡進一步普及和推廣。學生在雙休日和寒暑假文化活動大多選擇玩電腦、玩手機和看電視,初中學生自控能力較差。25.6%的學生每天平均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在2h以上,有將近43.9%的學生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在4h以上。(見表2)
調查顯示,男生選擇的鍛煉項目依次為籃球、俯臥撐。女生選擇的鍛煉項目依次是跳繩、仰臥起坐。項目選擇比較單調,說明現在學生6年的小學體育教學,在掌握1~2項運動技能方面還是很欠缺,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比較淡薄。(見圖1)
目前東渚、鎮湖處在蘇州的西部,從2003年開始西部啟動拆遷,70%的學生住在高樓上。周邊的體育鍛煉的場所相對比較匱乏。3所中小學只有東渚實驗小學對外開放。我校學生進行校外體育鍛煉的場所只能是家中和住家附近場地。(見表3)
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體育作為福利事業來看待,“國家出錢、個人出力”的觀念長期存在于人們的意識里。調查顯示:我校學生在體育方面年消費在0~200元的占78.4%左右,200元的以上的學生占20.64%,平均消費水平為33%。在進行體育消費當中62.8%的學生用于購買運動服裝。對于運動裝備也只是買個籃球、羽毛拍之類,比起蘇州市區的孩子在體育消費方面相對太低。
第一,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為保證自己孩子能在中考中取得突出成績,不得不鼓勵和逼迫孩子參加各種文化培訓班。導致學生不得不在雙休日和寒暑假疲于應付各種額外的作業。第二,家長運動鍛煉意識比較淡薄,沒有鍛煉的習慣,導致孩子也沒有鍛煉的興趣。第三,娛樂性更強的電視節目和網絡游戲也是影響我校學生進行校外體育鍛煉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蘇州科技城處于剛開發的一個狀態,周邊體育設施不完善,缺乏運動場地、缺乏專業人員指導、缺乏科學的鍛煉方法致使對體育健身鍛煉沒有興趣,不愿意參加;家長對孩子身體狀況缺少監控的數據。人類的一種惰性也導致不愿參加鍛煉。
目前高新區第三中學學生校外體育鍛煉的狀況不容樂觀。參與校外體育鍛煉目的不明確,以中考加分為主的短視現象嚴重;鍛煉的項目單調男生以籃球、俯臥撐為主,女生以跳繩和仰臥起坐為主;進行鍛煉的主要場所家中、社區周邊設施、東渚實驗小學;鍛煉形式主要以結伴鍛煉和集體組織形式,以個人行為鍛煉的人極少;學生自主參加鍛煉的頻率較低、鍛煉持續的時間和對鍛煉時間的選擇沒有規律性;新區三中學生對于體育消費活動比較低,基本上只購買運動服。
(1)轉變家長和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加大進行體育鍛煉價值意義的宣傳。家長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教師把關注學生健康這一“冰點”變成“熱點”。
(2)政府部門把社會體育指導員落實到位,讓學生進行校外體育鍛煉時有專門人員的指導。在雙休日和寒暑假可以鼓勵在職體育教師或者是退休體育教師組織開展學生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在雙休日和寒暑假回到學校參加體育活動。
(3)加大10min體育運動商圈的建立,利用周邊有效的體育資源,給學生提供有效的鍛煉場地。寒暑假期間社會各方面要為學生安排公益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滿足他們對校外體育鍛煉的需求。
(4)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布置課外作業的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適宜的的運動處方,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和健康實踐活動,不斷鞏固與提高學生的體育健康學習成果。
[1]教育部關于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通知[Z].教體藝〔2007〕14號.
[2]張華君,宋麗亞.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3(2):32-33,37.
[3]余純璐.上海市中小學生余暇體育的比較分析[J].體育科研,2005(6):74-76.
[4]莫連芳.同伴關系與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關系[J].體育科研,2007(1).
[5]余學鋒.學校體育活動場所開放現狀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0,26(4):37-40.
[6]周麗君.關于影響中美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因素的比較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0,22(3):14-17.
[7]田繼宗.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運動處方建立的必要性淺探[J].教師,2008(5).
[8]毛振明.對十種體育教學模式的分析[J].體育教學,2002(5):4-6.
[9]周云.論我國中小學生假日體育鍛煉模式的構建安[J].徽體育科技,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