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樹凝
(濟南護理職業學院,山東濟南 250000)
醫院HIS信息系統的實施現狀
滕樹凝
(濟南護理職業學院,山東濟南 250000)
在當今信息社會,醫療信息化項目已經深入到各大中小型醫院,給醫療機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特別是HIS系統,它的實施成功與否關乎著醫療機構的發展與穩定,本文著重探討我國醫院HIS系統的實施現狀,并提出幾點有利于HIS實施的建議。
HIS 系統實施 數據字典 項目經理
隨著醫療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和深入,醫院對信息系統的需求不斷增加,對其質量和規模都有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加之醫院業務的復雜性,涉及人員多而雜,而HIS又關乎醫院整體業務流程,是現代醫院正常運轉的基礎保障,由此HIS系統實施、切換的復雜度和難度可想而知,從這個角度上說,HIS實施成功與否關乎著醫療軟件企業的發展、效益,關乎著醫療機構的利益與穩定。
在HIS出現之前,醫院的信息處理停留在人工方式,勞動強度大且工作效率低,存在醫生護士和管理人員的大量時間都消耗在事務性工作上,致使“人不能盡其才”;醫院物資管理由于信息不準確,積壓浪費,以致“物不能盡其用”;患者排隊等候時間長,輾轉過程多,影響醫院的秩序,患者的“滿意度”低;患者病歷等寶貴的數據資料無法共享、利用率低等等諸多問題。
完整的HIS系統實現了信息的追蹤和動態管理,從而做到簡化患者的診療過程,改變目前排隊多、等候時間長、秩序混亂的局面。同時,HIS的實施也強化了醫院內部的管理,實現物資的精細化管理,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和時間。對于負有研究使命的醫院來說,HIS的效益遠遠超出醫院管理本身,因為完整的患者記錄是醫學研究的重要資源,這類資源在沒有HIS系統的情況下,大部分被封塵在病案室中,很難再二次利用,但是實施HIS后,所有患者的醫療記錄就會以數字資源的形式保存的醫院的數據庫中,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共享、檢索、統計、挖掘,大大提高了數據的利用價值。
信息化給醫療行業帶來的效益和優勢是有目共睹的,已經實施HIS的醫院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系統,還沒有實施的醫院紛紛上馬HIS,整個醫療信息化行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HIS的發展之路也并不是一片坦蕩,在繁榮的背后還存在著種種問題,軟件開發人員對HIS不滿、醫院用戶對HIS不滿、政府對HIS不滿,連天價醫藥費的類似事件都使HIS都背上了錯收費的罪名。究其原因,真的是錯綜復雜,和醫療領域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有很大關系,但化繁為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系統實施前,具粗略估計,一個需求從調研、設計、開發、測試、培訓到上線,其成本是2000元,一個500床以上的醫院,至少有1000多個需求,這樣只算針對單個項目的個性化成本就要200萬元。除此之外還要加上前期的研發成本,因為HIS廠商到每個醫院實施時,都是帶著一個成型的系統去的,而不是從零開始開發,所以前期研發成本也要分攤。但是在現實情況中,沒有多少醫院肯花幾百萬去做一個HIS系統,醫院不認可開發軟件腦力勞動的價值,所以自然不愿意付合理的價格給軟件公司。
在系統實施后,及時有效的軟件更新維護服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系統生命周期的長短。現在各家HIS廠商的產品都不會差別太遠,醫院的選擇主要還是要看重服務,一方面,醫院的業務在不斷發展,衛生管理部門的政策經常推新,這需要系統能夠及時響應;另一方面,廠商服務人員也可以幫助醫院信息科的人員成長,這也是非常重要但卻經常被忽略的一點。以一個800床的醫院來算,需要至少3個軟件公司的技術人員來維護和不斷響應新需求,按一個技術人員5000元/月工資算,一個月就要15,000元的人員工資,一年就要18萬的工資,還沒有算辦公費用、差旅費、軟件公司的合理利潤等。現實情況中,這筆資金往往又會超出絕大多數醫院的系統維護費用預算。
HIS業務的復雜性不僅僅體現在系統本身,還體現在各個地方、各個醫院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所以從前期的需求調研,到后期的現場實施、更新維護,在HIS的整個生命周期里,具有IT和醫學雙重背景的人才是必不可少,而且還是相當重要的。他們能夠準確把握醫院的意圖,及時調整需求文檔,找出合理需求,過濾不合理需求,促使業務流程優化,制定最佳的實施方案。除此之外,他們還承擔著溝通協調的工作,在軟件公司和醫院用戶出現分歧時,這種雙重背景身份又可以使他們能夠充分考慮雙方的意見和建議,提出最佳的解決方案,確保項目的實施進度,這也是一個說服和接受的過程。醫院信息科的人員正是這類人才的絕佳人選,但如果信息科人員不配合,或者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溝通協調能力不夠,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項目開發實施的進度,甚至使項目擱淺,這也是很多醫院容易忽略的一點。
HIS的基礎數據繁多,針對這一情況,制定完整、全面的數據準備方案對保證數據準備質量、準確性是很有幫助的,尤其是對關鍵字典的維護,比如說藥品字典、診療字典。對于藥品和診療,不僅僅要關注價格,還要注意藥品的包裝規格、單位、診療的打包項目、可執行科室等等。總之,數據準備是HIS實施的一條大動脈,非常重要。
如果說數據準備是HIS實施的一條大動脈,那么人員培訓就是另一個條重要的大動脈。再好的系統,如果操作員的方法不正確,錄入的數據不準確,甚至是垃圾數據,那最終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人員沒有經過充分培訓就實施新系統,就像讓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士兵上戰場一樣,代價是無法估量的。因此醫院要高度重視上線之前的培訓,抓重點科室、重點業務、重點人員,必要時在培訓計劃里加入考核計劃;軟件廠商和醫院信息科則要好好考慮如何提高培訓質量,最大程度上規避實施過程中風險。
目前很多HIS產品還采用著2003年以前的框架設計,由于起步較早,存在HIS的框架不完整、數據庫結構不完善、軟件框架不健全、版本控制不嚴格、軟件設計風格不統一、產品可維護性差、需求變更響應速度慢、數據接口不明確等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系統的進一步發展。
從國際發展趨勢來看,HIS的發展將來會分為三塊,一部分屬于醫療部分(CIS系統),一部分屬于核算部門,統計分析作為另外一個獨立的部分存在,中間通過數據轉換交換平臺實現系統與系統之間的對接。因為CIS系統是為了臨床服務的,HIS是為了核算服務的,HIS中運行的是大量關系型數據,而CIS中運行的是大量的非關系型數據,通過組織和加工整合,醫院就能保持新舊系統的連通和整合,形成核心數據總線,這些通過整合的數據能通過整理和分析實現大量的分析功能,包括開發一些專用的監控程序,這樣既保證了數據的可交換性,又保證的數據的統一性。
項目經理這個概念并不陌生,但在HIS這個行業,正式把這個職務明確出來的時間并不長,那醫療信息化這個細分行業需要什么樣的項目經理?或者這個行業的項目經理應該負起什么樣的職責呢?
(1)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實施任務。項目經理的首要職責是完成安排的項目實施任務,整體的實施過程及各方面的協調都需要項目經理進行及時的掌控和調整,合理進行人員調配,保證資源可用的最大化。
(2)小組團隊建設。每個項目經理都帶領了一個小的實施團隊,項目經理作為這個團隊的核心,需要做好團隊建設,集聚向心力,及時溝通關懷員工,避免消極情緒的積累。
(3)人員的培養。對于新到公司的員工,面對一個陌生的工作環境,需要項目經理對其工作習慣進行引導,讓他們能更快的融入到團隊中來。
信息化給整個醫療行業帶來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能否認的是,從某種角度上說,信息化是降低個人的自由發揮空間的,統一不同個體的工作習慣,規范業務流程,也就是說會削弱某些人的利益,所以系統上線會遇到各種阻力,而且不少時候用戶不敢直接反對信息化項目,而會找出一堆理由來指責信息系統的缺點,從而延緩系統上線進程,甚至最終把系統停下來,這就需要決策層對信息化有比較高的認知程度,能夠深入參與信息化項目,分清是非,強制推動,并且在資金上給予有力的支持。
從廠商角度來講,從產品到服務,從方案到實施,一定要做到專業化才能順風順水。而醫院要不斷適應信息化的大潮,重視并支持信息化的建設。雙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解決矛盾,實現雙贏,才能使HIS系統發展的更快。
滕樹凝(1981-),女,山東濟南人,漢,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醫學信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