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春 張琴
(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通 226007)
《商務綜合技能實訓》數字化教學框架的探索與構建
張樂春 張琴
(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通 226007)
傳統的教學設計源自于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法,教和學變成了機械的流程模塊。以專家為驅動的純工程的教學設計方法,忽略了實際教學行為和教師學生之間的交互,喪失了自主設計的主體性。隨著科學理論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數字化學習方式逐漸進入了教育人員的視野。為配合省哲社課題“創新創業導向下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2014SJD650)”的研究,作者針對商務專業數字化課堂進行設計和探索,并以《商務綜合技能實訓》一門課程為例嘗試搭建數字化學習活動框架。
數字化 框架構建 學習活動
中國教育家葉瀾在《理解新基礎教育研究的內涵與追求》一文中說,“要求教師的行為是操作的,按模式去行動意味著什么呢?在我看來,就是意味著你把它看成手段,看成不能思想的人,不能自己領悟的人,不能自己去反思,去發現自己和改變自己的人。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個外在的模式,外在的做作,去規范他的行為”。一堂課是由若干個教學活動組成的,備課的過程就是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在構建一個教學活動框架,一節課由若干銜接的教學活動和相應的學習環境組成。數字化學習活動內容也應當包括,學習活動的目標是什么,教師做什么,學生做什么,同時還必須包括數字化環境。
傳統的教學設計源自于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法,把教學過程看成是線性的、程序化的、確定的和預見性的,把教學問題看成是良性結構問題,把學習過程等同于造房子的過程,教和學變成了機械的流程模塊。以專家為驅動的純工程的教學設計方法,不僅忽略了實際教學行為和教師學生之間的交互,還使教師唯專家是從,喪失了自主設計的主體性。隨著學習理論的發展,人們對教學設計的認識早已擺脫了程序化的束縛,而是把他看做是一種促進教師創設學習環境的思維方法,學習環境創設的主體是教師,是教師的一種行為化的反思和情景化的行動。數字化課堂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交互性,還可以根據知識內容的差異進行自主式的課堂教學設計。
什么是數字化學習活動框架?數字化框架式是用來提示教師設計什么,而不是具體要求教師按照一種程序化的模式要求進行設計的,這樣的骨架可以支撐起豐富的、符合教師個性化特點的教學形態。構建數字化課堂的框架元素應該包含課程資源、互動的可視化學習工具、圖形和非語言形式的學習資源、以及拓展閱讀材料。數字化學習活動結構內容如下,內容概要、教學目標、活動內容、工具和資源、設施環境、教學總結、教學評價等。其中活動內容由科學探究、科學討論、科學閱讀幾部分組成,活動中先提出問題,然后應用互動軟件進行試驗、對試驗結果盡心解釋和討論,最后是歸納小結。教學目標應該是有限的,可以解決一個問題、理解一個概念或原理、拓展一個知識點,也可以使一次思維訓練。
下面以 “財務與會計模板”中的薪酬福利管理為例探索設計,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講解為輔。數字化環境由40臺微機設備、局域網絡、廣播教學軟件、互動學習工具,多媒體視頻等構成。
首先,創設情境,引出新課。觀看多媒體視頻“現代會計”。在企業員工管理中,薪酬福利管理是很重要的一塊,為了保證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穩定,企業在每月規定時間都會為每位員工發放當月工資。假如你是某企業的財務,如何制作薪酬福利表格,以輕松了解和統計員工各種福利金額?此時請學生觀看“互動學習工具”的“概要”和“教學目標”部分,明確課堂學習目標和任務安排。
接下來由教師進行任務目標和知識目標分析后,由學生扮演公司財務角色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并在計算機上嘗試著自主操作,同時利用“互動學習工具”中的 “操作技巧”等課外閱讀材料完成自主學習。同時可以在此平臺上相互討論,初步感受知識的難度后,通過互動平臺給教師發送問題和總結信息。自主學習后,教師針對學生實操過程中的困難和疑問,使用“廣播教學軟件”,有針對性進行難點解析,學生可以利用屏幕上的工具按鈕,進行舉手提問和演示操作,教師也可以觀看學生的操作過程,并及時給與點評和解析。接下來進入鞏固訓練階段,學生打開“互動學習工具”上的拓展題進行操作,最后,學生通過互動學習平臺進行提交作業、學生當堂評教、教師當堂評學。
數字化學習活動嵌入課堂中,所用學時可以是十分鐘,也可以是二十分鐘,一課時,最多不超過兩課時。經過一個學期的試驗證明,對于實訓課程則應當貫穿于教學的始終,這樣教學過程流暢、學習效果明顯,才能充分發揮數字化教學的作用和體現數字化教學的魅力。本人對《商務綜合技能實訓》數字化課堂的研究和探索,實施一段時間后發現,增強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互,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確實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對于數字化教學環境,特別是此類課堂教學軟件的開發,還需要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
[1]柯和平.高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系統的建設與管理[J].遠程教育雜志,2006年04期.
[2]何瑋.基于LAMS的小學在線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李小榮.數字化學習資源在中學的應用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房玉琦.數字化學習資源支持下的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馬翠英.基于校園網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平臺的設計[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本論文也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大學生數字化學習系統架構研究(B-b201103053)”的研究成果之一。
張樂春(1983—),女,漢族,江蘇徐州人,工程碩士,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教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
張琴(1981—),女,漢族,湖南邵陽人,碩士研究生,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與管理系教師,講師,高級工程師,高級項目經理,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