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電力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廣東 清遠 511517)
GPS-RTK在地形測量中的應用與優劣的分析
于 政
(清遠電力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廣東 清遠 511517)
本文主要針對GPS-RTK技術在測量之中的應用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和論述,以便為以后的地形測量工作提供一些參考的資料。
GPS-RTK;地形測量;衛星定位
我們通常所講的RTK技術,是源于實時處理兩個測站的載波相位基礎上產生的,它結合載波相位動態時差分技術,為測量點準確的、快速的提供坐標系中的三維坐標,同時可以確保其精度符合厘米級別。目前GPS-RTK技術在不斷的的成熟和完善中,RTK的測量系統也會漸漸被引用到測量工作中。
1.1 定位準確而及時
通常來講,儀器在15km的工作區域內都可以實施有效的測量,并且其精度都會達到厘米級別(儀器標準的精密度的公式為10mm+2ppm,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可以提出,在距離定位點 15km 的范圍內其精度會達到40mm)此時精度可選用直接搜集碎部點。
1.2 可以準確的把握顯示儀器(天線)目前方位
在測量的過程當中,如果儀器各項的設定值都準確無誤,同時儀器可以維持正常工作,那么就可以準確的把握顯示儀器(天線)目前方位,這樣可以結合所顯示的地理方位,工作人員可以更好的掌握設置的物體所處方向、距離等等相關事宜,如此可以促進工作人員及時、準確的開展指導工作,一定程度上使得野外測量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1.3 操作簡單,方便使用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GPS接收的機器也在不斷的完善之中,它的自動化程度也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越來越簡單化,甚至趨于“傻瓜化”。與此同時接收機器的體積也在逐漸的變小,重量愈來愈輕,這就使得測量工作的緊張程度與勞動強度得到了有效的減少。還有就是其在使用過程中的數據的傳輸、存儲、處理、轉換等等能力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其與計算機等高科技術的融入,促進了測量儀器的先進化、科學化。這樣就使得野外作業越來越容易,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野外測量的效率。
1.4 預先對測量點坐標實施輸入,促進導航引導放樣方法的使用
儀器可結合測線設計的方案,把需要放樣的物理點及相關信息輸入到GPS的動態測量流動站儀器當中,之后經過儀器中的導航方式實施有效的引導,這樣可以促進工作人員更加及時準確的找出放樣位置,經過儀器的顯示數據信息,進而準確的了解放樣的方位、距離、時間等等相關信息,與此同時可以預知前進方位和前進速度。此種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實地放樣的工作效率,有效的避免出現一些點的漏測現象,很好的保證了線路的全面性。
2.1 深受強大電磁場的制約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地方和設備存在著強大的電磁場,例如電視臺、電臺與高壓線等設備,他們強大的電磁場都要嚴重的影響GPS的信號產生,會使得GPS的測量精度受到干擾,在影響GPS測量的眾多的因素中電磁場的影響力是最大的,不論是針對靜態的測量還是動態的測量,要想杜絕和減少這方面的影響是很難做到的。通常來講,對于靜態中實施測量的時候,對于方位的選擇上一定要考慮電磁場的存在性與強弱性,然而對于動態中實施測量的時候,由于放樣地點的不固定性,這樣要想有效的遠離電磁場難度很大。假如發覺放樣點有異常情況,此時應該及時的選作常規測量方法來實施測量。
2.2 在實際測量中存有障礙物遮擋的現象
由于GPS在實施動態測量的時候,一般對于兩個地方的無線信號可實施有效的接受,一是來源于衛星的信號,此外還有一個就是參考站發出的信號。在對衛星發出的信號實施接受的時候是需要天空廣闊的,這樣就規定了測量點的環境的空曠性有很高的要求。參考站收到信號的過程中對于測量點與參考站之間、發射天線之間都要求沒有大的阻礙物阻隔,所以,在這種條件下,GPS在針對樹林、農村、城市與山體間的實施測量工作就會收到影響。
2.3 深受作業時間的制約
通常來講,在白天中午的時候實施GPS測量,信號極易受到電離層的影響,這樣就會使得衛星接收信號的能力變低,會使得初始化時間延長,甚至不能實施初始化。曾有過這樣一組實驗,在一樣的環境、地點中實施RTK測量,一天中的12點前與下午3點之后,RTK的測量信號的穩定性最好,這樣測量出來的信息精度也最高。然而在中午這段時間內實施的測量,測量的信號不好,穩定性也不佳,因此,我們總結出RTK測量深受工作時間的制約。
2.4 電量不足的問題
RTK儀器一般都是耗電量比較大的機器,這就要求它必須同時配備很多容量比較大的電池、電瓶,這樣才會保障供電設備穩定,促進測量工作開展的連續性,這樣對于電力供應不足的偏遠區域,控制了他們使用RTK測量來完成測量工作。
3.1 做好測量之前的準備工作
在開始測量之前,工作人員必須要全面、詳細的了解該測量區域的整體情況,然后通過一些具體的現場勘查來收集一些需要測量的資料等等,在根據需要制定初步的基準點布控方案,最后檢查每個儀器的設備是不是正常,比如一些電池、還有儀器內部的內存容量等。
3.2 完善碎部測量和RTK數據的下載
當基準站建立完成以后,地形測量的外業測繪單單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員就可以獨自完成了,在需要測量的地面特征或者是地物上,這名工作人員只需要輕點儀器,就可以將測量點的地面特征自動輸入到儀器之中,然后與之相連的計算機就可以迅速的得到相應的數據。在一些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傳統的測量方法都需要有很高的點通視情況,這樣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測圖的困難,而GPS-RTK技術在地形測量的應用上可以很輕松的解決這個難題。碎步測量一般都是通過地物特點上放置流動的裝置來開展的,通常測量碎步的時間都是以5s為一個單位,采點的密度應該滿足相關的規章制度。外業在測量的時候會根據現場作業的需要,然后繪制出一張草圖,又或者是在記錄本上添加一些代碼等方法對必要的地物點進行標注,防止以后的日子把這些點遺忘了。當完成每一項作業的時候,所采集到的數據都應該及時的轉化為內業的數據,RTK坐標的數據應該和展點數據完全相同。
GPS-RTK測量技術所提供的觀測值獨立比較強,定位精度高,如此可以對測量點位置實施準確的把握,使得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這樣可以保證全球定位系統可以更好的完成比較大面積的地形測量,大大減少了測量人員的工作量,減輕了他們的工作強度。
[1]黃萬村. GPS-RTK在地形測量中的應用與優劣的分析[J].科技視界, 2013,(22):183-184.
[2]王照雯. RTK技術在地形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 2012 (14).
P22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