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職業大學技師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7)
“校中廠,廠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謝春梅 楊中華
(南通職業大學技師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7)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然選擇。筆者通過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結合本校“校中廠,廠中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總結經驗和成效,認為:“校中廠,廠中校”是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校中廠廠中校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社會對高質量的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政府各級各個部門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已經提高到一個很高的階段,2005年中央召開全國人才工作會議,首次將高技能人才培養納入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同年,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文件指出要“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培養模式”。發展職業教育必須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校企雙方共同辦學的道路,力爭規模化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能人才,適應促進就業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
1“校內學習+企業頂崗實習”模式,這種培養模式是一種分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先在校內理論學習與技能實訓,并取得相應工種的技能證書,企業頂崗實習是學生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
2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即學校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3 “工學交替”模式,將企業崗位需求與學校專業設置結合起來,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校企雙方共同擔負起人才培養任務,學生在企業生產實踐與學校學習相互交替,將學生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與在企業實際工作經歷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工學結合。
南通職業大學與南通大地電氣有限公司采用校企互動模式,建立“校中廠,廠中校”。 這種合作模式是我校開展校企合作,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和有益探索,該培養模式是傳統的幾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機結合,它借助企業的技術優勢、市場優勢和學校的人才優勢,能夠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輸送更多的學生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達到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的目的。
南通大地電氣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商用汽車、家用轎車、工程機械、農業園林機械配套的低壓電線束,是全國最大的商用車電線束專業生產企業,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在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雙方進行深度合作,深入“校中廠,廠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真正實現了“產業與專業對接”、“老師與師傅對接”、“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對接”。
1 產業與專業對接
(1)建立“校中廠、廠中校”實訓基地
2013年5月,校企雙方共同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約定由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設備,共同建設“校中廠”——汽車電氣研發與生產工廠。基地面積有1000多平米,基地分為三個區域:教學區域、練習區域、生產區域。教學區域配備桌椅、黑板、多媒體等教學設施,供理論教學使用;練習區域供學生練習基本功使用;生產區域配有斷線機、壓接(鉸接)機、包裹機、裝配工位、檢測裝置等,在此區域可加工公司的部分產品,整個生產區域就是一個小型的生產車間。整個實訓基地也是一個大型的一體化教室,學生通過在校的學習和培訓后就能達到企業員工的要求。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的需求,真正成為企業生產一線技術工人,學校還分批派學生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由企業負責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在企業的工作生活,擔當學生的校外導師。企業成為了學校在校外的實訓基地,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廠中校”。
(2)整合優化課程內容,共同開發校本教材
根據汽車線束的生產工藝與生產流程,以項目任務為導向,將每個生產工序作為一章,每個學習情境作為一節進行編排,每一節就是一個學習任務,也是一個實訓項目,每節內容包括任務目標、知識鏈接、任務提出、任務實施、評價等部分。教材將工作過程轉化為學習過程,將學習情境轉化為任務目標,將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相互融合,是一本很好地理實一體化教材。
2 教師與師傅對接
為了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保證校企的深度合作,學校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真正做到了教師與師傅的對接。首先,選派青年骨干教師深入工廠學習,通過工學結合、真學真做、現場教學等培養方式來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其次,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及培訓專員參與到學校的教學、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中來,并加以培養,幫助其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力,使他們成為學校教師的一份子。
3 專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對接
為了是學生能夠盡快融入企業,培養學生對企業的感情,提高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我們在平時教學中盡可能多的融入企業文化。首先,將企業管理制度引入學校日常管理中來。實踐證明,這種做法不僅能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有效約束學生的行為規范,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團隊意識,還能讓學生提前感受企業的管理方式,為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就業做好鋪墊。其次,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實訓基地內部按車間格局布置,使學生感覺到這里不僅是實習教室,也是工廠生產車間。南通大地是一家非常注重自身企業文化的私營企業,為了使學生充分融入企業,真正成為企業的一員,學校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特長,積極參與企業的各項活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并在多項活動中取得不錯的成績。
“校中廠,廠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有利于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學校的辦學條件、實訓設備得到改善,年輕教師得到成長,辦學水平得到提升,就業渠道也得到拓寬;通過校企合作,企業不僅有了穩定的人才培養基地,還可根據自身的需求系統地有針對性地培養出符合要求的技術工人,解決了企業招聘難的問題,降低了用工成本。實踐證明,“校中廠,廠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值得推廣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并且具有很好地發展前景。
[1]林慧英.“前校后廠”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證研究——以江西省華憶學校為例[D].江西農業大學,2013.
[2]張翠英.深化校企合作內涵促進工學結合教育[J].機械職業教育,2008 (09).
G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