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21)
關于非招標采購活動風險分析
梁 軍 景 琦 左 侃
(國網成都供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21)
本文針對供電企業物資非招標采購方面存在的風險及規定執行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風險和管理漏洞,提出規范管理、有效防范風險的意見和措施,明確職責、 強化培訓、 降低風險,保障企業健康有序、安全穩定發展。
非招標采購;風險分析;防控對策
隨著《國家電網公司構建兩級招標管理體系實施意見》的執行,成都供電公司電網建設投資的不斷加大,多個部門和基層單位都在牽頭組織非招標采購工作。為強化對非招標采購活動的管理,公司相繼下發《物資非招標采購管理辦法》、《非招標活動監督管理辦法》等管理文件,對非招標活動的基本概念、適用范圍、管理審批主體、操作程序、紀律監督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保證了非招標活動行為在具體的實施中有章可循,非招標行為的透明度明顯增強,在加強基礎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預防違紀行為等方面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1.1 “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執行走樣
部分基層單位在非招標過程中,該公開的不公開,該透明的不透明,重大事項及大額度資金運作未經辦公會討論,容易造成猜疑,“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在基層單位執行走樣。
1.2 缺乏充分、有效、公平競爭
表現為:商談、詢價文件傾向性明顯;有意限制、排斥潛在供應商;職權干預;供應商相互串通,惡意圍標,以貌似規范的形式為弄虛作假的行為披上“合法合規”的外衣。
1.3 非招標活動評審文件缺乏規范、嚴謹
表現為:受立項、計劃下達時間等多因素影響,對擬采購項目的前期市場調查缺乏深度和廣度,擬定非招標采購文件時較為倉促,對技術及商務的要求表述缺乏嚴謹,為合同的正常簽訂、執行留下隱患;評審資料歸檔重視程度不足,缺乏非招標采購方案評審表等系列資料。
1.4 評審過程缺乏嚴肅
表現為:評審會議缺乏嚴肅性。談判、評審過程中,評審人員缺乏積極主動,不了解評審事項,未實際參與評審過程,評審會議演變成擺形式、走過場。對參會人員的業務能力未作考察,許多不具備基本業務能力的人員作為評審人參與評審,無法保證評審質量;競爭性談判演變成單一的價格談判,很少涉及產品性能、質量、售后保障內容,為安全生產留下隱患。
1.5 供應商管理不到位
未建立完善的供應商檔案資料庫,無法及時掌握足夠的供應商信息;參與競爭的施工企業、供應商的推薦名單由單一部門提出,缺乏有效監督;重買不重管。未跟蹤收集供應商或施工企業質量、服務信息,未建立完善的供應商評價體系。
2.1 外部因素
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加上電力企業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形象,工程項目建設、電力物資采購等對于許多企業來講,具有強烈的誘惑力。為搶占市場,各參與企業除了重視提高質量、降低價格、完善服務,采取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以擴大自身產品在電力企業中的份額外,也有一些企業絞盡腦汁,千方百計通過采用非正常的手段,來影響或干擾我們的非招標采購工作,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2.2 內部因素
(1)缺乏統一管理機構
公司“三集五大”改制后,對工程類、服務類項目缺乏明確的管理機構,相關部門業務人員對非招標采購的基本概念、適用范圍、管理審批主體、操作程序缺乏統一的培訓和指導,實際工作中依據各自的理解開展工作,缺乏系統安排、統籌協調,對項目的推進、實施未形成有力的組織保證。
(2)缺乏公開統一信息平臺
為保證質量和售后服務,降低安全生產風險,業務人員普遍僅邀請熟悉的供應商或施工企業參與競爭,形成幾家施工企業或供應商多次中選的現狀,不僅易發生違規違紀現象,也必然影響社會對公司非招標活動是否公正、規范的正確評價。
(3)管理人員業務技能難以跟上管理要求
非招標活動涉及面廣,各種材料、設備、工程項目紛繁復雜,基層單位普遍缺乏有經驗的管理人員,評審人員不清楚相關流程、缺乏談判技巧、不了解市場產品現狀及新技術發展應用,被動參與會議,無法盡職履責。
(4)制度執行力弱化
公司雖已制定了非招標活動管理等辦法,但部分單位業務人員對上述規定未認真學習、領會,個別重要條款標準未量化,工作中憑個人的理解開展工作,甚至知曉規定并不執行。檢查、監督等環節存在走過場的現象,企業制度執行力弱化、缺失,執行走樣。
3.1 明確公司非招標活動責任管理部門
非招標活動主要涉及工程項目施工發包、物資采購及服務采購等三大塊。建議明確管理部門,統一制定管理辦法,按照協同監督要求,加強對基層單位的業務指導和縱向監督,對出現的不規范行為,及時下發監督整改通知書,督促其整改落實。
3.2 強化項目管理人員培訓教育工作
(1)強化項目管理人員、評審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業務人員綜合素質,引入考核準入制度,實施持證上崗;
(2)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使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干事、干凈”的采購工作原則,面對商業賄賂不敢為、不愿為、不能為,增強抵制商業賄賂的能力。
3.3 創新監管辦法、提高監管效能
(1)建立動態化全過程監控機制。把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檢查相結合,從多個角度、不同方位,對包括采購當事人在內的所有參加對象都實施全過程監督。
(2)建立剛性化問責機制。明確承擔責任的主體。采購代理機構、采購單位、采購監管部門及供應商、評審人員等參與采購的部門和人員,都是公司非招標采購的責任主體,根據其在采購過程中擔當的不同職責,都應承擔相應責任。
3.4 加強供應商管理工作
(1)建立完善供應商產品質量和履約服務信息系統,定期召開供應商座談會議,掌握其實際經營狀況,及時了解供應商產品市場反映和評價,及時調整供應商結構,優化供應商群體。
(2)規范供應商評價工作,加強評價的組織與管控,提高對供應商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全面掌握供應商在合同簽訂、產品制造、運輸交付、安裝調試、運行維護過程中出現的產品質量和履約服務情況,強化評價結果應用。
3.5 研究解決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采購本身就是一項陽光下的事業,無論是招標采購還是非招標采購,只有依法依規做好信息公開工作,將所有能夠公開的信息和流程都“曬”在陽光下,才能有效地防范各類違紀事件發生。
[1]陳武,楊家本.采購過程風險管理[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06).
F40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