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安縣環境保護局,遼寧 鞍山 114100)
縣級環境監測站改革初探
許付仁
(臺安縣環境保護局,遼寧 鞍山 114100)
本文通過對縣級環境監測站存在的政事不分、設備陳舊落后、化驗室及專業人員配備嚴重不足;標準化建設配備的儀器、設備無專業人員操作、閑置、利用率低;監測數據可靠性、分析性不強,很難做到“三個說得清”;監測站人員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的分析,說明了監測站改革的必要性。進而闡述了從管理機制體制、監測資源、機構布局諸多方面進行改革,才能適應當今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
縣環境監測站;改革;初探
1.1 縣級監測站存在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000多個縣級環境監測站大多數未達到國家三級站建設標準,受縣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領導,人、財、物均受縣級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支配,技術方面受市環境監測站指導??h級環境監測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帳戶不獨立,花一分錢,由縣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不利于監測站業務開展;二是縣級財政多數比較困難,沒有將環境監測站業務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監測經費無保障;三是縣級監測站實驗室條件非常之差,有的無固定監測用房、監測儀器設備陳舊落后,有的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四是縣級監測站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多數不是學環保專業或者是分析專業的,有的監測管理、實驗的基礎理論都不曉得,就從事此項工作;五是縣級監測站所出具的監測數據,有的缺乏加標實驗等質控程序,數據可信度差;六是監測數據綜合分析能力不強,無法作為環境管理和科學決策的依據。要解決這些問題,縣級監測站有必要進行改革。
1.2 縣級監測站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縣級環境監測站是為縣政府和環保部門科學決策和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的單位。按照建設生態文明新要求,完善環境監測體制機制,探索建立環境監測管理一盤棋、監測隊伍上下一條龍、監測網絡天地一體化的現代化環境監測格局。積極開展地表水、地下水、空氣、酸雨、噪聲、土壤、生物等環境要素和污染源監測工作,全面掌握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狀況??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創新監測報告編制和監測信息發布等工作,實現更高水平的“三個說得清”,說得清污染源狀況;說得清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說得清潛在的環境風險。為了適應環境監測工作的要求,亟待需要環境監測站改革。
從環境管理的三種模式來看,需要進行環境監測站改革。一是以環境污染控制為目標導向的環境管理。其標志是實施嚴格的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措施。這就要求做好總量減排監測,特別要做好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以及氨氮、氮氧化物監督性監測工作,開展畜禽養殖等新增方面的監督性監測工作;二是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的環境管理。標志是實施更加嚴格的環境質量標準,以環境質量目標“倒逼”經濟結構調整,實現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需要環境監測作為支撐;三是以環境風險防控為目標導向的環境管理。以風險預警預測和應對為主要標志的管理模式,需要環境應急監測。
按照政府職能轉變和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堅持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科學界定縣級環境監測站功能定位,開展環境監測站改革試點、逐步推進環境監測站體制機制改革、整合監測資源、優化布局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縣級環境監測站市場競爭力,推動縣級環境監測站技術服務業做強做大,將“三個說得清”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3.1 縣級監測站具備改革基礎條件。國家環境保護部2003年和2009年分別進行了縣級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分別于2004年和2013年完成了驗收,使縣級監測站從實驗室用房、監測儀器設備、監測經費、監測人員保障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監測能力顯著增強。這些都為縣級監測站改革奠定了基礎。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是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給環境監測站的指令性監測計劃,通過加大政府購買監測服務力度,不斷增加監測收入,增強監測實力,有利于縣級環境監測站改革。
3.2 縣級監測站體制機制改革??h級監測站應按政事分開、自主經營、自付營虧、指令性監測政府付費的原則,進行縣級監測站改革。政事分開、自主經營、自付營虧能充分調動監測站職工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監測站自主經營,可以按照監測工作需要招聘專業技術人才,提高監測人員業務素質。例如臺安縣2011至2012年招聘了5名大學本科環保專業畢業生充實監測隊伍,大大提高了臺安縣環保監測站的監測能力;指令性監測政府付費,能補貼縣級環境監測站部分費用,為監測站發展奠定基礎。
3.3 優化布局結構、整合監測資源??h級監測應優化布局,做到一縣一個監測(檢測)機構;統籌疾控中心、糧食檢測、建筑工程檢驗檢測等資源,為全縣各部門提供監測(檢測)服務。比如,疾控中心、糧食檢測部門都有原子吸收等檢測儀器,資源整合后可以購置一臺設備,既節省了重復購置設備的資金,又節省了實驗室和人員費用。節下的資金可以購置其它儀器,拓寬檢測項目,增加監測(檢測)收入,進而做強監測(檢測)業,提高競爭力。
針對大部分縣級環境監測站存在的政事不分、設備陳舊落后、化驗室及專業人員配備嚴重不足;標準化建設配備的儀器、設備無專業人員操作、閑置、利用率低;有些業務不能開展,比如,氨、硫化氫、非甲烷總烴等特征污染物縣級監測站一般不能完成;監測數據可靠性、分析性不強,很難做到“三個說得清”;監測站人員積極性不強等等。綜上這些問題,亟需予以解決,這就需要對監測站從管理機制體制、監測資源、機構布局諸多方面加以改革,才能適應當今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
[1]姜國斌.縣級環境監測站標準化能力建設探討[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01):1.
[2]2013年鞍山市環境監測工作要點[R].鞍山市環保局,2013.
許付仁,男,1961年2月28日出生。1990年畢業于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環境管理專業;200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環境工程系并獲工學學士學位;在臺安縣環保局工作,歷任監測站站長、管理科科長、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現任臺安縣環境保護局經濟開發區分局局長、環保局黨組成員、高級工程師。2010年被告臺安縣委、縣政府評為縣直機關優秀干部、2011年被臺安縣委、縣政府評為招商引資優秀服務工作者、主要研究領域:環境管理、環境工程。
X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