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縣人民醫院(301900)劉鳳榮
1.1 資料 2010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兒科住院的30例病毒性腦炎均為輕度和中度患兒,臨床診斷標準依據《兒科學》病毒性腦炎診斷標準。將30例病毒性腦炎患兒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齡1.4~12歲,平均5.7±2.3歲;對照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齡1.3~13歲,平均5.9±2.2歲。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無統計學差異。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綜合治療,治療組在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神經節苷脂注射液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靜滴,每天1次,10~14天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 ①治愈:體溫正常,頭痛、意識恢復,住院時間縮短;②好轉:體溫及意識障礙明顯好轉,有輕度恢復期癥狀或輕度后遺癥;③無效:體溫及意識障礙無改善,有較重的后遺癥或病情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5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1 治療結果比較治療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附表1。
2.2 癥狀體征改善 治療組發熱時間、頭痛、意識狀態、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均<0.05)。見附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附表1 兩組治療效果統計

附表2 兩組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病毒性腦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腦實質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常見的病毒有腸道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腦實質損害的癥狀和顱內高壓征,如發熱、頭痛、嘔吐、抽搐,嚴重者出現昏迷,及時治療預后良好,病情危重,可導致死亡或遺留后遺癥,如癱瘓、智力低下、繼發癲癇等。目前治療上常規應用抗病毒藥物、鎮靜止驚、降低顱內壓的基礎上加用神經節苷脂,在兒科臨床中能有效提高病毒性腦炎患兒的治愈率,與對照組相比總有效率明顯提高。特別是可以顯著縮短患兒的熱程、昏迷時間,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因此與常規綜合治療比較,病情恢復較快,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均較低,療效明顯,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是治療病毒性腦炎的有效藥物。
神經節苷脂(GM1)是一種異構的含唾液酸的膜糖脂,其分子由一個疏水的酰胺部分和一個親水的唾液酸寡糖基團組成,廣泛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1]。GM1是存在于哺乳類動物神經組織中一種重要的神經節苷脂,對神經元細胞分化、生長、軸漿轉運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對缺氧缺血腦損傷有保護作用[2],GM1可加強營養因子對神經細胞的作用,促進神經再生,減少病灶周圍細胞的死亡,GM1本身還具有神經營養作用,與神經營養因子類似,也參與信息由細胞外向細胞內的傳遞,并參與細胞的生長、分化功能。臨床研究證實,GM1能有效控制新生動物因缺氧缺血造成的腦水腫、神經原壞死、細胞凋亡等病理過程,抑制興奮性氨基酸而升高保護腦細胞改善腦活動[3],具有醒腦作用,臨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