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勇
摘 要:基于中學英語新課標對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緊抓詞匯學習,運用高效的記憶方法,多方面提高學生記憶效率,為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抓好快速閱讀、細讀、復讀等必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巧,大幅提升學生閱讀技能。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詞匯學習;閱讀技能;方法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在提高高中學生英語學習中尤為重要。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高中生畢業(yè)必須達到7級水平,即:能從一般文章中獲取和處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能通過上下文猜測生難詞,
理解語篇意義;能通過文章中的線索進行推理。鑒于這一高要求,結合筆者所教學生閱讀能力較差的實際情況,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英語中,筆者做了一些嘗試。
一、緊抓詞匯學習,擴大詞匯量,打好閱讀根基
閱讀理解的提高必須先依賴基本語言技能。閱讀的基礎是詞匯。詞匯是影響閱讀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筆者利用新課程教材中每個模塊的詞匯學習資源,根據(jù)每個學生自身的實情,讓學生充分利用早自習前20分鐘和晚自習前20分鐘,每天分散記憶5~10個生詞,日積月累。詞匯記憶對于筆者所教的學生來說,大部分的情況主要不是記不住的問題,而是容易忘的問題。針對這一現(xiàn)實,筆者從三個方面去解決:
(1)從高中一年級開始,教給學生如何利用記憶規(guī)律來提高記憶效益: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循序漸進的直觀描述,人們可以從遺忘曲線中掌握遺忘規(guī)律并加以利用,從而提升自我記憶能力。因此,我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記憶能力,選擇每組3個詞或5個詞的量,制定出詞匯記憶表。同時,根據(jù)學生座位關系把學生編成三、四人一個小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監(jiān)督、共同提高,也能形成競爭學習的氛圍。
(2) 讓學生學會在文章中去理解詞匯,英國語言學家Randolph Quirk說過: “我們只有見到一個詞在上、下文中實際用了的時候,才能談到這個詞的意義。”在學習新模塊之前,讓學生在每個模塊的閱讀文章中,先標出生詞,然后在讀中去領會各個生詞的詞性和意思。
(3)光靠機械記憶去“死記”,記憶效果是最低下的。筆者在單詞記憶方法上切實給予學生以指導,教會學生用科學的記憶方法。教會學生用讀音規(guī)則、英語構詞法知識來記憶,擴展詞匯。
二、培養(yǎng)閱讀技巧、提高整體閱讀能力
高中生要達到新課標閱讀的目標,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是很重要的。對于新課標文篇的學習,筆者通常采用快速閱讀、細讀、復讀3個步驟。
1.快速閱讀文章,把握文章主題并獲取主要信息
快速閱讀(Fast-reading),是整體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字一句的慢讀往往會影響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只有在快速閱讀過程中,集中思想,讓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中,才能快速又準確地找到所需信息,抓取主要細節(jié),理解文章主題大意。在每個模塊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中,筆者都首先會讓學生用5~10分鐘時間,通過快速閱讀完成主題理解,主要信息辨別等練習。
在快速閱讀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會存在閱讀障礙。分析其原因,總體上有兩點,一是有的基礎較差的學生常常感到由于不認識的詞匯較多而讀不下去,于是就覺得沒法讀懂而無所適從,甚至放棄。針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引導這類學生克服“怕”生詞的恐懼心理,讓他們明白不是有生詞或生詞較多就沒法讀或讀不懂。二是個別學生沒有正確的思維習慣,只重速度而忽略了從文章結構和邏輯關系去理解整篇文章。根據(jù)文體的不同,教師要有意識地、分時段地在課堂教學中教會他們?nèi)绾稳グ盐崭鞣N文體的特點,學會理解文章結構。
2.細讀文章,深層次理解,培養(yǎng)分析推理能力
細節(jié)決定成敗。為了達到“能通過上下文猜測生難詞,理解語篇意義;能通過文章中的線索進行推理”這一要求,教師要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采取讓學生在快速閱讀任務完成的基礎上,逐段細讀,或者根據(jù)文章結構合段細讀,設計相應練習的方式。
3.復讀課文,學習理解語言,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學習和閱讀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把握語言結構,可以更好地促進閱讀理解的準確性;而在閱讀中又能學習到許多優(yōu)美的語言,提高語言運用技巧和能力。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在復讀環(huán)節(jié)教會學生分析詞匯,分析經(jīng)典句式并幫助學生理解難句。
誠然,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一個長期學習和訓練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地摸索和總結,才會找到一套適合學生實情的高效閱讀方法,讓學生真正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Randolph Quirk,Sidnef Greenbaum,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Hong Kong:Longman,198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黎茂昌.新課程中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北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