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預習是教與學的第一環節,是“先學后教”教學思想的實施前提,是實施“學案”教學的基本思路之一,預習質量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效度。預習作業是教師為幫助學生預習而設計的預習具體表現形式。精心設計好小學英語預習作業,從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實現課時教學目標奠定基礎,從而有效強化教學效果。欲了解怎樣設計小學英語預習作業,需先探索預習的意義、預習及預習作業的特點,以為怎樣設計小學預習作業做好鋪墊。
一、預習的意義
在工作中觀察發現,眾多教師的回家作業主要以復習為主,較少涉及預習作業,甚至部分作業從未提到預習作業。主要表現為:無預習作業;預習作業內容及要求隨意,缺乏針對性,即便有預習作業,往往也是相比復習比重差距大,預習作業含糊不明確,如“預習P32”等。教師所布置的預習作業,“預習內容與教學內容不相關或相關度不高”;“預習能力要求不科學”,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缺乏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不重視預習”[1]。長期的教學經驗證明,精心的預習作業對于強化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都具有重要意義。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預習作業作為教學的第一環節,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其他各個環節。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預習及預習作業對于教與學的意義。
1.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學生提前預習,可以大致了解課文的主要知識點,甚至通過自學,能解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在上課期間,老師的提問,學生如能應答,學習的自信心和熱情就會高漲,可從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獲得學習的自信,提高學習興趣。即所謂的“預習讓你很主動”[2]。
2.預習可避免學生思想開小差。當學生遇到理解困難時,很容易思想開小差。如果預習工作做得好,教師上到哪里,學生思緒就比較容易跟到哪里。即使學生在課堂上思想開點小差,其思緒的回歸也比較迅速。
3.了解預習情況可幫助教師了解學情,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學生有哪些問題,哪些是學習的難點,總是和教師的想象有所偏差的。教師認為的難點不見得就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如何使教學具有針對性,要靠預習的作業提供給教師參考。
4.具體的預習任務可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明確下節課的教學大致內容甚至重難點,也能明確自己的思想困惑及希望能在下節課中想要學習的內容。
5.科學的預習方法能有效指導學生的自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對形成縝密的思維和做事方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預習及預習作業的特點
由于預習具有前瞻性特點,同時具備簡要性(任務不能復雜)、承接性(聯系前后知識)、方向性(了解學習要點)的特點,即所謂的“先學”,需要和課堂學習及課后復習緊密配合。
根據預習的特點,預習作業需教師設計,從而衍生出預習作業的自身特點,教師在設計預習作業時就應該注意這些特點。預習除了具有全局性、針對性、趣味性、循序性外[3],還有以下一些特點:(1)簡易性,因預習的初步性特點,所以預習作業不宜太多,分量輕便,簡單可行。(2)指導性,預習作業必須明確清楚,能指導學生學習,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促進學習習慣養成。(3)開放性,作業既要包含知識方面又要包含能力方面;既要有規定性,又要有學生自由提問的空間。學生預習提出的問題是教師最重要的教學材料和來源。(4)啟發性,預習作業應盡量做到無答而能使學生獲知的效果。精心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獲得新知,有的問題可以只思考,無需回答,或留到課堂討論,或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探索。(5)探究性,精心設計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資料的查詢獲取想要的答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6)多樣性,形式單一,不利于培養人的能力和興趣。(7)層次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不同的層次性,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特點也不同,預習作業需有不同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的學生需求。(8)承接性,預習作業可以承接上節課內容,為下節課做好準備;也可以貫通復習,甚至代替部分復習作業。
三、關于預習作業提交時間的探討
預習分為學期預習、階段預習和課前預習[4]。然而,一般預習作業由教師設計,尤其是低年級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需要指導,一份比較全面而高效的預習作業顯得非常重要。預習作業一般采用學期預習作業比較方便些,有利于提前下發作業,有充分的提交作業的時間,方便教師教案的及時修改。筆者通過反復實踐,認為課前預習作業一般要求在新課的前2天上交,以方便教師及時調整教案內容,不至于讓學生忘記預習的內容,做好課前準備。在澳大利亞“教師講的作業是上個月布置的”[5]中可以看出作業布置時間上存在中外差異,方法各有不同。筆者認為,小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時間久遠的作業并不十分合理。澳大利亞的“作業的內容盡管也有解答式的,但大多數卻是探究式的作業。這既體現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又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5]。探究需要更多時間,那么“上個月布置的”也有其必要性。從這點看,預習作業提交的時間需要和作業的性質相匹配。
四、小學預習作業的實踐探索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弱,學習習慣尚未真正養成,同時意志比較薄弱,那么小學預習就必須有更加明確而詳細的作業要求。就小學英語預習作業而言,預習作業無外乎口頭作業、聽力作業和書面作業三種。
小學預習作業的形式可以根據教師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和喜好選擇相應的形式。如安徽銅陵金昌小學的張婷在《巧設英語預習作業,精彩課堂有備而來》中提倡的形式是:(1)我會聽;(2)我會看;(3)我會找;(4)我會做[6]。洪澤縣實驗小學的朱從寶提出的是“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7]。
當然,預習作業的形式還可以根據教師的意圖而變化多樣。筆者根據預習作業的特點,以上海牛津英語4B Module3 Unit2預習作業設計為例,試設計一個單元的預習作業并作簡要分析,供為參考。其中★題較難,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題后括號部分為預習作業設計說明。
P37
(一)聽課文,并跟讀2-3遍。(正音,接受能力強的2遍,弱些3遍。檢驗主要靠課堂上學生范讀。)(約5-10分鐘)
(二)根據提示劃出課文的中詞語及句子。(遵循預習作業的簡要性特點,初步解決詞匯和重難句子,節約學生的查字典時間,若仍有個別詞語,則學生自己通過字典查詢。)(3分鐘)
1.起床?搖?搖?搖 ?搖?搖2.七點一刻?搖 ?搖?搖?搖?搖3.七點半?搖?搖?搖?搖 ?搖
4.刷牙?搖 ?搖?搖?搖?搖5.七點四十五?搖?搖?搖 ?搖?搖6.吃早飯?搖?搖?搖 ?搖?搖
7.遲到了?搖 ?搖?搖?搖?搖8.現在什么時間了?
(三)回答。(初步理解短文大意,理清短文思路,同時凸顯重點句型。)(約2分鐘)
1.What time does Kitty get up?
2.What time does Kitty brush her teeth?
3.What time does Kitty have breakfast?
(四)學生問題。(“學生問題”應該是教師最為關注的地方。此項設計遵循預習作業的開放性特點,提供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此處提的問題深度存在很大區別。“學生問題”有利于學生養成愛動腦筋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同時教師可通過學生所提問題了解學生學習所需,調整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體現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約1~2分鐘)
P38
(一)聽課文,并跟讀2~3遍。
(二)根據提示畫出課文中詞語及句子。(略)
(三)試用自己的話說說“My morning timetable”。(遵循預習作業的分層性特點,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要求有所不同,然后課堂上檢驗評價。)
(四)學生問題。
P39
(一)聽課文,并跟讀2-3遍。
(二)根據提示劃出課文中詞語及句子。(略)
(三)回答。(略)
(四)試查查下面是哪兩種時間的表達法。(遵循預習作業的探究性特點,由學生通過資料查詢,自我梳理出時間表達的兩種方法。)
five forty-five ?搖?搖?搖 ?搖?搖
a quarter to six ?搖?搖?搖 ?搖?搖
(五)試說說“My Friday evening”。(分層要求,課堂上檢驗,用作復習作業時再做較高要求。)
(六)學生問題。
P40
(一)聽課文,并跟讀2-3遍。
(二)根據提示劃出課文中詞語及句子。(略)
★拓展比較:tomorrow morning與the next morning。
(三)回答。
(四)學生問題。
P41
(一)聽課文,并跟讀2遍。
(二)根據提示劃出課文中詞語及句子。(略)
(三)試辨音。
1.A.mouse B.house C.touch D.owl (答案課上公布。)
(四) 羅列一些包含/au/音的學過的詞匯。(課上通過學生腦風暴或思維導圖完成。)
(五)學生問題。
五、結語
實踐證明,一份精心設計的具有針對性的預習作業,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形成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非常有幫助。同時,預習作業重視落實,重交流,重思考。應讓預習作業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幫手,成為調動學生的積極、增強學習自信心的推動工具。
參考文獻:
[1]秦賢.淺談小學英語預習作業布置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3).
[2]金偉.最高效的學習方法[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1:59.
[3]劉鳳瑞,董成棟主編.當代教育科學探索[M].中國檔案出版社.2006.5:147-148.
[4]金偉.最高效的學習方法[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1:60-61.
[5]劉堃.作業改革淺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2(12).
[6]張婷.巧設英語預習作業,精彩課堂有備而來[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12).
[7]朱從寶.一種簡易有效的學習方式——預習[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