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弼蘭
摘 要: 文科類專業的校企合作是一個難題,而小語種專業校企合作則是難上加難。本文通過分析小語種專業的校企合作存在的典型問題,對如何實現小語種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探討,旨在為高職小語種專業的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小語種 校企合作 存在問題 合作對策
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的改革成了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主流。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努力,部分理工科專業在校企合作、工學交替上出現比較成功的典型。但是外語類專業由于種種原因,校企合作開展得不太理想,尤其是對零起點學習的小語種專業來說,校企合作有其特殊性與艱難性。
一、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作為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職院校已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校企合作模式。
1.訂單式合作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是比較符合我國職業教育現狀的一種模式,是指學校根據企業反饋與需求,組建相應班級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培訓,是理工科專業校企合作比較有效的模式。這種模式中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主要由企業提出和制定,學校承擔培養任務,由于針對性強,而且突出了職業技能培訓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培養出來的學生在職業技能和適應能力上表現出明顯優勢。
2.校企互動式模式。互動式培養是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常見模式。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基地、設備,參與人才方案的制訂,對學生的實訓進行指導,與相關專業共同開展課程開發,教材編寫。企業定期指派專業人員和優秀員工校開展討論、作報告、短期授課。學校老師給企業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素質。通過校企雙方互動,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技能訓練的過程,為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3.工學交替模式。交替制是指在校學習期間,安排工作期,在工作期內,學生是以“職業人”的身份參加頂崗工作并獲得相應報酬。這種學習形式使得學習與工作融為一體,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掌握生產技巧和生產過程中較重要的管理知識,而且工學交替制下學生由于在企業實習,在擇業中處于優勢。
4.學校引進企業模式。將企業引進學校,就是將企業的部分生產線建在校園內,可以在校內實行理論學習和頂崗實訓相結合的辦學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解決企業場地不足的問題,又可以解決學校實習實訓設備不足的問題。
二、小語種專業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校企合作制已被廣泛應用于職業院校的理工科專業,但對文科類專業,特別是小語種專業來說,與企業深度合作是很難實現的。
1.缺乏校企合作平臺。雖然現在重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并開展了試點,但還沒有建立完整的校企合作準則和指導手冊,對校企合作的企業沒有相應的投資與獎勵機制,對校企合作中的企業利益保護不夠,校企合作完全只是建立在供求關系上。
2.企業對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小語種專業因為其本身的限制,對口的企業基本上是外企,而外企對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沒有興趣。因為即使不通過校企合作,企業照樣可以輕而易舉地聘用到高水平高能力人才。
3.小語種專業有它特有的局限性。小語種人才的需求量雖然很大,但這些需求是分散的,一個企業一般只需要兩三個,從而降低企業對小語種專業特別是職業院校的小語種專業的吸引力。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共兩年,對于零起點的小語種學生來說,雖然掌握一些基本的詞匯和語法,卻未必具備靈活運用外語進行日常交流及交際的能力,而且只具有語言層面的知識結構往往無法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
三、小語種專業校企合作對策
1.小語種專業的對口企業是外企,所以它的校企合作更需要政府支持。只有在政府統籌和支持下,才能真正實現深層次的合作。各級政府要從地方經濟發展的高度,規劃職業院校和企業的發展,統籌校企合作,將校企合作任務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推進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制定有關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規和條例,明確政府、企業、學校在職業教育中的職責和權利,明確企業和職業院校雙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責任和義務,保障校企深度合作,實現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2.小語種專業校企合作的有效實施,迫切需要學校的支持。學校要建立學校、系部、教研室多層次全方位的管理體系。與地方行業協會溝通聯系,邀請企業的相關人員共同制訂專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建設職場化的校內實訓基地,加強與外企的合作,選擇與小語種專業密切相關,與學校距離較近的企業開展合作,滿足學生工學交替需要,依托自己有利的專業優勢,積極聯絡相關政府部門,承接外企職工培訓項目,實現學校企業的共同發展。
3.高職小語種教師是語言專業出身,雖然有較強的語言能力,但缺乏行業實踐經驗,這樣容易在課堂上照本宣科,采用本科院校的思路和模式,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方面無法體現其效果。因此,結合校企合作培養體系,教師要有計劃地直接參與企業管理,服務過程,強化自身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把企業的一些涉及外語的項目和任務融入進來,讓學生在課程內針對這些項目所需要的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為促進后續的校企合作做好準備工作。
要使小語種專業的校企合作產生最大效益,政府、學校與企業要通力合作,協調處理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形成一套可行的評價體系,使校企合作真正發揮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易勇.關于高職英語專業校企合作創新模式的探討[J].吉林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12(8).
[2]孫豐勤.深化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J].考試周刊,2009(35).
[3]王先育.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施[J].中國西部科技,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