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杰+于凌云
摘 要: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是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理論課程。本文嘗試在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并結合樂理視唱練耳課的學科特點進行深層次的探索與嘗試。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樂理視唱練耳課程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提高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技術素養和創新能力,是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知識與聲樂課、鋼琴課結合得非常緊密,這部分內容我們更希望學生可以根據對當前問題、任務的理解,運用已有的技術知識、技術能力和技術體驗,提出設想與方案、在完成既定的任務過程中,對技術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并逐步形成技術思維。因此,我們嘗試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的理論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學生是知識加工的主體。任務驅動(Task-Driven)是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指導的具體教學原則之一。
作為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實驗式學習。從有意義的學習出發,要求學生通過完成有意義的任務,達到一定的學習知識與解決問題技能的目標。
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實施流程
基于以上理論觀點,結合教學內容和對聲樂、鋼琴技藝的認知規律,我們實驗了以“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任務評價”為主要結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即在呈現任務環節,由教師把任務細化,學生接受任務并制定計劃;在明確任務環節,由教師創設好情境,學生進行任務的剖析,發現問題并進行解決,教師進行指導;在完成任務環節,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結果組裝,教師進行引導和幫助并適時指導;在評價任務環節,由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教師進行總結與點撥,完成集體的共同提高。
經過實驗,該教學模式具有穩定性高,實踐性、可操控性強的特點。
三、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操作例舉
《蝴蝶蝴蝶真美麗》幼兒園小班孩子經常唱的一首兒歌,歌曲曲調優美流暢,節奏規律整齊,歌詞清晰易記。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回顧音程結構判斷流程;分析《蝴蝶蝴蝶真美麗》的音程結構;評析音程擴大縮小帶來的不同聽覺感受。
課前任務:要求學生搜集《蝴蝶蝴蝶真美麗》的樂譜并進行識譜。
1.第一階段:呈現任務
任務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是問題提出的外在表現。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心理發展和認知水平,將課程中所規定的知識內容進行分解、并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有趣的任務之中,提出學習任務,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而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具體操作如下。
情境導入,引出課題。教師請學生通過一組音程習題來回顧音程的計算辦法。布置小任務:每兩人一組,為自己和對方各出一道音程計算的題目,并得出答案。教師隨機抽取幾組同學到黑板上完成該任務。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形式完成該簡單任務,回顧計算音程的流程。
教師和學生一起對黑板上學生的題目進行分析,總結并呈現本節課的主體任務:將進行兩個音的音程計算擴大到進行n個音,也就是一首兒歌所有音符之間的音程結構計算。
2.第二階段:明確任務
學生對完成任務有了一個初步的實施方案,教師要引導其進行任務的進一步剖析,使之明確化和具體化,擬定完成任務的可行性計劃或者方案。教師還應創設情境,提供與完成任務的相關學習資源、參考方法等,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完成任務的動機和興趣。
3.第三階段:完成任務
例:學生開始進行《胡蝶蝴蝶真美麗》兒歌的音程結構分析。
活動中間,學生會提出一些疑問,教師應進行巡視和觀察,適當做分析和指導。在所有的學生完成此任務后,教師播放《胡蝶蝴蝶真美麗》的視頻,請所有學生根據音程結構擴大或縮小帶給我們的不同感受進行欣賞。
4.第四階段:任務評價
評價是學習者學習情況回饋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學習者掌握自己學習情況,進一步激發學習動力和完善其知識結構,提高綜合能力的重要方法。當任務完成后,首先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教師正確引導,修改完善。其次,舉行一個感受交流會,請學生交流自我感受,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點評,看看誰能夠把感受抓得最準。學生通過再次分析任務,利用有效的學習情境,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思維方法,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解決任務,既復習了音程的結構判斷,又學會了一首兒歌的樂曲分析,并對于音程擴大和縮小帶來的不同感受有了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分析和理解歌曲的能力。
(作者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