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鋒
摘 要:本文從目前中職學校招生所面臨的困境談起,就造成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質普遍不高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提升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質提供研究和解決的思路。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綜合素質 學生培養
一、中職學校招生所面臨的困境
自中等職業教育并軌、畢業生由計劃分配轉向自主擇業之后,中職學校對廣大學生以及家長的吸引力逐漸減弱,隨之而來的是中職學校招生數量的銳減。面對危機,各中職學校招生對象是以初中畢業生和部分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高中畢業生為主,只要有學生報名,就被中職學校錄取入校,這樣直接導致中職學校學生整體素質普遍不高。
另一方面,隨著勞動力市場形勢的嚴峻,再加上中職教育的畢業生文憑較低,缺乏市場競爭力,畢業生就業問題也日漸突出。與此同時,有關畢業生就業的負面消息也諸見報端:缺乏責任感、使命感,急功近利,專業知識掌握不牢等。
由此可見,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強中職教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發展成為適應人力資源市場和用人單位需求的人才,就成為了中職教育當務之急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現狀及分析
當前,各個方面對于“綜合素質”的研究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但大多認為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執業資格素質和身心素質五個方面。具體說來,思想道德素質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科學文化素質是指在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的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人文素養;專業技能素質是指專業素質、學習素質、信息素質、創新素質和職業素質等方面的教育;執業資格素質是指具備所從事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所具備的職業資格管理水平和道德要求;身心素質是指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的教育。
1.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現狀
中職學生充滿激情、思想活躍,但與本科、高職生相比,他們年齡較小,對世界、對人生缺少理性思考。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網絡已流行,信息異常發達,他們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存在的偏頗,需要學校加以正確的培養和引導。
2.中職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現狀
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不僅僅要加大學生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量,還要從思想、方法、精神上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在課程設置上,學校對于沒有實用色彩的人文社會科學也較少涉及,即使在選修課有所補充,卻并非學生首選。這直接導致一大部分學生不能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和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同時在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方面與自己的年齡不符。
3.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現狀
中職畢業生的工作普遍是在生產第一線,所以學校要切實加強對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把具有畢業證書與技能證書的學生培養計劃落到實處。目前由于地域因素的影響,內地大部分中職學校現行的教學體系并沒有全部實行一體化教學、場景化教學。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實操能力的提高,同時也限制了學生對專業情感的培養,直接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
4.中職學生的執業資格素質現狀
由于中職學生的文憑較低,再加上社會上各種執業資格考試的報名條件的限制,相當一大部分學生在畢業時在職業資格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有些僅僅只能達到“員級”。這一點結合筆者學校的專業特點,學生在畢業時可以拿到的是都是施工員、造價員、資料員、安全員等一些級別較低的資格證書,而且與崗位適應的管理水平也有差距。
5.中職學生的身心素質現狀
身心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目前中職學校的身心素質培養上存在一些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的課余生活只要圍著電腦、智能手機轉,就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學生在學習之余,參加業余生活的積極性不高。長此以往,學生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再者,由于許多中職學生覺得自己上了中專,感覺自己不如別人,“破罐子破摔”心理較重;目前的中職學校的90后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習慣于家長的包辦,形成慣性依賴。他們一旦離開親人,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造成了中職學生心理素質相對較弱。
三、小結
綜上可見,造成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綜合素質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要解決該問題,更多的責任則是需要學校來承擔。學校如果要在短時間內把這些事情做好,也面臨著各種困難。如果能夠在以學校教育為主的基礎上,家庭、社會也都盡一份責任,解決中職學校畢業生綜合素質的問題也將不再是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1]陸體艷.略論如何開展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教育[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3(4).
[2]萬東.論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與就業質量的關系[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4).
(作者單位: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