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生活的知識,初中語文更是貼近生活的教學。對于農村語文教學來說,生活元素的融入無疑是為語文教學增添了樂趣和實踐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農村;生活化;課外實踐
一、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1.生活化教學是農村教學的實踐手段
語文是生活的藝術,最簡單的生活應當作為農村孩子學習語
文的法寶,也是農村學生學習語文的優勢。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作品都是作者根據自己小時候在農村貧苦家庭中生活的經驗來進行寫作的,比如《在山的那邊》《童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等,多是取自農村的生活和農村的景色。農村的孩子對其有著精確的理解,能夠體會到作者內心的情感變化。生活化的教學將這種感受最大化,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語文,應用語文。
2.生活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記憶語文知識
生活化的教學是將知識變成生活經驗,通過在生活中不斷實
踐,成為學生“血液中的一部分”,與學生息息相關,這樣記憶就不再是一件難事,而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語文中存在一些和現實場景相似的語句,借助生活的形象就可以讓語文知識
生動化,降低理解和記憶的難度。
3.生活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生活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探索知識能
力的重要方法。傳統的語文教學只教會了學生記憶語文的能力,但是如何應用自己的語文知識卻沒有能得到鍛煉。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不足也是因為它沒有什么實際意義,認為學習它只是為了考試。通過生活化教學,能夠挖掘學生的探索精神,發揮他們的潛力,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
二、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主要手段
1.聯系實際教學,進行“接地氣”的教學
語文課本中選取的多是一些大文豪、古代詩人、詞人的著作,在學生看來是遙不可及的。自然學習時對其的理解也就處在老師的講解和課本的注解上面,不敢或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進行進一
步的探究。對其的記憶也僅僅局限在填詞考試上面,而忽視了其對生活的真正作用。
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引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做一些類似的陳述。比如,在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時候,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追求理想,小努力逐漸成就大成功的例子。之后再鼓勵學生聯系自身,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樣聯系自身實際的教學拉近了作者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也就更具深度。
2.觀察生活,成為自己生活的作家
如果說語文是一件藝術品,那么生活就是其鑄造者。也許對于大文豪來說,生活的每個細節都是文學創作的素材,每一處景色都能夠引發他們的思考。所以在學習語文的時候,重要的就是對生活的觀察,不僅要觀察作者帶領我們走進的生活,更要觀察我們“設身處地”的生活。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帶領學生走進作者的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元素來進行教學。比如,在《童趣》一文中,為什么作者能夠觀察到如此美妙的畫面,就是他善于觀察,富有童心。老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這些場景,然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看能否有新的發現。在日常的作業中,也要多加入生活元素,讓學生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去完成語文作業。
3.改變語文考查方式,生活化語文測驗
傳統的語文考試就是試卷一張,寫個作文、背個課文、寫寫生字就能夠“過關”。但是這離真正的語文教學還有一段距離,特別是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講,家庭的教育不夠,課外的活動不多,一些興趣和愛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培養。所以在語文的教學中,老師要擴大教學面積。
首先,要從考試的層面開始。改變原來單一的試卷考試的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測驗方式。比如讓學生針對某一個課題做調查報告,寫出自己的感想。也可以結合某個課文寫一篇自己的讀后感,然后讓同學老師評分,并作為考察的一部分。也可以放寬要求,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方式來展示自己的語文所學。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也可以采用周記或是日記的方式,不斷總結自己的所學,和實際相聯系,轉換成自己的語文知識。
總之,語文的生活化教學是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手段,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應用知識,其具體的教育手段和措施還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總結。
參考文獻:
[1]梁紅妮.初中語文閱讀之我見[J].陜西教育,2007(8).
[2]張繼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科技咨詢,2008(09).
作者簡介:劉麗,女,1984年9月,本科,就職學校: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市鰲頭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