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會芳+金玲玲
摘要:郁達夫是“五四”時期文壇上的文學巨匠,亦是對五四以后的文學產生深遠影響的偉大作家。他帶著鮮明的藝術個性與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走進了現代文學殿堂,國內對郁達夫及其文學作品進行研究始于20世紀20、30年代,對其作品中大膽的描寫進行或褒或貶的論爭,之后對其人和文學作品進行的研究就逐漸多了起來。時至今日,對郁達夫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廣泛,不僅對其人及其作品進行研究,還多角度、多方面的與其他作家進行比較。
關鍵詞:郁達夫;日本文學;綜述
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的重要奠基者,同時也是創(chuàng)造社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郁達夫曾于1913年9月至1922年7月的十年間在日本留學、生活,故其文學創(chuàng)作受到日本文學思潮,特別是自然主義文學思潮和唯美主義文學思潮的莫大影響,無可否認,郁達夫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他帶著鮮明的藝術個性與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走進了現代文學殿堂,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反映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的側面;他又是舊時代的大膽的叛逆者,勇敢的反叛舊有的一切,追求個人的解放和自由;同時他始終是一個愛國主義者,他的一生永恒的在尋覓著使自己的祖國擺脫落后與貧弱的道路,就是在日本法西斯的統治下,他也堅貞不屈,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捍衛(wèi)了民族的尊嚴。郁達夫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也是“五四”以來新文學運動的開拓者和著名作家,作為一位民主斗士,凡是有文化人參加的抗日活動都有他的身影;作為一位文學巨匠,他的小說驚世駭俗,散文、舊體詩詞、文藝評論和雜文政論亦不同凡響。
目前,國內關于郁達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郁達夫作為創(chuàng)造社的主要成員,其文學創(chuàng)作深受日本自然主義及私小說的影響,這些論文大多從郁達夫在日本留學的經歷出發(fā),分析其在日留學期間所接受的文學思潮,以這些文學思潮的影響為出發(fā)點,深入論述郁達夫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日本自然主義以及私小說的因子。關于此點有下列論文有所論及。蔡偉清《論日本文學對郁達夫創(chuàng)作的影響》(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7年第3期)、郭勇《郁達夫與日本“私小說”及“唯美主義”文學》(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9年第4期)、劉亞莉《郁達夫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日本自然主義私小說》(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劉彩蓉《借鑒與超越——郁達夫與日本“私小說”》(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1期)、陳延《郁達夫“自敘傳”小說與日本私小說真實觀之比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9期)以及《郁達夫“自敘傳”小說與日本私小說的敘述學解讀》(華僑大學學報 2008年第1期)、杜慶華《接受與揚棄——論郁達夫的《沉淪》與日本私小說》(邵陽學院學報2002年第S2期)、陳其強《自敘傳與自然主義、私小說》(浙江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第2期)、顧國柱《論郁達夫與日本“私小說”》(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06期)、倪霞《“他者”觀照下的超越——郁達夫自敘體小說與日本私小說的關系》(寧德師專學報2007年第4期)、吳冰潔《自然主義理論對郁達夫早期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齊魯學刊2006年第4期)、王曉初《心境小說:郁達夫早期小說的敘述形式和意義》(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3年第2期)、郭來舜《郁達夫與日本的"自我小說"》(外國文學研究1982年第4期)、徐勇《淺析外國文學對郁達夫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赤峰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這些論文從不同角度,深入淺出的分析了日本自然主義文學思潮及其隕落后所遺留的私小說和心境小說與郁達夫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是自敘傳小說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
2、郁達夫的文學創(chuàng)作還受到唯美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這一點主要是通過郁達夫和佐藤春夫、谷崎潤一郎等的文學作品比較進行研究的。郁達夫與谷崎潤一郎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的論文如下:王鳴劍《試論郁達夫小說的審美追求》(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3期)、李惠《頹廢:郁達夫悲劇小說的美學形態(tài)》(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4期)、陳進《感傷的浪漫主義——郁達夫小說創(chuàng)作的美學特征》(克山師專學報2004年第4期)、汪靈靈《郁達夫小說的文體特色》(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江瓊《兩難的選擇——郁達夫小說創(chuàng)作的藝術審美》(皖西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何滿倉《郁達夫小說創(chuàng)作非理性傾向成因及當代啟示》(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6期)、陳黎明《沉淪之中見“真”情——試論郁達夫前期小說創(chuàng)作的審美追求》(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年第2期)、呂林《前期創(chuàng)造社文藝觀的唯美主義趨向》(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盧水金《論郁達夫的“唯美”傾向與“頹廢”姿態(tài)》(云夢學刊2008年第S1期)、倪祥妍《谷崎潤一郎和郁達夫筆下的別樣“唯美”》(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9年第3期)、陶曙軍《郁達夫和谷崎潤一郎小說創(chuàng)作風格比較》(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孫德高《論郁達夫和谷崎潤一郎的小說創(chuàng)作》(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年第3期)、羅姣《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以郁達夫為例》(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李曙豪《論創(chuàng)造社在接受唯美主義影響中的異質表現》(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4期)、王維雅《谷崎潤一郎與郁達夫小說中的審美情趣比較》(商洛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等。這些論文主要是通過作品之間的比較明確郁達夫文學創(chuàng)作中受谷崎潤一郎影響的因素。
3、關于郁達夫與佐藤春夫之間的關系研究以及相互之間文學作品的比較的研究論文主要有以下一些。劉久明《郁達夫與佐藤春夫》(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3期)、李明軍《形同質異——郁達夫的《沉淪》與佐藤春夫的《田園的憂郁》之比較》(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2期)、張能泉《論郁達夫與佐藤春夫的關系》(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 2008年第12期)、黃江濱《郁達夫初期小說創(chuàng)作與佐藤春夫》(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6年第S1期)、童曉薇《1921年的郁達夫與佐藤春夫——中日文學史上的一個生動而真實的斷片》(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2期)、姚繼中《論《沉淪》的創(chuàng)作源泉——兼論郁達夫對佐藤春夫文學思想的接受與修正》(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第2期)、馬偉業(yè)《郁達夫與佐藤春夫》(求是學刊1997年第2期黃蓉蓉《從《沉淪》與《田園的憂郁》看郁達夫與佐藤春夫》(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高艷麗《郁達夫與佐藤春夫藝術個性之比較》(吉林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2期)、薛家寶《郁達夫自敘傳小說的唯美主義特質》(文學評論2010年第4期)、胡勇《郁達夫的頹廢感傷和唯美主義的審美選擇》(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劉浩《論郁達夫對唯美主義的接受》(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曾真《佐藤春夫與郁達夫唯美主義小說比較》(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施軍《郁達夫的唯美主義:從“自我表現”到“人生展示”》(學海2004年第2期)、宮富《模擬的頹廢派 本質的清教徒——論郁達夫對唯美主義的接受與轉化》(零陵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盧水金《論郁達夫的“唯美”傾向與“頹廢”姿態(tài)》(云夢學刊2008年第S1期)、劉騁《論郁達夫對唯美主義的選擇》(張家口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黎楊全《靈與肉——試比較田漢與郁達夫對唯美主義的接受》(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等。這些論文不僅對郁達夫和佐藤春夫兩人從性格、家庭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比較,也把兩人的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比較。特別是通過作品之間的比較可以更明確郁達夫文學創(chuàng)作中受佐藤春夫影響的因素。
4、關于郁達夫的研究專著主要有以下作品:許子東著《郁達夫新論》(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幸憲錫著《郁達夫的小說創(chuàng)作》(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王冠軍著《郁達夫研究》(武漢:長江文藝出版1997年版)、張恩和編著《郁達夫研究綜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鄭志文著《魯迅郁達夫比較探索》(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賀玉波編《郁達夫論》(上海光華書局1932年版)、蔡震《郭沫若與郁達夫比較論》(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鄭心伶著《日月雙照——魯迅與郁達夫比較論》(廣州花城出版社1994年版)、蔣增福著《眾說郁達夫》(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等著作中論述了郁達夫的人生經歷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在此基礎上分析日本文學對其影響,以及郁達夫對日本文學思潮理論的接受。
綜上所述,郁達夫作為創(chuàng)造社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五四新文學的代表作家,也是對后世文壇產生深遠影響的著名作家;其文學作品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國內外也有很大的影響。國內對他的研究始于20世紀20、30年代,通過這一系列研究人們明白:郁達夫的文學作品在更廣更深的層面和層次上關注著社會和人生,通過其一系列作品表達反抗壓抑人性的封建舊道德和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思想,啟迪年輕人追求人性解放,尋求更新、更有前途、使祖國富強起來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葉渭渠.日本文學思潮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57-258.
[2]郁達夫,吳秀明主編.郁達夫全集(第1卷)[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47-288.
[3]陳子善、王自立編.郁達夫研究資料[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76-77.
[4]郁達夫著、吳秀明主編.郁達夫全集(第10卷)[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311-500.
[5]胡經從:郁達夫日記集[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39-40.